ico-crumb.png 首页 > 资料中心 > 往届人大常委会会刊 > 12届常委会第37次会议

述职报告(摘要)(苏霖)

日期: 2002-06-28

 

告(摘要)

徐汇区对外经济委员会主任    苏霖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00年6月区人大常委会任命我为徐汇区对外经济委员会主任。

现将我近两年来履行职责的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述职如下,并接受评议。

完成的主要工作

 

在担任区对外经济委员会主任的两年时间里我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针对我区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应对措施。

2000年6月,我到外经委任职时,当时我区在工业、商业和房地产业方面利用外资数量急剧下降,形势十分严峻。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我立即组织有关同志就我区利用外资的历史、现状及目前遇到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区利用外资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外经工作的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部门之间联系沟通的网络没有真正形成;二是招商引资的资源尚未有效的整合,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招商引资的观念和手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缺少灵活多变的针对性措施;四是外经委内部分同志主观上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主动应对挑战的积极性;五是引进的外资项目大部分不成规模且未形成行业技术优势,集聚和连带效应较小。我委将这些问题归纳整理后,向区委、区府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区政府于2000年10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充分肯定了我区以往在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区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出了具体思路和目标,健全和完善了全区的外经工作体系,确定了“十五”计划期间我区利用外资的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并把不断营造和优化我区投资环境作为工作的重点,明确了分工和责任,从而在指导思想、组织体系、工作目标等方面为全区下一步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的工作展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001年我区合同利用外资为1.52亿美元,同比增长85%,完成年度目标的127%;外贸出口2.1亿美元,同比增长9.16%,完成年度目标的105%,列中心城区第二位。跻身世界500强企业的德国贝塔斯曼集团、瑞典宜家集团等都先后入驻我区;房地产投资回升,合同利用外资高达8600万美元,再现了徐汇“舒适的居住区”的魅力;投资软件开发企业的比重稳步上升,为我区构筑信息产业板块、形成集群发展的格局锦上添花。2002年1—4月我区合同利用外资为1.38亿美元,同比增长342%,完成区人大通过的年度目标的66%;外贸出口3764万美元,同比增长 12.67 %。我区在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认真学习和研究WTO的有关知识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近两年来,我一直把学习和研究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作为自己提高业务素质的重点。因为我深知过去我们招商引资工作中往往比较偏重于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行政手段干预下的“服务”。但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与国民待遇和透明度原则相违的那些“列收列支”、“减税免税”为特色的优惠政策,与市场经济法则不相适应的行政“服务”都将被淘汰。有实力的投资者投资入驻一个国家或地区往往更看重那里的环境和氛围,以及政府公务人员管理素质的高低和业务能力的强弱。要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就一定要结合区“十五”计划和外经贸工作的实际,加强学习和研究有关的法律法规。最近,我除了认真学习和研究经过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还重点学习了我国入世议定书中有关服务贸易承诺及其过渡期安排的内容,并就服务贸易所涉及的范围、入世的承诺、现行的做法、应对的措施等整理收集有关资料,围绕我区十五计划发展的重点,认真研究怎样用好、用活、用足现有的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工作的政策并增加其含金量,同时又注意工作的前瞻性,开拓创新,知难而上,力争为我区新一轮的发展多做贡献。

三、认真做好领导的助手和兄弟部门的参谋,依法行政,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我区投资环境。

1986年我区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上海国际程序公司成立以来,我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已突破500家,合同利用外资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也已超过15亿美元。外商投资的领域涉及工业、商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各个方面。这里既有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也有来自于香港、台湾地区的著名企业,更有看好中国巨大发展潜力而涌入的各国中小企业。这些年来,他们为徐汇区的经济发展、城市面貌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改造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回避在这些年引进外资工作中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问题: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观念的差异和对法律法规不够熟悉(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居心不良、钻空子的投资者),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在经营和合作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纠纷,有的甚至一纸诉状告到法庭。如何处理这些纠纷成为令人十分棘手的问题:因为产生纠纷的原因往往错综复杂,常常是投资双方是非交织,同时各有关方面(包括政府部门)又站在自身的立场上穿插其中,使原本就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又加上了各种色彩。面对这些问题我一是坚持依法办事,二是依靠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的理解,三是运用掌握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协调各方。近二年来,处理这类纠纷占去了我一定的工作量,但令我高兴的是,所受理的纠纷基本上都得到妥善解决,既维护了投资双方的基本利益,更维护了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发挥各种资源和信息的作用,大胆探索借助中介机构扩大招商网络,强化以商引商、以外引外、内外互补、会展招商的途径。

中介机构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是无可替代的,它信息灵敏、判断精确以及较高的专业水准远非一般机构可比拟。它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而且还能直接受理投资项目的委托代理业务。为此,在区分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在区外经委大胆探索借助中介机构扩大招商网络的途径,并根据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精神制定了有关奖励的具体操作办法,然后又针对中介机构业务素质比较高的状况,推出了在区政府审批权限内的外商投资项目受理后七个工作日办完审批手续的承诺制度,同时,还经常向他们提供招商信息和政策信息。经过一年的尝试,中介机构正在成为我区招商引资的生力军。2001年由中介机构引进的外商投资企业达21家,占当年项目总数的48.83%。这个数据表明,中介机构对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作用不可小视。与此同时,在区外办的支持下,我委大胆尝试了与外国驻沪领馆和商务处建立联系。另外,我还倡导建立区外经委不定期的与区内有影响的外商投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交流信息,进一步加强已有外商对优化我区投资环境的参与度,通过动态招商,以我们热情、主动、细致、贴切的工作,争取把更多的客商吸引到徐汇来。

五、高度重视,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书面意见和提案,及时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

区外经委承接区人大提案和人民代表意见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比较重要、比较具体,政策性也比较强。因此,我一直都亲自主管这项工作。去年下半年,沈骏区长会同其他几位副区长召集区建委、区规划土地管理局、区房地局和区外经委等部门研究探讨如何开发和发展徐汇区高品质商务楼的问题,并对区域内已建、在建的综合商务楼作了一次调查,发现我区高级商务楼尚未形成规模,对我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为此区政府考虑:港汇广场塔楼、大宇基地(弘基广场)拟尽快启动,广元路地块要加大招商力度,通过开发以上高质量的项目弥补我区缺少高级涉外商务楼的不足。沈骏区长和区有关领导广泛接触外商,并由林桂祥副区长具体负责此事,统一协调区建委、外经委、徐家汇街道等各部门的工作。此后不久,区人大房鼎业、林小辉、黄道、戴坚舟等代表共同提出《关于我区应加大引入外资银行、外资企业和建设几栋外资商务楼的建议》,我一方面立即向区领导作了汇报,另一方面又将区政府已做的工作和接下去的打算向代表们进行通报。由于代表们的意见得以及时沟通,引起了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使领导在决策时有了重要的信息依据。同时,人大代表们的监督对我们的工作确实又是一种促进。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区外经委在这方面的工作无论是主办还是协办,我们都是按照职责范围内的立即办,超越职责范围的及时汇报,积极协助办理的原则认真研究办理,我委将这一工作均列入各科室目标考核。

六、以开展“树立每一个人都是投资环境” 教育为抓手,加强机关队伍建设。

区外经委是我区对外经济的一个窗口,是区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它对全区的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等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和全面负责。而其工作服务的对象除了外商和港、澳、台同胞外,还有各类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我针对外经委的工作特点和人员的情况,围绕“树立每一个人都是投资环境”的主题,着重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政治和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不断提高作为国家公务员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水平;加强业务学习,尽快学习和掌握WTO有关知识及新调整的法律法规,提高应对能力。同时,在区人事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委还选派了两位年轻科级干部参加了上海市应对加入WTO的 “50100”人才培训工程,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做好人才储备。二是抓制度建设和日常工作管理。针对外经委工作的特点,我委制定了一系列党组和行政工作的议事规则和规章制度,就重大问题的决策、经常性工作运行程序、奖惩考核办法和干部廉洁自律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大家都严格按制度执行。去年,有一位外经委干部违反规定在工作中以居高临下、恩赐予人的态度对待一外商投资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后因言语冲突引起投诉。我当即按规定一面派分管领导和科长到企业致歉并核实有关情况,然后责令该干部在全委书面检查,并扣发当月激励机制奖和工作目标奖。由于既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又按规章办事,使当事者口服心服,同时也在外经委起到了警示作用。在外经委,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格按规章制度办理,并严格执行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到外经委工作后我共上缴礼品76件,价值人民币14660元,礼金(礼券)82份,价值人民币17442元,另外上缴外币300美元。三是抓勤奋向上和团结协作精神。我在外经委紧紧依靠全体党员和大多数干部,在工作中既注意分工明确,更强调团结协作;节假日时经常组织外经委同志搞一些团体活动,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凡是科室之间和同志之间协作做好的每一件事我都予以鼓励;同时,结合人员退休、外调,科室之间适当地作些调整。在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外经委逐渐形成了团结向上的氛围,许多年轻干部正逐步健康的成长起来。目前,外经委科级干部中35岁以下的达到了80%,有两位还参加了上海市应对加入WTO 的“50100”人才培训工程学习,勤奋向上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正在外经委形成。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1、我区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上,投在房地产的资金占总资金比重超过80%;而我区工业、商业这两大支柱产业方面则显得后劲不足。由于周边青浦、松江、闵行等区招商引资的激烈竞争,我区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正在弱化,而他们在土地价格上的优势却日益凸显,使许多项目最终落户选择了他们。从而制约了我区都市型工业的发展。近来又在发展潜力巨大的大卖场、物流、教育和卫生等服务贸易领域对我区优势领域大举挑战,而我区各有关部门尚未形成共识,应对措施也尚未形成,这其中既有机制和成本上的原因,更有观念上和组合上的不足。自己在这些方面缺少解决的办法,与各部门研究和服务也较少。这方面工作我没做好。

2、在加强区外经委干部主动协调各方以及招商引资能力的培养上显得办法不多。区外经委干部对综合经济知识了解得不多,能够与外商直接沟通的更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的工作。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今天,区外经委的工作领域和工作量不断扩大,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自己虽经努力,但目前与领导的要求和形势的需要差距是明显的。

 

今后努力的方向

 

1、认真研究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积极寻求对策,挖掘我区的竞争优势。“9.11”事件,使世界经济发展雪上加霜,各跨国公司纷纷调整自身发展的战略,对新的投资持谨慎态度。而周边城市和兄弟区的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这使我区利用外资工作的难度加大。但是我们也有许多有利条件: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逐步开放,继续保持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使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我区仍大有可为;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在APEC会议之后,上海以其独特的综合经济优势将成为这些资金投资的首选之地;我区这几年,由于重视了经济的综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正在显露,因此对利用外资工作来说,我区在房地产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贸易领域里,以其较强的竞争力在上海具有一定的优势。

2、深入学习WTO知识,全面了解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认真研究加入WTO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深刻认识入世给我们带来的全局性、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影响。以只争朝夕的工作态度来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做好领导的助手、兄弟部门的参谋和企业的服务者,更好地发挥我区外资工作组织体系的整体作用。

3、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主动出击,开拓进取,发挥区域综合优势,在房地产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贸易领域中进一步加大利用外资工作的力度,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探索新领域,力争在生物制品、物流、风险投资、旅游、教育、卫生等领域有所突破。带领全委同志努力实现我区“十五”计划所确定的目标,使“住在徐汇”的品牌更响亮,商贸的潜力进一步发挥,教育卫生的优势得以保持,都市型工业得以壮大。

4、加强区外经委干部队伍的建设,以身作则,在努力提高现有干部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注意引进外语熟练的法律和国际经贸方面人才,以适应加入WTO后我区整体工作的需要。要结合“满意在徐汇”的活动,在区外经委真正树立起“每一个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意识,通过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受外商欢迎的投资环境。另外还要在每年将工作目标按质按量分解到位,完善工作目标考核,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推动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次区人大常委会对我进行述职评议,我深感高兴。因为这促使我必须静心思考和认认真真地检查自己任职后的工作情况,找出问题和差距,寻求对策和措施。这样的形式对每一个国家公务员来说太重要了。今后,我要继续在区委、区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下,在市外经贸委和市外资委的指导帮助下,虚心学习兄弟区的长处,依靠区各兄弟部门的支持,审视新形势,抓住新机遇,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开创我区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