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资料中心 > 往届人大常委会会刊 > 13届常委会第32次会议

关于区政府上半年工作简要回顾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日期: 2006-08-18

 

关于区政府上半年工作简要回顾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在徐汇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扩大)会议上

徐汇区副区长  孙飞忠

2006年8月17日)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报告区政府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上半年工作简要回顾

 

2006年,是全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举全区之力推进重大市政工程动迁的决战之年。上半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大力支持下,按照“落实、聚焦、突破”的要求,团结进取,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目标,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区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区域创新合作和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

区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270.7亿元,增长11.2%;区财政总收入62.4亿元,增长15.6%,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6亿元,增长2.1%。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商贸业和房地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四大产业占区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3.22%、20.75%、17.37%、20.7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去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业产生了直接影响,区级财政收入呈“前高后低”特点,因此对今年上半年来讲,增长率相对较低,但仍然完成了“过半”任务。1—7月份,本区完成财政总收入73.3亿元,增长16.3%,其中区级财政收入30.7亿元,增长5.2%。

区域合作迈出新步伐。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区政府班子成员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走访了本区域近50家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通过沟通与合作,确立了政府加强为科技服务、加快项目合作的工作思路。按照区委提出的“整体纳入、加快融入、加大投入、聚焦进入”的指导原则,加快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制定了增强区域创新活力实施方案,成立了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签订了新一轮区区合作协议;与复旦大学、中钢集团签订了促进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从而为区域创新体系的全面构建提供了载体基础。

六大重点功能区域项目建设有效推进。上海南站地区1、2、3号地块动迁进入扫尾阶段,4、5号地块动迁启动,整体开发进入城市设计阶段。漕河泾开发区W19地块完成动迁,首期10万平方米建筑正式开工。徐家汇寰宇项目建设稳步进行,相关规划设计等工作正在启动之中。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建设有关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根据区政府与复旦大学、中钢集团签订的协议,正在抓紧组建“复旦中钢枫林生命科学园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园区开发。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建设稳步推进,建业里项目的保护和开发已经完成签约。滨江地区B单元控详规划已经完成并上报市规划局审批,完成了相关地块的动迁。

(二)聚焦轨道交通动拆迁工作,重大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坚持条块联动机制,实行“阳光动迁”,轨道交通动拆迁工作基本完成。经各方努力,上半年轨道交通5个站点共完成居民动迁930证,占99.6%,其中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站、10号线高安路站已全部完成居民签约工作。结合上海铁路南站建设开通,基本完成“夹心地块”动迁工作,涉及动迁居民81证93户。在继续深入工作的基础上,依照法定程序对W19地块、中环线徐汇段部分动迁居民实施强制搬迁,社会反响良好。到目前的最新情况是,轨道交通5个站点的居民动迁全部完成;W19地块的动迁也已经完成。在上半年动迁工作中,我们探索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做法,主要有:一是成立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及湖南、徐家汇、枫林三个分指挥部,举办轨道交通建设专题学习班,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思想发动,形成了区委、区政府领导、区有关部门牵头、街道为主力、动迁公司为主体的动迁工作格局。二是精心制定动迁优化方案,同时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动迁居民的意见建议,注重各基地之间的统筹平衡。三是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跟踪审计,严格执行动拆迁五项制度和十公开原则,做到动迁政策前后一致。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在抓好重大市政工程建设的同时,结合排堵保畅工作,完成漕溪北路(南丹路—蒲汇塘路段)拓宽工程,提高了徐家汇地区的道路容量;配合南站运营,抓紧实施老沪闵路改扩建工程。完善部分社区路网结构,方便居民出行,完成康健路拓宽,启动华容路、江安路扩建工作。抓好市政配套设施建设,蒲汇塘泵站及排水系统主体设备安装已完成,吴中泵站及排水系统部分开工建设,并落实了汛期临时泵管排水措施,宛平、襄阳等电站建设正按计划加快实施。

大力推进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和综合整修工作。启动了建筑维护结构节能与平改坡综合改造结合的试点工作,对老式座便器水箱实施改造,上半年开工67.5万平方米。根据《上海市旧住房综合改造暂行管理办法》,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旧住房综合整治,上半年开工7.7万平方米,竣工0.25万平方米。通过实施综合平改坡和综合整修,城区景观更加亮丽,居民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城市管理能级进一步提升。

上海铁路南站管理体制初步建立。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区政府提前介入,对南站南北广场部分市政设施进行接管,积极落实办公场地、管理经费及管理制度等各项保障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南站的开通和管理的有序开展。按照“提前筹划、分步到位”的原则,成立了上海铁路南站管委会及其办公室、南站治安派出所、城管分队、交警中队等管理机构,明确了包括公共安全、卫生防疫、市容城管等11方面职责任务。上海铁路南站于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襄阳服饰礼品市场撤销关闭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根据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要求,区委、区政府作出了关闭市场的决定。为妥善做好关闭工作,成立了市场关闭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小组,研究制定推荐安排、信访接待、宣传引导、市场关闭等十项工作预案。在撤销关闭过程中,市区领导高度重视、区各有关单位和街道各司其职,通过加强宣传、周密计划,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襄阳服饰礼品市场于6月30日顺利关闭。

市容生态环境管理深入开展。圆满完成了迎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继续开展中小道路、“城中村”地区、户外广告及占绿毁绿等专项整治,积极推进南站周边地区和徐家汇地区市容环境示范区创建工作。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制定《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2006—2008年)若干意见》,积极推进湖南、斜土等5个街道“扬尘污染控制街道”创建工作。绿化建设步伐加快。大力推进瑞金南路、中环线虹梅路段等绿化建设,上半年新辟公共绿地5万平方米。

城市管理网格化工作全面进入试运行。城市管理网格化是对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一次创新,是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管理“网格化、全覆盖”的要求,本区成立了城市管理网格化工作小组,落实办公场地,组织专职人员进行网格划分。同时,建立了城市管理网格化中心,完成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制定了《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要点和流程》,进一步明确部件、事件的管理流程、标准及责任部门和职责。上半年在徐家汇、天平等6个街道进行试点运行,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园区建设深入推进。

招商引资工作有效开展。完善区街一体化招商的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继续加大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和协调力度,成功运作淮海路3号地块、外高桥俱乐部和百思买等重点项目招商。大力实施“走出去”招商战略,吸引法国达能集团、美国Grace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入驻。1—7月份,累计吸收合同外资2.96亿美元,增长19.2%;引进内资企业1149户,注册资金33.67亿元。从招商引资工作特点看:一是外资增资出现较高增幅;二是大项目的资金额在吸引的合同外资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三是以楼宇经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引资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新引进的103个外资项目中,有80%以上的企业入驻在各商务楼宇中。

产业园区建设深入推进。按照我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导向,区政府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与区域内有关单位合作,整合利用闲置厂房,加强产业园区的载体建设。上半年,积极做好启动邮通信息科技园、天华信息科技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西岸创意园、风尚之城和宜山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同时,制定《推进导向型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产业园区政策扶持办法》、《产业园区管理服务办法》等政策文件,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专项资金使用、政策扶持以及园区载体建设等方面得到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

街镇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各街道、镇加大以商务楼宇为载体的招商引资力度,突出税收属地化,共完成税收17.4亿元,占区税收总额的29.9%。街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加快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区私营企业数量共计1.27万户。1—7月份,私营个体和三资企业实现税收38.73亿元,增长36.98%。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扩大了就业,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以新修订的《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为抓手,加强了工商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措施,加强前置审核,规范市场审办流程,市场经济秩序不断规范。强化对食品、药品和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扎实开展食监二号、三号等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

(五)积极促进资源整合,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教育现代化进程全面起步。在普及义务教育基础上,基础教育质量又有新提高。深化教育均衡化发展,全力支持普通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继续加强示范性学校建设,新命名5所学校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董李凤美康健学校被命名为上海市特殊教育示范校;完成3所学校扩建规划报批,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并对外开放。贯彻全国和上海市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召开了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以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为核心内容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社区教育,社区学校实体化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开通徐汇社区教育信息网,结合居民实际要求,各社区学校开展了各类特色教育活动。

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与区域内三级医院合作,建立纵向医疗资源整合和转诊机制,启动名老中医进社区和百名主任专家下社区活动。建立住院病人帮困基金、特定重大传染病专项基金等长效帮困机制。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为下半年推进试点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基建项目扎实推进,大华医院搬至临时过渡地址并正常运行,区卫生人才培训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

文化体育事业协调发展。成功举办第八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徐家汇公园音乐会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完成1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挂牌工作,“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龙华塔”分别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续推进体育设施及项目建设,建成一批小型社区公共运动场。以社区教育为重点的30个社区社会事业示范项目深入实施。科普宣传、“五五”普法、健康城区、人口计生、民族宗教、台侨、档案、民防和《徐汇年鉴》编撰、红十字会等其他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六)社区建设工作深入推进,社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着力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大中心”建设的要求,区政府通过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大力推动公共资源配置进一步向社区服务倾斜。按照“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衔接配合及“一口受理、一头管理”的原则,建成斜土、湖南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调整、改建、盘活现有公共设施,推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徐汇文化艺术中心整建制划转田林街道,并改建为田林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扩大功能,改建完成湖南、康健、漕河泾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为老服务工作扎实推进。颁布实施《徐汇区为老服务工作意见》,推行上门送餐等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逐步建立起精细化、专业化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上半年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为7577名老人提供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新增养老床位241张。成立全市首家养老机构服务指导中心,为新办养老机构提供业务咨询和服务指导,对全区为老服务实施标准化管理。成功举办上海市首届老年教育节暨徐汇区首届老年教育艺术节。

居委会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认真筹备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扩大居委会直选比例,居委会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至7月20 日,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部结束,直选比例达58.4%。坚持党的领导,规范选举程序,探索推行“议行合一”居民区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广协调会、听证会、评议会“三会”制度,强化了居民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民主意识。合理调整天平、枫林等6个街道居委会规模,全区居委会总数从345个整合为298个。

新一轮文明社区(镇)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力开展“五进社区五到家”、百万家庭学礼仪等社区教育活动,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经各方努力,徐家汇、湖南、田林、康健、凌云、华泾等6个街道、镇顺利通过市文明社区(镇)创建验收。

(七)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社会治安面总体稳定。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推进。救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78万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936.8万元;实施生活困难补助3.17万人次,发放补助金377.6万元;对1904人次开展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145.1万元。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9.75万人,实现市政府下达的8.1万人指标数。认真落实廉租住房政策,上半年受理1604户,实际配租解决1350户。

促进就业等工作扎实推进。上半年,新增就业岗位3.4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控制在2.1万人以内;共发放开业贷款642万元,组织政府补贴培训1.52万人次。南站职介所建成并投入使用。与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签订双向合作协议,高校与公共职介的互动进一步加强。制定实施开业房租补贴等优惠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有效开展。继续加大劳动力市场监管力度,上半年共对673家用人单位实施劳动监察,追缴社会保险费139.86万元,追讨工资202.5万元;受理劳动争议案件798起,结案785件。以枫林、长桥街道为试点,建立劳动、民政、社保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对有劳动能力距法定退休年龄五年以内的低保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圆满完成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社会维稳和应急处置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全区上下高度重视,制定预案,加强值班,坚守岗位,确保了峰会期间本区社会稳定,有力配合了峰会的顺利召开。召开区平安建设动员大会,制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实施意见》,平安城区建设有序推进。建立为重大工程动迁(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志愿团,成立区人民调解工作指导中心和指导团,进一步发挥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在维护城区稳定方面的作用。强化初信初访办理规程,依法开展复查复核工作,信访三级终访制度不断健全。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加强。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的专项检查和交通安全管理,有效保障了企业和居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成立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初步编制完成《徐汇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19个专项预案。

(八)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推进。

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加强。继续主动接受区人大和区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坚持区政府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工作和向区政协通报工作制度,将区人大、区政协对区政府的监督由工作评议向项目评议深入。制定《徐汇区人民政府行政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建立了行政执法、企业服务、重点工作推进等三个工作责任制,有效保障了公共政府建设的项目推进和工作责任的落实。全面开展《公务员法》宣传培训,深入推进公务员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公务员职业化水平。

电子政务和信息公开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加强公务员门户网站建设,完成日历共享、会议安排等功能开发并投入运行。完善呼叫中心建设,认真做好呼叫中心与社区系统的结合工作。完成《徐汇区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徐汇区政府信息目录》更新以及区政府2005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报等编制工作,依申请公开业务系统正式投入运行,政府透明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公共财政预算编制深入开展。及时下达本年度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全面启动2007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进一步将财政支出向重点领域、民生项目倾斜,按照“二上二下”程序,目前已完成部门预算的“一上”申报数和“一下”的审核控制数。加大政府采购专项检查力度,切实加强政府采购及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继续推进绩效评估工作。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

上半年,徐汇区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重大市政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扎实基础,也为实现徐汇“十一五”规划宏伟目标开了好局。我们感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向大家对于政府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上半年工作,区政府的体会主要有:一是对于涉及全局性重点工作,必须要聚焦相应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明确工作要求,明确时间进度,明确责任部门,按节点抓早、抓紧、抓实,坚持不懈予以推进。今年区政府的工作计划和122项年度重点工作,就是按照区“十一五”规划和6个专项规划确定的,并将重点工作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建立行政工作责任制,从而有效促进了重点工作的开展。二是对于城区发展中的难点工作,必须加强上下、横向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细化工作方案,突破“瓶颈性”障碍予以推进。今年作为重大工程动迁的决战之年,轨道交通动迁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区政府采取条块联动、阳光动迁等一系列有效办法,使动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对于常规性工作,增强工作主动性,把握工作规律性,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能,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下半年,政府各项工作依然十分艰巨和繁重,机遇和挑战并存,徐汇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从全国来看,中央在对上半年全国经济情况的分析中明确指出: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增速达到了10.9%,但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也很突出,需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从上海的发展来看,全市正在大力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颁布实施了《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36条”配套政策;通过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决议》,城区与郊区的联动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快;按照积极筹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工作进程,各项重大工程抓紧实施;关系民生领域的一些改革工作稳妥推进。同时,上海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变数也在增加,难度加大;在能源、土地、环境领域的约束瓶颈更加严重,节能降耗的任务十分艰巨;新增建设用地的潜力和空间非常有限。

全国和上海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都将对我区下半年和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我们认真贯彻国家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在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有:在推进区域合作、构建战略联盟中,合作载体不够明确,合作机制还未真正形成;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中,政府政策扶持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主体作用还不强,科技产业对区域财政贡献度还不高;在重大工程建设中,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或建成运营,既对当前城区的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环境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和矛盾,也对今后建立城区长效管理机制、有效维护财力健康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政府职能转变中,政府服务不到位问题仍存在,政府机关少数人员服务意识还不强,部分机关人员面对新形势破解难题的能力需要大力提高。以上问题已成为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要在下半年和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和突破。

按照上述区域发展环境的分析,区政府下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关于经济工作的有关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和区委七届八次全会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积极建设“科教兴市核心区”;全力推进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强化城区管理;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确保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切实贯彻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完成今年经济的主要目标。

中央对“十一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非常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了六点要求。国务院近期又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通报全国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更加重视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深层次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准确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更好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徐汇的各项工作中去。

下半年,区政府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巩固调控成果,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商贸业和房地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格局,确保生产总值增长10%、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0%等主要经济指标,即实现生产总值539亿元、区级财政收入48亿元。二是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做到“一个控制、两个确保”,就是要从土地出让源头上,继续控制房地产投资需求;确保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项目投资,确保与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相配套的投资。三是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措施。认真落实“国六条”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政策,力求通过调控优化本区房地产业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四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手研究关于本区单位产出综合能耗和下降目标的测算标准,落实相关要求,抓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区建设。

在下半年的工作中,一方面,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发扬上半年在轨道交通动迁、襄阳服饰市场撤销关闭及其他方面工作中所积累形成的经验,继续保持昂扬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保持区域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确保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部署,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把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深入推进科教兴市核心区建设。

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按照“整体纳入、加快融入、加大投入、聚焦进入”的指导原则和“联系指导、联系走访、联系推进、联系服务、联系沟通”的工作要求,落实已经达成的一系列合作协议,完善成果转化、信息交流、资源整合等合作机制,并探索开展对自主创新的评价考核机制。召开全区科技大会,制定和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对科技投入和管理的意见、关于推进科教兴市核心区建设目标体系的初步安排等配套政策。大力加强政府为科技企业服务的力度,增加区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明确重点领域及重点产业的投入方向和资金安排,并在产业政策支持、创新型人才引进和管理等方面,为科研机构、企业创新提供有效支持。主动帮助指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创新主体,用足政策,用好政策,培育自主创新项目,打造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做强一批高新科技企业。

大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以漕河泾开发区、枫林等地区为重点,培育形成以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业的产业集群,提升徐汇科技产业的整体实力。要加快载体建设,积极推进W19、W16地块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与市属工业、地产等企业集团的合作,促进若干工业老企业的功能调整和地块开发,扩大产业空间。提升服务水平,优化配套服务。积极引进相关行业协会、资质评估机构、风险公司等落户本区,营造良好的创新服务环境。

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建设。启动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新一轮区区合作项目和现有项目的推进;研究徐家汇寰宇项目整体方案,做好推介招商等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南站周边地区形态设计,落实建设导则,为南站1、2、3号地块招标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完成黄浦江徐汇段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推进兆丰路地块土地储备和开发建设;进一步推动淮海路万都项目以及建业里项目等开发建设。

(三)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

继续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集聚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徐家汇、上海南站、漕河泾开发区和淮海-东湖等四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全力支持信息服务业集群发展,加大徐汇创意空间的招商力度,使数字娱乐业在创意园区高度集聚。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努力把信息服务、专业服务、技术服务培育成为发展水平较高、显示度较大的现代服务业。

提升商贸业、房地产业能级。加强徐家汇商圈品牌建设,加快江山大厦、新路达吉买盛等项目功能调整,提升天钥桥路—辛耕路商业功能。推动南站周边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浦北路、纺运六场等社区商业建设。保持房地产业稳定发展。严格控制土地利用计划,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高新建住宅质量,完成“四高”优秀小区6个,生态型住宅小区1个。加大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力度,加强对预售楼盘、房屋租赁、房地产中介的监管。

做好招商工作,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要千方百计吸引地区总部、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徐汇,努力提高为企业服务水平。条块联手,进一步涵养税基,提高税收属地率,形成对区级财政收入的基础支撑。下半年重点推进太平洋数码、百脑汇等企业和港汇广场、美罗城等楼宇入驻企业的税收属地工作。

加快特色园区建设,基本完成设计工厂二期、2577创意大院园区建设,吸引优质企业入园。以风尚之城、设计工厂、文定坊和尚建园等项目为载体,推进时装设计、建材设计、装潢及产学研一体化等现代服务业创意园区的建设改造。加快推进邮通科技园、天华信息科技园、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等启动工作,努力使产业园区逐步形成集群效应。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相关政策和资金进一步向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重点项目倾斜。

提高街镇经济发展质量,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深入分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各街道、镇在发展经济和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服从并服务于全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大局,提升街镇经济发展能级。全面开展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范性文件的工作,从市场准入、政府监管、权益保障等方面引导和支持非公经济有序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动拆迁工作新机制,确保完成重大市政工程。

进一步完善动拆迁工作机制。认真推广中环线、轨道交通动迁等成功做法和经验,加强组织保障,坚持阳光动迁,规范动迁行为,始终做到以民为本,合情合理;进一步增强条块结合、协同作战的合力。要强化全过程监督,规范动迁公司动迁行为,加大资金、房源统筹管理力度,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成本的有效控制。针对下半年动迁中涉及单位多的情况,制定和细化相关动迁方案,通过动迁机制的完善,积极破解单位动迁的难点和问题,确保下半年动迁工作合法、有序、及时的开展。

配合上海南站正式运行后的功能完善,加快南站4、5号地块的动迁。按照上海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规划要求,实施生态专项工程。根据市政府部署,做好磁悬浮徐汇段动迁工作。启动新造屋、中漕地块等旧区动迁,完成中环线徐汇段、轨道交通站点以及上海南站1、2、3号地块、“夹心地块”等基地动迁收尾工作。

扎实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参与轨道交通11、12号线徐汇段前期论证,做好龙耀路越江隧道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启动龙川北路、宜山路等道路拓宽工程,完成江安路、华容路等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吴中泵站、蒲汇塘泵站、肇嘉浜排水系统等建设,按计划实施宛平、龙州、华发等电站建设。

切实做好文明施工及排堵保畅工作。注重建筑工地文明施工,重点加强对已完成动迁转为建设工地地块的监督管理,努力建设安全工地、文明工地、清洁工地。同时要做好重大市政工程施工期间地下管线的布设,确保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营。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重大工程施工期间的排堵保畅工作,做好交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最大程度降低对居民群众出行的影响。

(五)以强化“五项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区管理的功能和形象。

建立上海铁路南站管理机制。加大从非常态管理转入常态管理的力度,完善“专业化作业、市场化运作、管委办负责、属地政府监管、市民巡访评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的南站管理工作机制。强化上海南站地区管委办的协调沟通功能;强化对运行初期社会各方所反映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时回应,并提出应对措施。通过机制完善和针对性管理,争取在“市容管理、治安管理、交通管理”三项管理上取得新成效,努力实现“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形象”的目标。按照“整体协调、注重景观、提升环境”的原则,合理布局南站及周边核心区域户外广告设置,使南站周边地区成为协调有序的城市广告信息的控制区。

全面推行城市管理网格化。在6个街道试点的基础上,下半年在全区推广,形成城区、社区、网格三级联动构架。加强市区联动,完善管理系统,以建立与网格化管理相衔接的应对机制和处置措施为重点,畅通处置督查渠道,规范工作流程和管理标准,逐步建立起城市管理新模式。

加强环保管理工作。继续推进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区创建和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市政府提出的到2010年上海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1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6%的硬指标要求,加强对区域内大气、声、水等环境的综合整治。结合“五进社区五到家”活动,复验并重新命名一批环保绿色社区(小区)。确保年内将湖南、斜土等5个街道创建成“扬尘污染控制街道”、将枫林街道创建成“无燃煤街道”。

强化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加强绿地建设,全年完成新辟公共绿地20万平方米。启动湖南、天平街道市容环境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10条中小道路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大灯光、户外广告及非广告设施审批管理力度。大力倡导节约型发展理念和模式,继续推行建筑节能,积极开展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及分类收集工作。

进一步提升物业管理能级。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把居住物业管理作为社区管理的重要抓手,紧密结合创建文明小区、安全小区、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工作,完善物业管理工作机制,形成一体化管理目标。继续推进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及网上备案操作制度,加快物业管理市场化进程。以物业管理行风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物业管理行业诚信度和整体服务水平。

(六)以改革为动力,逐步推进教育、卫生等领域改革,促进社会各项事业深入发展。

持续推进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各项工作。开展二期课改“范式工程”,组织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百人示范”展示等活动;开展“主体性”德育研究,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试点。继续推进公立转制学校改革工作。完成一中心小学建设项目,启动南模中学、中国中学等新建项目。坚持面向市场就业的办学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认真落实本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整合资源,努力培育职教品牌,积极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衔接。加快推进社区教育。按照资源整合、条块共建、社会合作等多种模式,完成13个街道镇社区学校实体化建设。

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按照“降低费用、提高水平、规范服务、加强管理”的总体思路,制定落实相应配套文件,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社区卫生服务要实行收支两条线,切断药品、检查收入与职工分配之间的挂钩,建立劳务分配激励机制。试行社区卫生服务医保总额预付制,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共享,拓展与区域内三级医院、专科医院之间的纵向交流与合作。

稳步推进文化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探索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监管三大体系,加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向社区下沉。积极备战并参加上海市第13届运动会,认真做好今年国际特奥会邀请赛和2007年世界特奥运动会的相关筹备、配合工作。

认真贯彻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决议》,按照“市区联动、区区联动”的原则,建立帮扶机制,积极鼓励教育、卫生等优质资源导入和辐射到郊区农村,开展“一对一”、“多帮一”的结对帮扶活动。继续坚持条块结合、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以示范项目为载体,持续推进社区社会事业示范项目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努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先进城区。

(七)进一步整合资源,不断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能级。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民情、民意、民居、民富、民安、民风”的“六民”要求,在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切实把访民情、听民意作为基本前提;把帮民富、保民安作为重要内容;把优民居、塑民风作为主要目标,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力推进和谐社区新一轮发展。

积极推进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优化整合社区公共设施资源,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要是把涉及群众基本生活和保障的各类行政事务集中办理,为群众提供“一门式”服务。在上半年建成斜土、湖南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基础上,年内要完成其他街道、镇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要坚持功能优化、服务社区的原则,促进科普、教育、文化、体育等功能的整合,年内要完成徐家汇、田林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医疗服务体系中最直接面向老百姓、最基层的环节,也是解决群众就医问题最关键的突破口。要按照“六位一体”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工作。建立以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块区服务站为载体的服务系统,发挥为民服务队伍和机构综合效能。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开展社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创建工作,年内完成居家养老服务8800人,新增机构养老床位500张;年内完成康健、凌云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政府引导、单位参与、群众互助的多元化帮困体系,深入开展职业介绍与指导、技能培训、就业安置等服务,为双困人员生活就业提供保障。

稳妥推进社区自治与公众参与工作。按照加强“协调工作、协商民主、协助合作、齐心协力、配合协同”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加强居委会干部培训,提高新一届居委会成员业务能力。继续深入完善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三会”制度。积极理顺居委会与其他居民区组织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居民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管理工作新格局。

(八)大力开展就业、救助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进一步维护社会安定局面。

要聚焦民生领域的重点工作,抓好政府实事项目建设。对政府实事项目的牵头单位和相关单位,我们都将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督查力度,按要求和进度确保区政府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大力促进劳动就业。加快推进漕河泾开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实施开业后续跟踪管理服务。加强与高校职业指导合作,拓宽促进青年就业渠道。进一步建设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完善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工作体系。确保全年完成新增就业岗位2.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控制在2.1万人以内。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社会救助管理,启动区社会救助“一口上下”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工作。继续做好聋人信息无障碍、重残人员养护、残疾人就业等三项市政府实事项目。依托“阳光之家”,建立社区特奥工作机制,年内建成3个国家特奥活动示范点。充分发挥社区康复服务指导站功能,为5000名残疾人提供“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完成1000户家庭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快安居工程建设,从群众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合适的旧小区综合改造模式和工作机制,切实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在上半年开工的基础上,下半年确保区政府实事项目50万平方米的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全部完成。认真落实廉租房政策,细化受理、告知、配租等工作环节,切实做好廉租房配租工作,着力解决部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关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政策措施。按照国家提出的各项政策要求,市政府总共出台9项政策。其中,有4项政策已经公布,包括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万人就业项目”等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津贴标准以及提高优抚对象的抚恤金和补助费标准;另外5项政策方案也基本成熟,进一步细化后将在下半年出台。对于上述市政府已经或即将出台的政策,区政府将建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落实有关职能部门负责,认真调查排摸,细化方案,切实把政策落实到位,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平安建设。进一步完善平安考评体系,加强群防群治、预防犯罪、重点场所管理、治安防控等四项机制建设。成立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发挥就业指导团、法律服务志愿团作用,深化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加强信访工作,推进初信办理的制度化建设。全面开展“五五”普法,继续推进“法律进社区”、法律援助等工作。切实做好襄阳路服饰礼品市场撤销关闭后续工作。

加强人口综合调控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建立具有上海中心城区特点的人口综合管理模式。保持城区人口的适度规模,实施有效的属地化管理,切实为所有人口、包括来沪人员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下半年要配备力量,加强对人口管理问题的研究,尤其要对发展中出现的重点矛盾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要扎实推进居住证制度,完善居住证颁发流程,进一步提高人口综合调控管理能力。

(九)思想重视,措施到位,认真做好下半年的季节性工作。

下半年的一些季节性工作,事关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国家、企业和居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生产生活安全,政府将高度重视,全力做好。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召开的应急管理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按照“立足于防、着力于抗、尽力于救、致力于保”的要求,通过针对性的演练,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的各级各类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岗位职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认真做好防台防汛和防暑降温各项安全工作。严格落实各级防汛工作责任制,将防汛工作与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完善防台防汛工作紧急处置预案。加强对防汛设施、高空构筑物和在建工程的检查,及时消除各种隐患,确保全区安全度汛。切实做好高温酷暑期的防暑降温工作,认真落实高温期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完善防范措施,确保广大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

扎实开展节能降耗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节能降耗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空调、照明等用电管理规定,鼓励使用节能材料和产品,降低能耗。根据夏季高温用电量增多的情况,合理安排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意识。

加强对生产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管理。进一步落实法人代表生产安全和消防安全责任制。认真落实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流程,加强对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的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切实落实公共卫生安全措施,坚决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和除害灭病工作,防止传染性疾病发生。加强对网吧、娱乐场所、建筑工地的检查监管,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和帮困救助工作。下半年,重大市政工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出现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政府在推进各项工作中,要处理好改革的力度、推进的强度和社会承受度的关系,努力避免矛盾激化,并逐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同时,要切实为民办实事,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

(十)以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坚持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围绕重大市政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为载体,发挥好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和评议职能。继续加强政务公开和重大工作事项的公示、听证工作。深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公务员法》,强化对行政许可行为的法律监督。认真落实行政责任制,提高政府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和为群众、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按照市政府部署,重点要推进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形成“一门式”综合审批机制、建设项目联合验收机制、企业年检申报备案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提高预算编制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结合区情实际和财政管理改革要求,针对性选择项目,探索建立“参与式”预算管理模式。加强对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管理及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进行审计和监督。认真做好对全年重点项目和常规项目的绩效评估,并纳入部门目标考核。加强各信息系统的高效链接和优化整合,扩大企业服务平台、信访服务平台和呼叫中心平台的服务功能。

大力提升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公务员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在实践中破解难题的能力。加强廉政建设,认真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大节约型政府建设力度,大力营造勤俭节约、勤政为民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本年度预算,下半年严格控制新增预算项目,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的审计评估,建设节约型政府。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

上半年政府工作紧扣“落实、聚焦、突破”的工作基调,围绕区“十一五”规划和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取得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实效。下半年的重点工作安排已经明确,下一步工作的关键是狠抓落实。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市主战略,继续保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聚精会神、坚持不懈地推进政府各项工作,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建设徐汇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