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资料中心 > 往届人大常委会会刊 > 13届常委会第13次会议

关于区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完善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日期: 2004-07-16

 

关于区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完善漕河泾

新兴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2004年7月9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徐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谢坚钢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区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龚超等12位代表提出了《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完善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议案》(第4号)。我受徐汇区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办理情况的报告,请予以审议。

区委、区政府对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问题高度重视。区委书记茅明贵、区长孙潮等区领导与开发区刘家平总经理、陈青洲副总经理等进行专题会谈,就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问题充分交换意见,形成共识。根据双方会谈确定的原则,就完善管理体制问题,组建专题工作小组,由徐汇区和开发区的有关领导牵头,区政府办公室、发改委、财政局、综合协调办和发展总公司相关部门组成,进行具体方案的调研和论证。

在调研期间,区综合协调办会同开发区发展总公司专门赴浦东张江、金桥开发区考察学习。区政府就此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区规划局、环保局、房地局、外经委、虹梅街道等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研究分析开发区管理体制现状,梳理市、区行政管理权限分工。目前,市政府授权开发区发展总公司部分行政管理事权,主要有:规划选址及征询意见、环保预审、3000万美金以下外资项目预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受理及预审,以及去年四季度由市、区统计局授权的在地统计。区外经委、房地局、环保局、市容局等部门已具有相关行政审批和管理权限,虹梅街道也承担了大部分社会管理的事权,各部门认真总结近年来服务开发区的做法,提出管理体制创新设想。

当前,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务院于4月28日批准开发区在闵行区浦江镇扩容开发,新批规划面积十平方公里,大大扩展了发展空间。在已建成国家环保示范区的基础上,近期又被列入“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生态工业园区”试点,以清洁生产和工业生态原理为指导,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综合环境建设。开发区的基本建设进入新的高潮,近二、三年开发建设的科技大楼和标准厂房达37万平方米,国际园区“科技绿洲”项目亦已启动。开发区正进入功能性、高能级、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

开发区发展总公司作为这一地区的开发建设主体,迫切需要获得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支持。一是开发建设的需求。区内尚有近180万平方米的开发量,随着这一区域产业能级的提升,未来吸引投资和产业积聚的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规划、动迁等任务也十分繁重,需要通过双方的努力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二是政策支持的需求。上海的财政体制已逐步明朗化,开发区发展总公司的自身发展和区内企业的成长壮大需要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三是综合管理的需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要巩固国家环保示范区的成果,近期又被市政府确定为循环经济生态区的试点,这些综合管理的目标都需要通过政府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来推进和实施。

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是我区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重点功能区域。随着开发区建设加快发展,随着市政府对区级政府财税政策的不断调整,本区将同开发区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从体制、机制上建立利益共享的关系。因此,专题工作小组要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双方的合作。下阶段区政府的主要工作设想是:

1、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综合区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与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受市政府委托的相关职能,组成管理机构,主要职能是:行使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实施园区内投资、环保等项目审批;实施园区内建设、环境、社区事务的公共管理;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关于管理体制的具体架构,双方提出了管委会、园区管理办、街道办事处三种模式。我们将综合各方意见,进一步细化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方案。

2、深化区区合作内容。

结合开发区发展现状和我区工作实际,区政府当前着重推进以下五项工作:一是结合编制十一五计划,制定这一区域综合性规划;二是巩固创模成果,合力推进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环境建设;三是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四是积极参与重点地块的规划与开发,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五是区区形成合力,服务东区国有企业功能调整与建设。

3、强化公共政府服务。

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突出重点,加强对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公共管理和服务。下半年,区政府将成立工作小组,专题研究以下工作:一是区政府公共服务的架构;二是产业发展和政策;三是东区功能开发。

4、做好财政体制变动的准备工作。

应对市政府“11863”财政体制的变化,做好相应调查研究。由区财政局牵头,会同发展总公司等部门着手调研,已摸清开发区内企业税收总量和目前市、区分税结构情况。下一步将深入分析研究,综合吸引投资、发展空间、产业升级等要素,对这一区域税收增长潜力和发展趋势作分析、预测,以适应区属经济向区域经济的转变,改变服务与管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