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汇区2003年财政决算和2004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日期: 2004-08-11
关于徐汇区2003年财政决算和
2004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4年8月11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 宋振龙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配合做好区人大常委会对区2003年财政决算和2004年1-6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议,财经工委事先作了调查,听取了区财政、税务以及审计等部门的有关情况通报,并结合区审计局关于2003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报告,对上年财政决算和今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调查初审意见报告如下:
区人民政府提出的2003年财政决算是:财政收入358,803.99万元,财政支出358,489.41万元,收入与支出相抵,结余314.58万元。此决算与区人民政府年初向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的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是一致的。为此财经工委建议常委会批准区2003年财政决算。
2004年1—6月份区财政收入完成207,795.2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29%,完成年度预算收入指标366,400万元的56.71%。完成区级财政支出183,934.3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42%,完成年度预算支出指标373,200万元的49.29%。
1—6月份区级财政收入在连续多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位居市各中心城区第二,充分显示全区各行各业按照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全市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趋势,结合徐汇的优势和特点,继续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实现了区经济发展与财政运行良性的互动,带动了各类税收的全面增长。调查分析表明:主要税种与去年同期相比,营业税增长25.54%,增值税增长22.89%,企业所得税增长60.65%,涉外企业所得税增长20.96%,个人所得税增长0.68%。其中营业税总量和增量在区财政收入中继续起到了基础支撑作用。私营、涉外等非公经济税收增幅明显。主要产业税收与去年同期相比,商业税收增长30.63%,房地产业税收虽受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制约,但仍增长32.49%,服务业税收增长17.55%。其中商业税收和房地产业税收总量上半年均超6亿元,保持了双支撑作用。
由于年度预算编制工作提前,拨款进度得以加快,1—6月份区级财政支出情况正常,在确保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公共政府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支持社会保障、提升城市建管水平经费支出的同时,还加大了对主导产业扶持发展的资金投入及国企改制资金安排,为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财力保障作用。
财经工委认为,我区1—6月份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与领导下,有关职能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按照市、区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紧密结合徐汇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理念,把实施科教兴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世博战略的要求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新动力,使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区政府各有关部门根据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努力培育税源,坚持依法征管,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使我区的财政收入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增长。
做好下半年的各项工作,特别是确保年度财政预算圆满完成,对提前实现“十五”计划主要经济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为此财经工委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发挥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在坚持贯彻中央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中,区财政要把支持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上来。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加快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提升产业能级。要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对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的政策倾斜,不断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要以构建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为平台,更有针对性、预见性和高起点、高质量地开展招商,大力培育和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各类企业,以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和布局。要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充分发挥街镇积极性,提高税收落地率,积极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徐汇经济的发展后劲。
三、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要继续积极应对财税体制调整和相关调控政策对我区财政收入增长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因势利导,积极培育和涵养新的财源,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偷税、逃税、骗税等违法行为,防止税收流失。
四、加快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巩固和完善各项财政改革成果。积极研究,充分论证,认真编制部门预算,力争使部门预算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严格执行部门预算,维护部门预算的严肃性。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相分离的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的管理、采购、供应等运作机制,切实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和实效。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加快推进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财政资金的实时监控创造条件。加强对财政资金安排使用的绩效评估和监督检查,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实时动态监控。加强财政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严肃财经纪律,要大力发扬“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对和制止讲形式、讲排场及奢侈浪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