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资料中心 > 往届人大常委会会刊 > 13届常委会第7次会议

述职报告(摘要)

日期: 2003-11-21

 

述职报告(摘要)

徐汇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冯敏辉

——2003年11月14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1999年11月25日,徐汇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任命我为徐汇区劳动局局长。2003年4月28日徐汇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又任命我为徐汇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今天区人大常委会对我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这充分体现了对劳动保障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在此,我向各位主任和委员表示深深的谢意。下面我就任职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进行汇报,请予评议。

一、积极促进就业,提供根本保障

近年来,我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本着对人民的根本利益高度负责的要求出发,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区促进就业会议精神,充分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努力把这项事关民生之本的重要工作落到实处。

1、立足基础,加大力度,劳动力市场框架基本形成。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劳动就业也转向“政策指导,市场就业”的新体制。在区委和区政府与市劳动保障局的关心、重视下,先后投资了4000多万元,我与局领导班子经过全面规划,精心筹措,于2001年全面建成了我区劳动力市场的硬件框架,形成了一个中心四个所十三个社区就业保障服务中心的劳动保障服务网络体系,从而为劳动力市场主体双向选择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功能和服务环境。为了加大促进就业的力度,我区建立了以政府为主体的促进就业责任体系,大力开发就业岗位。2000年,市政府提出了本市净增就业岗位的实事目标,我区三年净增就业岗位目标20600个。在区委、区府的重视和各方的支持下,我区建立了领导责任体系,我与促进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们根据市府要求,结合徐汇区情,制定了考核与奖励办法,并向区属综合大口及13个街道、镇下达了新增、净增岗位目标责任书。由于责任落实,措施有力,我区三年共净增就业岗位37287个,完成下达指标数的181%。今年,市政府又提出全市要新增就业岗位40万个的实事目标,下达给我区的指标是20000个,截至8月底,我区已新增就业岗位24663个,完成指标的123.32%。在努力抓好新增就业岗位的同时,我与区就业促进中心的同志们针对普通失业群体、专业人才群体、“4050”群体、就业特困群体、特殊(两劳)就业群体等五个不同的就业群体,探索运用“五·五”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方法,对不同的求职者进行有目的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使32087人次成功就业,职介成功率达到40%,名列全市前茅。

为适应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调整和人员分流安置的需要,我区自1998年起相继建立了十三个再就业服务中心,我组织局内部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政策咨询、法规宣传等服务,保障企业改制、职工分流工作的顺利进行,三年间全区共分流进中心富余人员10812人。2001年9月,我区顺利完成了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使命,实现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的并轨。

根据市劳动保障局的工作部署,自2001年起我区启动实施了“4050”工程,我与区就业促进中心的同志深入研究,与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的专家们一起积极探索“4050”项目“五人运作制”,开发了106个“4050”项目,解决“4050”人员就业1758人。同时,针对青年就业难题,我带领培训部门积极推行“青年见习补贴”计划,实施对青年失业人员的就业援助。建立了青年见习基地11个,见习单位35个,参加见习的青年有2406人,经见习被基地直接录用416人。根据市劳动保障局的有关要求和促进就业的需要,我与各街道、镇负责同志及时沟通,为完善我区基层就业服务网络,于2002年在全区各居委会建立了一支351人的就业援助员队伍,这支队伍的建立在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今年,我还与区就业促进中心会同区民政局协商建立了“低保”人员推荐就业前置于申领低保的工作机制,要求就业促进中心和各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建立对就业困难对象的长期滚动安置机制,做到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一个,认定一个,安置一个,保障一个”。由于形成机制,措施到位,去年全区排摸出的535名就业困难人员和今年以来已认定就业困难人员428人,目前已全部解决。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就业促进工作的通知》和八个配套文件,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我区结合本区实际,也相应制定并推出了七项优惠政策。为使这些政策真正发挥促进就业的作用,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了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宣传面,提高知晓率,为落实政策、促进就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着眼供求,加强培训,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为解决市场经济发展后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难题,我与培训部门一起开展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依托社会资源,大力发展社会培训机构,提高劳动者就业成功率的设想。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区现已拥有社会力量办学机构86个,培训项目79个,基本涵盖了劳动保障部确定的培训工种,为各层次、各年龄段人群参加培训,提供了广阔的培训空间。社会化的培训框架形成后,我要求培训部门大胆实施购买培训成果制、青年见习补贴制和创业培训制,积极鼓励培训机构发展市场需要的培训项目,提高培训机构的水平,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在推进社会化培训的同时,我还要求培训部门做到职业培训与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并向中高层次的培训倾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00年以来,我区共完成各类培训73154人次,其中中高层次占30%,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结构性矛盾。

3、鼓励创业,真心扶持,开辟就业新途径。在下岗失业人员中,有不少人有自主开业的愿望,但由于经验、资金、场地等方面的原因,却难以实现。为此,我区于2002年4月组建了“上海开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徐汇分团”,聘请了30位各类专家,我与区就业促进中心的同志给予专家们大力的支持,并在下岗、失业人员中多途径开展宣传,至今已有564名有意自主开业者享受到无偿指导和服务,其中有37人已成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专家志愿团还积极开发“4050”项目,实现开发一个项目,带动多人就业的倍增效应,为促进就业作出了贡献。2002年10月1日,前上海市市长陈良宇同志视察了我区“4050”基地乐帮汇群保洁服务社,对我区再就业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我和领导班子以及劳动保障系统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区促进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区就业促进中心于2002年12月被国家劳动保障部授予“全国劳动保障系统集体一等功”,区政府于2003年1月也对区就业促进中心予以通令嘉奖。

二、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

依法行政,加强监管,是《劳动法》赋予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责。近几年来,我局依据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并在执法体制和机制上开拓创新,适时将行政执法的重心向社区下移,使我区的劳动力市场秩序不断得以维护、规范和加强。

1、认真学法,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劳动保障部门是政府的重要执法部门,我深深地认识到,一个部门“一把手”自身的法制观念强不强、依法行政能力高不高,这不仅仅是一个领导干部的素质问题,更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执政能力、执法水平的反映。为此,我始终把认真学法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要求,任职以来,我积极参加各种法制学习班,认真听取各种普法讲座和报告,认真学习宪法、劳动法、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不断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严格依法行政,规范用工行为。为加强系统法制建设,我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开展法制学习,对各执法部门依法行政情况经常进行检查、分析和指导,并着重在规范执法、综合执法、文明执法的制度、程序建设上下功夫,初步形成了我区劳动保障依法行政的新格局。一是根据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着手建立了社区监察工作平台,下设劳动监察工作站,克服和消除“多头监察”、“重复上门”的监察弊端,建立了一支综合执法队伍,形成了综合监察机制,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2000年以来,我局共对3266家单位进行了劳动监察,发现有各类违规行为的单位1699家,追缴社会保险费1836.89万元。二是根据我区劳动争议案件平均每年递增20.8%的情况,我提出了配齐配强仲裁队伍力量,建立社区劳动争议调解新机制的设想,在十三个街道、镇均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庭,组建了一支由16名社会化兼职仲裁员和124名社区调解员组成的劳动争议调解队伍,去年至今已调解案件102起,调解率为51%。局仲裁部门坚持依法、及时、公正处理劳动争议,提高办案效率。2000年以来,共受理劳动争议案3672件,每年的结案率均在90%以上。三是依托社区,加强对外来从业人员管理,形成了我区二级管理网络。去年我区共办理社区外来从业人员就业证55283张,去年9月实施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以来,已有2600家单位37000人纳入保险范围。2000年以来,共调解外来从业人员劳务纠纷1234起,调解率达70%。

3、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和书面意见。2000年以来,我局共办理了13件区人大代表的议案和书面意见。我把此项工作列为局的重点工作,每次人代会期间,都派工作人员到现场接受代表的咨询和答疑。会后对收到的人大代表议案和书面意见,我都要亲自阅看,然后召开办理工作会议,按类别交由有关的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认真负责办理。因此,近年来代表的议案和书面意见都能得到及时的答复,满意率为100%。

4、认真、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矛盾。2000年以来的统计,我局共收到来信1027件,接待来访29299人次。在处理来信来访中,我能做到对上级转来的督办、查办信件,都亲自阅看;对办理结果均须经我审阅同意后方可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对来访中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我直接参与接待处理,并积极进行调研和协调,力求解决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局来访、信访的处置能力和水平,我与班子共同研究建立了周四局领导接待和周一至周五局领导约见等八项系列制度,为信访工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5、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2000年12月我区建立了协保专户,共有10413名新老协保人员转入专户,协保费总计为21752.8万元。为保证社会保险费的及时、足额到位,同时减轻企业因社会保险费每年基数调整而增加的负担,去年7月我对全区协保人员缴费情况进行了清理,发现有33家单位欠缴老协保人员社会保险费2612万元。针对这一问题,我与区有关部门制定了“徐汇区协保人员缴费清算实施意见”及财政补贴方案,并由区政府和欠缴企业的主管单位签订缴费协议,于今年3月实现了全区协保费全部缴清,既解决了企业一件难事,也解决了协保人员的后顾之忧,这在全市目前还是首家。2001年,新疆建设兵团返沪定居人员住房困难问题受到市委和市政府的关心。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区建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我与办公室的同志们,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了住房解困方案。经过努力,解决住房困难户423户,支付专项解困资金647.4万元,使新疆建设兵团返沪定居人员长期形成的住房困难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去年,华泾镇城市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直接重视关心下,征地农民“农转非”再次全面启动。我与区有关部门会同华泾镇多次调研,参与方案的制订和政策的释疑。经努力,去年年底至今已办理华泾镇征地农民“农转非”948人,其中征地吸劳678人,养老270人。此外,还建立了徐汇区征地养老所,现已有374人进入养老所养老。上述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心,也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坚持两手抓,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近几年来,在抓好各项行政业务工作的同时,我和局领导班子坚持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不断加强劳动保障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1、加强基础建设,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一是创建学习型团队。为从根本上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我向局系统推出了“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的理念,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团队的目标,与班子制订下发了创建学习型团队的实施意见及考核办法,推出了“创新论坛”和“述学”等新的学习载体。我也就创建活动的要求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动员,带头参加“创新论坛”、“科室述学”、“个人心得交流”等活动。广大干部积极投入到创建学习型团队的活动中,组织学习力明显增加,一个“不怕失误,只怕落伍”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二是培育先进的精神文化理念,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撑。我在抓干部教育中十分注重培育干部的先进精神文化理念。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我与道德”、“劳动局精神和目标”、“服务品牌”等全员大讨论,进行道德素质教育;认真学习基本法和劳动保障专业法,进行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在干部教育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人民的满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响亮口号,讨论提出了劳动保障部门的精神:责任至高无上,服务永无止境,真心奉献社会,追求人民满意。讨论提出了劳动保障部门的目标:为求职者架起桥梁,为劳动者提供保障,为经营者搭建舞台,为困难者送去温暖。总结提出了“一次上门,全程服务”、“‘天平’在您身边,公正在我心间”等服务品牌,同时,在干部中树立起服务质量和诚信是保证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等一系列精神文化理念。在这些先进精神文化理念的熏陶下,我局形成了一个人人积极奋进,团结向上,优质高效,力争团体冠军的良好氛围,为提高队伍素质,争取两个文明建设新成果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和动力。

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注重干部培养选拔。近年来,我与党委一班人共同开展调研,积极探索干部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式。在实践中,勇于突破体制障碍,创造脱颖而出的培育机制,打通上下,进出的瓶颈,建立内外双向的考核机制。在选人用人问题上,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看人品、看水平、看政绩,反对看关系、看“口技”、看假像的用人导向。针对我局系统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趋于中老年化的严重状况,一方面加大了引进青年干部的力度,一方面搞活用人机制,实行青年干部培养选拔的“双轨”制。即对有发展潜力、有培养前途、有群众基础的优秀青年干部,通过设定见习岗位,为他们提供锻炼、实习的舞台。目前,16名优秀青年干部已走上见习科所长助理岗位。加强监督考核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我与局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民主方式建立了局干部工作考核小组,以行风建设为抓手,聘请了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为“三风”监督员,对劳动保障工作和行风、政风、文明建设,定期开展明查暗访。

2、深化优质服务,提高人民满意度。劳动保障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用人单位和人民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建设“透明、高效、职业化”的公共政府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近年来,局系统推出并深化了首接责任制、下基层服务制和八项零指标工作体系,创造优质服务新方式。对来访办事做到有接、有交、有结果,让当事人满意。下基层服务做到有登记、有反馈、有结果,让基层满意。自2000年以来,全局下基层服务1427人次,为963个单位现场解决了1138个问题,受到了基层的一致欢迎。

根据劳动保障工作的特点和需要,我又向局系统全体工作人员提出了“四个一”和“四个满意”的具体要求。“四个一”即:接听好每一个电话,接待好每一个人,办好每一件事,解答好每一个问题。进而做到“四个满意”,即接待满意、办事满意、下基层服务满意、环境满意。这些新标准和新要求的提出,促使全体工作人员在接待和服务中进一步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规范、便捷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开展劳动保障宣传活动,扩大优质服务新领域。为满足服务对象了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迫切需要,在我的主持下,我局于去年3月份起,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劳动保障宣传活动,推出了一系列举措。通过《徐汇报》出版了“劳动保障政策专刊”,印制32万份送到全区每家每户。组织了一支59人的宣讲团,分赴十三个街道、镇和有关用人单位开展政策宣讲和咨询。举办有600人参加的《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讲座。开展系列就业援助活动,扩大政策宣传面,提高知晓率,使众多服务对象受益,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的满意度。

3、开展各项创建活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近年来,为加强本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根据区文明办和市劳动保障局的有关部署和要求,不断创新和自我加压,在局系统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三优一满意”、“满意在徐汇”活动、迎接行风评议活动、创建区规范服务达标行业活动、争创市文明单位和创建区文明行业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创建水平,使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去年10月,局系统被区文明委命名为区“规范服务达标”行业,区就业促进中心创建为市文明单位。

四、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提供组织领导保证

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要使劳动保障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必须要靠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作保证。

1、加强学习,提高领导能力。近年来,通过“三讲”集中教育,使自己的学习自觉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积极组织并参加中心组学习和干部学习,善于利用时间加强自学。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十六大会议精神;开展权力观教育和“两个”务必与民主集中制主题教育;学习贯彻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劳动保障业务知识;学习当今时代新的理念、新的知识和新的思维方式。同时,把学习与开展课题调研相结合,与指导工作实际相结合,全局每年要形成调研报告10多篇,努力使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和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自身和班子整体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为做好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加强团结,提高整体合力。在任劳动保障局局长以来,我以身作则并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现正确的集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我还正确处理好自己与分管领导的关系,在自己对全局工作负总责的前提下,对班子成员合理分工,各尽其责,更好地发挥班子的整体作用,为完成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在工作实践中,我又注重自身的人格锻造,做到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用人格的力量来感召人。我和班子成员还自觉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带动和促进了本系统的党风政风和行风建设。2000年以来,全局共拒收、退回、上交礼金、礼品、有价证券56454元,至今未发现违法违纪案件。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认识到一个好的领导要善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更要敢于创新。近年来,我十分注重对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教育,使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不断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创新意识,树立“思在人先,谋在人先”的意识,想常人之不曾想,思常人之未所思,勇于突破旧观念、旧框框的束缚。在创新方法上,坚持“四个一”,即每年查找一些问题,每年提出一个新的目标,每年确定一个突破口,每年明确一个活动主题。在创新内容上,注重在思想观念上、操作方法上、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在创新方式上,采取超前式、抄近式、改进式。在创新要求上,做到发现问题要早一步,分析问题要深一层,解决问题要高一筹,思考工作要远一些,在局的干部中真正树立起“无责任无以立身,无创新无以感召”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家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不断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以创新的思路带动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如:根据劳动保障工作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的趋势,我向局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及时提出了建设劳动保障社区工作平台和综合信息平台。拆除了各部门的“小阳台”,使局各有关部门、街道(镇)在社区的工作资源得到整合,形成了区、街道(镇)、居委会三级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网络和新的工作格局,使我们的服务贴近社区、贴近居民,基本实现了我区劳动保障“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本区”的目标。又如:为进一步规范我们的工作,提高劳动保障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我从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在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中提出了“服务产品”质量管理理念,在局系统和就业促进中心建立ISO9001全员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新思路、新目标,目的是将先进的管理服务理念和方式渗透到劳动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精细到每个程序的时时刻刻,使我们的优质服务不断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提高社会满意度。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对干部的思想教育总体上是重视的。但有时由于工作紧张,忙于事务,对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够经常,深入部门、深入群众做得也还不够。因此,我要进一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促进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处理好抓日常工作和做好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场合和时机,经常深入科室、深入群众,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做好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

2、对劳动保障法规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还需强化。近年来,劳动保障工作发展较快,新的法规和政策不断出台,尤其是在新老政策的交替,如何加强学习和宣传,抓好衔接,避免工作差错,防止服务上的脱节,做得还不够,有时还有差错和失误。为此,我和领导班子要带头并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强化对新出台的劳动保障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在学深学透上下功夫,努力掌握精神实质,并结合我区实际,研究贯彻意见,做好新老政策的衔接过渡,防止工作差错和服务上的脱节。要通过劳动保障三级服务网络,通过各咨询服务窗口,通过有关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场合,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宣传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劳动保障法规政策的作用。

3、下基层服务还需进一步深化。我局自2000年8月以来,制定了领导班子和科室下基层服务制度,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是从基层的需求和我们服务的质量上来看,在深入基层指导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有所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在坚持下基层服务的同时,在拓展和深化其功能和效果上下功夫,更好地为基层排忧解难,进一步提高下基层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这次述职评议,既是对我任职以来工作的回顾和总结,以接受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监督,也是进一步增强我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法制意识和国家意识的过程。我深深地懂得,人民利益的分量在我们干部心里有多重,我们干部的分量在人民的心里就有多重。我衷心希望通过这次述职评议,得到人民代表们对我工作的评议和指导,以促使我在这个岗位上更忠实地履行法定的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坚信,只要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一切从民利益出发,我们也一定能成为人民心中的“代表”。

以上是我的述职报告,请评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