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资料中心 > 往届人大常委会会刊 > 13届常委会第11次会议

开拓创新 奋发有为 为我区争创竞技体育优势区而努力奋斗

日期: 2004-03-30

 

开拓创新 奋发有为

为我区争创竞技体育优势区而努力奋斗

 

——徐汇区“体教结合”工作汇报

——2004年3月23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徐汇区体育局副局长    何少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区的体教结合工作在区委、区府的直接关心领导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为上海挖掘、培养和输送了一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目前,按照我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建设一流文教优势区的功能定位,依法治体和体教结合工作已表现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最近,我们体育局依据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正在开始规划今后我区体教结合工作的行动方案。现在我受区政府的委托,就我区的体教结合工作,向大家作汇报。

徐汇区的青少年竞技体育在80年代时期曾经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培养输送了姚明、王怡、诸颖韵、吴承瑛、丁松等著名运动员。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社会观念、家庭结构、体育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区的青少年竞技体育水平自90年代开始整体上出现滑坡。

我区的青少年竞技体育运动共布局了田径、游泳、篮球、乒乓球、网球、体操、击剑、射击等十六个大项,注册训练的学生运动员人数938名,占全区学生总数的0.81%。共有专、兼职教练员52名。

近三年来,为了解决市场经济体制给比较滞后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不适应性,探索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运动员,满足他们未来立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同下,我们积极探索体教结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共识,解决了一些问题,赢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讲,学校体育普及工作层层开展,我们建立了体校、试办二线运动队学校、市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组成的四级网络;我区向上级训练基地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成绩逐年进步,由01年的全市排名第6,02年的第4,进步到03年的第3;参加市级以上比赛成绩也呈现出逐步回升的趋势。譬如讲,师大附中女子手球队参加全国中学生手球锦标赛获第三名;零陵中学获2003年上海市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四项冠军;南模中学参加全国少年篮球比赛获乙组第四名;位育中学网球队获得上海市青少年网球锦标赛5项冠军;游泳项目获得全国少儿分龄赛1项冠军,上海市游泳锦标赛获8项冠军。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凝聚了区教育系统各级领导的关心,也离不开许多老师共同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无论是我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输送成绩,还是参加上海市青少年组比赛的整体实力,包括学生运动员训练时间的保障,学校体育“两课两操两活动”的落实,以及体教结合的工作理念、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等等问题,和一流文教优势区的功能定位,和体育强区的建设目标,和依法管理、以法治体,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几年来的体教育结合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领导重视和依法治体是体教结合的前提,统一认识是体教结合的关键,制度保证是体教结合的基础,队伍建设是体教结合的保障。区四套班子的领导去年先后到体育局调研,对进一步推进体教结合工作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去年以来,分管副区长又多次亲自主持召开体教结合工作研讨会、座谈会和恳谈会,具体研究落实体教结合工作双赢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最近,我们体教两家在冷静回顾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重新审视体教结合,我们意识到,我区新一轮的体教结合工作应该是学校体育的广泛普及和积极的提高,是体教两家围绕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他们“体”有特长、德育和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双赢的工作氛围与工作目标。

为此,区体育局和区教育局在区委、区府的领导下,本着“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积极提高”的原则,正在致力研究我区体教结合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并且初步形成了可操作的工作方案。

近期的工作目标是,一是大力普及田径运动;二是突出重点,完善体教结合项目布局体系;三是精心打造2-3所能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能取得较好成绩和良好社会效应的体育特色学校;四是指导1-2所学校力争成功申办上海市二线试办运动队,并鼓励他们积极承办世界青少年单项体育邀请赛;五是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的体育师资队伍;六是力争1-2所学校创建为“国家奥运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七是加大国际交流;八是确保2006年上海市运动会青少年组团体成绩进入全市前七名,保持每年向上一级训练单位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名列全市前三。

在初步确定了工作目标以后,我们计划通过9项措施,保障工作方案的落实与落地。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管理网络。我们将成立徐汇区体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体育局局长和教育局局长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同时,组成由体校、体育特色学校、一般学校和科研组四大部分组成的工作网络。

二是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增强对体教结合工作内涵和依法治体的认识。围绕素质教育,深化课改,落实体教结合工作同时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的相关政策与保障措施。

三是科学决策,合理调整体教结合项目布局。推行校校都有田径队,人人(体育教师)都带运动队。积极形成游泳、篮球、击剑、乒乓球、体操、网球等重点项目的布局体系。并且完善学校体育普及工作中关于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学校运动队训练的管理、评估和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体教双赢的工作局面。

四是保障重点,加大投入,完善激励评估机制。新的运行机制将突出对科学选材、梯队衔接、系统训练、输送优秀后备人才、参赛争优、课程设置配套和制度保障等主要内容的落实,采用前期初投,结合结果奖励的办法,加大对体教结合工作的经费投入和管理保障。

五是加强对体教结合工作的管理、指导、检查和考核。建立与完善徐汇区试办二线运动队学校、上海市传统项目学校及徐汇区体育特色学校的考核与评估办法,实施体教结合工作绩效评估。

六是政策保证,实现学生运动员一条龙式的培养衔接。建立教育“绿色通道”入学保障机制,确保有潜质的运动员不流失到外区。同时,积极争取和更多高校高水平体育运动队的有序衔接。

七是以人为本,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编制教练员队伍发展规划,加大对重点发展项目高级人才的引进和投入,突破限制事业单位人才活力和工作动力的瓶颈。

设计一套让体育管理者和教练员不安于现状、不相安无事的用人机制;建立兼职机制,充分利用区域内高校高水平教练员的资源;做好徐汇区各体校教练员和基层项目学校带队教师的培训工作。

八是正确引导,深化学校体育竞赛工作改革,努力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通过大小型、多层次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满足广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培养他们战胜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和品格。

九是加强高水平教练员和优秀学生运动员的引进与交流合作,为我区青少年竞技体育的跨跃式发展做好实力补充。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以上内容是我区体教结合工作的简要回顾和目前正在拟订并且准备推进落实的计划框架。衷心感谢你们给予体教结合工作的关心、支持,也由衷地希望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在体育场地资源的保护、调整和建设、体教结合、区域体育资源共享、体育依法行政与改革等方面,能够得到区人大更多的监督、支持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