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资料中心 > 往届人大常委会会刊 > 13届常委会第16次会议

述职报告(黄玮)

日期: 2004-11-05

 

   

 

——2004年10月29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徐汇区财政局局长  黄玮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01年5月,我被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区财政局局长,2003年4月又接受了新一届人大的任命。这一阶段,我区社会事业和经济蓬勃发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财政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日渐紧密,这对财政工作既是良好的机遇,也是重大的挑战。我深感重任在肩,必须要戒骄戒躁、奋发努力、尽心尽责,认清财政改革的推进方向,创新与务实并重,将构筑符合公共政府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作为财政部门的战略性目标,提升财政管理的能级;把握改革的力度和速度,作为区重要的综合经济部门,将财政工作融入整个区域大环境中统筹考虑,各项管理措施协同推进,切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建立有限政府、法治政府、高效政府提供有力的支撑。

下面,我向区人大常委会作述职报告,请予评议。

一、自觉实践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主动接受人大监督。

(一)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行政行为的有效性。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灵魂。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于财政部门来说,就是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将财政管理活动纳入法治化轨道,使一切财政经济活动和各项财政管理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深刻认识到学法、懂法、执法对于财政部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当前的改革进程中必须要通过法制来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提高财政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真正实现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

1、紧密围绕财政两大根本性法律,坚持不懈地加大宣传落实力度。《预算法》、《会计法》是财政工作的两大根本性法律,在近几年的工作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财政改革的深入、管理措施的推进,必须要法制先行,并通过多种形式加大财政法制观念宣传,形成共识。在领导层面,积极利用“处级干部学法日”为全区领导干部作《预算法》专题讲座,并在预算编制动员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预算法》的严肃性。在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层面,专题向教育、卫生等大口单位开展讲座,专管员深入预算单位加强宣传,并组织财务人员培训。同时,对《会计法》和《政府采购法》加大社会宣传,使之产生落地效应,努力为财政改革的推进提供有效的法治保障。以《政府采购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强政府采购的宣传培训和法规建设,通过政府采购委员会会议、相关部门座谈会、政府采购简报等渠道加强对法制的全方位宣传。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宣传,我区的财政法制宣传做到了“三拓展”:宣传对象从财务人员向领导干部、全体干部拓展;宣传形式由单一宣传布置向定期安排讲座以及新闻媒体等多层次拓展;宣传领域由区属向区域拓展,依法理财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

2、贯彻《行政许可法》,财政部门的执法能力日益提高。有法可依还须执法必严,没有过硬的法律素质,财政执法就无法树立权威。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我狠抓财政干部的执法素质,邀请市有关同志来局讲座,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向全局干部宣讲,加深大家对法规条款的认识和理解。内部成立稽查科,专门负责法制工作,建立了重大检查项目集体讨论审理、执法依据定期清理等制度,通过完善内部执法流程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对近几年财政管理制度、办法进行清理,确保行政行为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密切与区法制办的沟通和联系,在制定财政规章的过程中主动听取法制办意见,积极配合区各项法制建设的推进,多项工作获得了区法制办的好评。

3、违法必究,维护徐汇区良好的财经秩序。近几年财政改革的推进过程,也是财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的过程,新《会计法》颁布实施后,我要求局职能科室严格开展执法重点查,对发现的违法案例按规定真刀真枪地给予经济上的处罚,不仅针对违法单位,还涉及违法个人,打破了以往财政检查无实质处罚的沉闷局面,对整顿我区的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起到了明显的震慑和促进作用。为了积极构筑区域经济诚信体系,我局在近几年对500户企业开展了会计信用等级评定,积极打造区域诚信平台。同时,对预算单位大力实施预算奖惩措施,结合预算信用等级评定和预算执行情况网上自评,非正当理由突破预算的,一律给予网上“曝光”,并且次年的预算从严审核,对各单位的触动很大,大大提高了严格执行预算的自觉性。积极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度稽查、银行账户清理等,强化“收支两条线”,抓好财政性资金源头管理,将财政执法同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我牵头拟定了区执收执罚单位的“收支脱钩”的实施计划,力争在2005年全部到位,通过有效的财政手段切断单位与收费收入之间的利益关系,促使行政事业单位依法行政。

(二)主动争取人大监督和支持,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我深深体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过程,也是为人民把好关、负好责的过程,工作的开展既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也要不断听取人民的呼声。因此,在工作中我坚持牢固树立对人大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意识,主动接受区人大和人民代表的监督,并以此为契机,通过人大对财政工作的指导,不断提升工作能级,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将财政工作全过程纳入人大监督和指导的范围。年初,全力以赴写好财政预决算报告,我要求和指导相关科室紧扣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使得预决算报告的语句更简明易懂,数据更细化翔实,全面、真实、细致地反映区财政状况。年中,认真总结上一年财政决算和本年上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四季度,主动将区超收财力的数据和使用情况向人大汇报,使人大超前掌握全区财政收支任务的完成趋势;年内,凡涉及重大项目资金投向和使用,我都专题向人大主任会议汇报,争取人大的支持和指导。

打造透明公开的财政形象,主动争取区人大的监督和指导。每年人代会上,财政预决算报告后都附有厚厚的一叠各单位预算执行明细表,大大提高了我区预决算报告的内涵和透明度。2004年,我要求将教育、卫生、建委等三家用款大户的部门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主动向人大公开,获得了代表们的一致肯定。在部门预算、绩效预算的推进过程中,我主动提出要人大参与、协同理财,邀请了区人大财经委的同志参与到预算编制过程中,会同专家就重大项目立项询证、绩效评估提出意见,并有预算单位现场解答代表的提问,切实体现了部门预算的民主意识。对于一些与人民密切相关、涉及资金较大的项目,还邀请人大代表实地勘察,自觉接受监督,为代表协同理财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我要求加大财政工作的宣传力度,真正打造“阳光”财政,《文汇报》、《解放日报》、《青年报》等市级报刊上都用很大篇幅介绍了我区财政支出改革的亮点,使群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政府预算,从根本上确保政府活动的高效性。

高度负责办理并答复人大提案和群众来信来访。随着财政工作与人民群众关系日渐密切,与财政相关的人大代表议案及书面意见、日常信访的答复情况也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关注。我坚持倾听代表呼声,每年区“两会”结束后的第一个办公议题就把人大代表书面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作为专题进行研究,落实责任科室,明确时限,列入督办。对代表的答复意见亲自把关,对部分重要议案亲自走访提议代表,主动沟通、解释,区财政局的议案办理工作多次得到了区有关部门的好评。平时认真做好人民信访的接待和处理,切实有效地解决人民实际问题,将代表的呼声和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提升财政工作能级的重要方面,认认真真予以落实和改进。

二、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财政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

1、谋发展大局,建立科学的财政收支分析模式。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做好财政工作,必须跳出就财政论财政的老框框,主动把财政放在全区经济大局中进行思考。这几年,我带领全局干部学做一个高明的理财者,在全区经济发展的大局中,不仅仅善于算经济账,还善于算政治账、社会账。通过横向比较外区情况、纵向掌握街镇、全国乃至国外经济发展脉络,深入分析财政收支数据,科学判断形势,从而增强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能力。根据近两年区基本建设项目增多,我们及时对安全、合理的举债规模进行研究,并积极探索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缓解财政资金压力。

2、求经济增长,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产业调控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是财政自身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财政服务整个区域发展的有效手段。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我们积极应对财税制度改革,及时对“11863”等改革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摸清户管数据,并结合我区今后产业发展导向和园区规划,在较短时间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和建议,获得了区领导的好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变被动为主动,超前研究可行性产业扶持措施,不断加大政策整合力度,积极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政策软环境。为了确保政策最大程度落地,我们一方面加强与区税务局、经委、招商中心、科委等多个部门的密切合作,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了财政政策评估,全面梳理近5年财政政策制定情况,评估政策的落实效应。

3、讲基层效应,以人性化的服务手段提升社区管理能级。社区是群众接触最频繁、最直接的地方,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是最大程度体现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根据区领导建设现代化社区的要求,我们较快将公共财政框架理念和举措推行至街道,探索建立街道准公共财政框架,大胆提出在两年内将街道财力占区级财力的比重从11.92%提高到20%,主动将“11863”政策等新的改革举措延伸至街道,完善转移支付的操作办法,进一步调动了街道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街道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同时,积极指导街道将财力更多地投向于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针对街道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我多次与街道主任、财务人员进行座谈,并要求专管员深入走访街道,共同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水平。

三、牢牢抓住战略机遇期,突破陈规,开创性地做好财政工作。

(一)理念先行,以深入调研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公共财政改革之路。

财政各项改革举措的推行,基于理念的转变和突破。自从担任了局一把手,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只有明确了财政工作方向和定位,才能更有目的性、实效性地开展工作,并获取事半功倍的成效。

1、紧跟形势要求,以理论认识的深化提升公共管理水平。一方面,系统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着重学习了公共财政理念以及国外先进财政管理经验,将中央、市委和区委的意图方针落实到工作中,拓宽自己干事业的眼界和思路。另一方面,多方面接触管理学、人力资源、WTO规则、法律法规等知识,攻读完成了党校研究生课程,获得了高级会计师职称,不断充实业务知识和相关专业基础。在孙潮区长的要求和指导下,我还系统学习了战略、细节、执行等一系列现代化管理理念,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管理的水平。

2、明晰方向,提出构筑符合区情实际的公共财政框架。通过梳理财政改革轨迹,把握财政的改革方向,我于2002年在全市各区县中较早将建设公共财政这一全新的财政理念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从区情实际出发,深入查摸数据,寻求理论的支撑,拟写了《构筑符合区情实际的公共财政框架》调研文章。并就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和降低我区商务成本等课题的研究情况,以多媒体的形式在区府务虚会上进行宣讲,得到了区领导的重视。通过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规划财政工作,明确了财政调控、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诚信体系建设等财政工作的重点突破方向,有力配合了我区公共政府理念的提出,为我区多项财政改革措施走在全市前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这一总体框架下,今年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提前提出了“公共财政投向的若干意见”,引导、规范预算单位将财政资金用于政府“主业”,加快了财政负担范围“退位”和“到位”的节奏,通过财政的“主动买单”有力支撑了我区公共政府的建设。针对社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又提出要建设街道准公共财政框架,面向各街道负责人进行了构筑公共财政框架的专题讲座,合力提高街道收入占区级财政收入的比重,并牵头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和街道经济发展的三年规划。

3、深化调查研究,将理论学习的成效转化为实践指南。我带领全局干部不断理清思路,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有目标和节奏地推进工作,促使财政部门逐步从过去的“账房先生”转变到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谋上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思路不断增强。近年来,我们在财力分析、财政政策、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实效和创新意义的探索,先后拟写《构筑符合区情实际的公共财政框架》等近31篇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同时,有针对性地上报多篇收支分析、专报领导等材料,供领导决策参考,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产业结构调整及政策支持等财政改革的热点、难点工作都得到了实质性的推进,获得了市财政局和区领导的好评。

(二)大胆实践,以让人民满意为着眼点,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良性发展。

近年来,我区的财政收入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的互动,随着区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财政收入也连年攀高,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财政收入,关系到政府职能的有效行使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工作中,我紧紧围绕公共政府和公共财政这两大主题,着力于优化支出结构,着眼于提高支出效益,不断加快我区的支出改革步伐。

1、支出投向凸显公共性,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近年来,我区的支出结构保持着“吃饭”与“建设”并举的良好格局,围绕公共财政框架,我提出财政支出还要进一步向公共领域倾斜,要优先满足国家机关运转、公共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稳定维护等方面,让老百姓最先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在财力安排上,我领导有关支出科室大力优化结构,加大信息化、公务员培训等政府自身建设投入,提高政府为民服务水平;对教育、卫生等公益性社会事业,突破常规,在每年保持法定增长的同时,根据我区实际进一步提高了经费增长比例;对市政道路、绿化环境等公共设施确保资金到位,营造徐汇良好的综合环境。在确保投入到位的基础上,我还要求有关科室细化结构调整,教育投入要向义务制教育、提高教师待遇倾斜;卫生投入要向社区医疗设施建设、卫生执法等方面倾斜;公共设施投入要向社区和与群众关系密切的项目倾斜,真正让纳税人的钱花在“刀刃”上。

2、以部门预算为主线,深入推进支出管理改革。经过了零基预算、综合预算到部门预算这一完善过程,部门预算的编制手段和管理方式不断提升。预算编制启动时间两次提速,从原先的10月份提早到现在的5月份,预算的计划性大大增强。编制过程中,我带领干部着力解决预算核定准确率低、追加频繁的难题,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把关,推出了网上自评,使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一目了然。在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的过程中,我感到光抓好编制这一环节远远不够,更要花力气抓好执行、评估这两个后续环节,全面提高部门预算的工作水平。因此,我创新引入了绩效评估的概念,并带领干部在全市率先探索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绩效评估操作方案,对重大项目开展绩效评估,确保资金投入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并最大程度发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以机制创新为突破,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支出管理手段。提高政府采购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在规范采购制度、畅通采购渠道的基础上,较早地开通了“政府采购网站”,并与区呼叫中心合作,使供应商、预算单位都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采购招投标以及中标信息。根据大口单位资金量大、管理难度高的实际,我们在全市各区中较早实施了主管会计委派,通过由财政干部担任单位的主管会计,将财政工作理念和要求直接贯彻到预算单位的工作中。同时,通过主管会计深入了解大口单位的资金需求,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总体要求,调研科学的资金负担标准。为了进一步规范预算资金管理,我们在全市各区率先建立了国库收付中心,使得预算内、外所有资金纳入归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和浪费。内部,我狠抓制度建设,从体制和机制上寻找突破口,实行流程再造,加大“徐汇财政”网站等信息化建设力度,以科学的工作程序实现工作成果的高效率、高质量,为各项财政改革任务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

四、牢抓廉政建设和干部培养,提升财政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树立公仆意识,廉政和勤政常抓不懈。这两年,我着力提升全局干部的廉政意识,抓好各项廉政制度的执行。提出了争做“可信的理财人”,以争创区“满意在徐汇”为契机,以加强廉政教育为主线,以凝聚力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局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全局干部的努力,财政部门办事形象得到了提升,连续两年获得“满意在徐汇”流动红旗。逐步建立起良好的财政工作机制,。

2、以“人才为第一资源”,畅通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应对近年来财政改革任务重,干部新老交替频繁、轮岗力度大这一情况,我首先抓制度建设,增强全局干部的廉政意识,提出争做“可信的理财人”,以争创区“满意在徐汇”为契机,以加强廉政教育为主线,以凝聚力工程为抓手,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带动全局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做到学有所获、事有所成。其次,我坚持以人为本,提出了“快乐工作”这一理念。大胆引进企业化的管理理念和机制,运用人性化的工作方法,积极挖掘每位同志身上的特色和潜力,努力使财政岗位成为每位干部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平台,更是大家发挥才智、成就事业的舞台。尤其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中,我与班子成员大胆尝试,召开了未婚同志家长会,指导新进大学生组成课题组开展工作调研,通过有效的手段培养年轻干部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品质。同时,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我敢于打破排资论辈,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年轻同志大力提拔,使大家获得事业的成就感。三是注重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于中层干部,我着力提高他们理念创新、工作组织和落实等方面的能力,逐步形成了综合性工作由中层干部牵头的机制,增强了中层干部的全局意识和协调能力。此外,我和班子成员探索出了一整套具有特色和可操作性的干部招聘办法,选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积极畅通干部“能进能出”渠道,目前,我局干部平均年龄下降到35岁左右,干部的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合理。

 

任职以来,虽然作了一些工作,但对我个人和当前的工作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

1、自身素质尚存差距,领导能力有待提高。当前的财政工作正处于不断变化的改革深入阶段,许多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既要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又要结合实际的国情区情;既要有改革的力度,又要兼顾发展的速度,这些都对我的自身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一个财政局局长,既要有战略上的高瞻远瞩,又要有细节上的一丝不苟;既要有执行上的规范科学,又要有流程上的灵活高效;既要有专业上的深入探究,又要有触类旁通的综合能力,对照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群众对财政工作的期望,我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去弥补。

在工作中,我往往会感到财政改革措施多、力度大,却缺乏系统,改革的步子迈出去了,脚印却没有夯实。一方面,虽然财政提前三年完成了“十五”计划制定的指标,但对经济形势前瞻性、趋势性的把握能力还不够。尤其是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到位,税收属地化、特别是出口退税等因素对本区经济的影响很大,需要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化压力为动力,清醒地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超前研究财政收入情况。另一方面,随着预算管理改革深入推进,预算单位总是感觉财政的工作要求高,程序繁,可操作性不强,反映出我对财政工作的整体把握能力还不强,缺乏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方案,工作思路还不够全面,没有能够很好的“跳出财政看财政”。

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需要我不断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学无止境,学习永远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学有实效、学以致用。作为一把手,我应该善于从繁忙的工作事务中把握工作节奏,化解自身工作压力、调整工作状态,更加超前地研究和开展财政工作,从大局出发统筹协调,落实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保障各项改革措施的效应落地。

2、如何带好队伍,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的能力需要磨练。近年来财政职能不断拓展,改革力度越来越大,与此相适应的,财政干部素质逐年提高,干部队伍新老交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财政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理论功底、业务知识学习,特别是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尚有差距。在工作中,我往往是提要求、提指标的多,与干部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时间少。从干部队伍的整体看,虽然学历层次较高,但系统的、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却比较少,使得干部素质没有很明显的提高,知识面比较狭隘。

在人才的选拔上,虽然大胆的启用了一批年轻干部,畅通“能者上”的渠道,但“庸者下”的机制却还没有激活。虽然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企业化管理理念,但实际效果还不理想,全局客观上还是存在忙闲不均的现象。由于深入科室的时间还比较少,如何调动各年龄、各学历层次干部共同的积极性,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

对党风廉政、“满意在徐汇”等刚性的指标比较重视,但是对团队精神、财税文化等柔性的方式较少关注,使得科室间的协同、配合能力比较薄弱,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有待提高。

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奋发有为,戒骄戒躁,谦虚谨慎,不断提高自身要求,鼓励和督促自己去取得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