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常委会会刊 > 14届常委会第12次会议

关于本区迎世博滨江带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日期: 2008-04-16

 

关于本区迎世博滨江带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2008年4月11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徐汇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   许建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有关部署,为满足2010年上海世博会交通通行需求,我区作为世博园相邻区域,要在世博会前完善进入世博园区的通道,并计划对我区宛平路、东安路等7条道路进行新建、改建,并列为市重大工程。同时,抓住世博契机,“规划好、建设好、推动好”我区滨江地区发展,并重点建设“徐汇区滨江公共开放空间项目”。作为市委、市政府交给徐汇区的工作重任,我区全力支持,启动相关工作,排定工作计划,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目前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基本概况

我区迎世博滨江带重大工程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一)世博路网(“七路两隧”)

---建设目的:主要是为2010年世博会完善世博园区周边通行网络,满足世博会期间大流量交通需求,提高车辆通行能力,改善通行质量。

---具体任务:包括宛平南路、东安路、瑞金南路、沿江通道(云锦路、龙华路)、滨江大道(丰溪路、枫林路)的前期动拆迁和建设,龙耀路越江隧道和打浦桥越江隧道复线的前期动迁。道路建设总长度约12公里,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575亩),共涉及动迁居民566户,动迁单位96家。

(二)徐汇区滨江公共开放空间项目

---建设目的:抓住世博契机,带动本区新一轮的城区建设,推进徐汇滨江地区功能开发,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与黄浦江对岸浦东世博园区滨江景观遥相呼应,构筑我区黄浦江滨水生态系统、提升滨水空间亲水性、公共性和可达性,创造优美丰富、层次明晰的景观体系,构建徐汇滨江的生态环境、人文特色和公共活动空间,让徐汇人民走进自己的黄浦江畔。

---建设内容: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北起日晖港,南至徐浦大桥,东临黄浦江,西至规划丰溪路,总用地面积163.3公顷,沿黄浦江岸线长度约为8.4公里,涉及黄浦江两岸南延伸段B、C、D三个单元。

近期实施的范围北起日晖港,南至中海瀛台,岸线长近7公里,占地53.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将涉及到南浦站、北票码头、丰溪路沿线码头、上海水泥厂、环卫码头、百联集团木材公司等28家单位的动迁。项目主要对范围内的绿化、道路、堤防、码头、历史遗存、地下空间等进行综合的、整体的开发建设。根据设计方案,滨江公共开放空间主要分为三块区域。

1、休闲文化区。占地约13.9公顷,主要是从日晖港至龙华港段,涉及单位为南浦站、北票码头、阳光水景等。该片区域将部分保留旧日火车站、铁轨、老库房等设施,将原有元素转换成为观光的轨道、健身场地、商业零售和主题餐厅等,在北票码头和阳光水景湾区设置私人船坞、游艇俱乐部和健身区等高档服务空间,打造我区高尚的休闲文化区域。

2、文化艺术区。占地约30.6公顷,主要是从龙华港至上海水泥厂段,涉及单位为丰溪路沿线码头单位、上海水泥厂等。将在该段建设水上餐厅及临水商业等欣赏江景的绝佳场所,在机场段打造以飞行为主题的城市园区,在上海水泥厂段将保留上海水泥厂的历史痕迹和具有历史价值的部分建筑,建设主题文化园区,设置表演台、主题花园、展示广场、雕塑广场、主题园区、购物广场等,打造各类艺术和文化活动的特色空间。同时在此区域设置直升机停机坪,设世博水门与今后旅游码头一体化建设,并预设轮渡码头

3、自然休闲区。占地约9.2公顷,主要是从环卫码头至中海瀛台段。涉及单位为环卫码头、百联集团木材公司、宏文造纸厂等。该段设计了大草坪、木栈道、生态步道、临水木平台、小型晚宴为主的主题庭院等设施,打造成为自然放松的休闲庭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所。并设置一组公务码头。

同时,整个滨江区域以丰溪路为纽带,将各景点有机串联,通过丰溪路这个视线通廊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空间明确的滨江景区内部体系结构。

(三)其他配套工程

一是轨道交通7、9、10号线13个站点全面施工并于世博会前全面通车,按市统一部署完成11、12号线15个站点的前期动迁腾地,根据目前的初步方案,涉及动迁居民约500户,单位约63家;二是全面完成103公顷外环生态绿化的建设,今年结合世博单位动迁,完成建设范围内剩余7家单位动迁,主要是部属、市属企业的搬迁,如中海工业公司、交运集团下属装卸储运总公司、中远船务、城建集团下属龙吴路搅拌站等,居民动迁涉及老宅基3个,居民229户,其中已启动并完成华泾新村地块,涉及居民82户;三是结合道路建设完成滨江地区新宛平、机场两个排水系统建设和各类市政管网的建设。

二、推进机制

1、全力保障世博配套道路前期动迁完成

针对我区今后的动迁形势和世博会举行的时间节点要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从体制、制度、队伍、资金等方面建立了保障体系,为今后的动迁工作推进做好了组织保障,同时各有关部门全力支持、紧密协作、规范运作,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动迁腾地和建设项目的全面施工。

---强化工作机制。区委调整充实了本区重点工程前期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动拆迁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有7位区领导任正副组长,1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新成立专项工作(单位动迁)办公室、项目管理小组(所属街道镇),建立了动拆迁工作三级领导机构。区政府成立了徐汇区世博配套项目联席会议制度,专门针对世博配套项目的建设建立了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平台。

---完善动迁管理制度。区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重点工程前期工作、动拆迁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了《关于市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和区动迁专用商品房房源的管理办法》,与05年制定的《徐汇区重大工程动拆迁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形成了我区对动迁工作、房源、资金管理的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办法。

---加强对动迁力量管理。加大对区域内动迁公司的整合和管理,调整了动迁公司力量,组织区域内四家动迁公司的业务培训和思想动员,对今后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建立了对动迁公司的成本控制、期限控制和维稳控制“三要素”的考核制度,提高动迁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和规范性。

---资金安排:世博路网工程总投资62.4亿元,其中动迁费用58.7亿元,工程费用3.7亿元。市给于10.46亿元的腾地补贴,扣除道路周边开发商及土地退让和其他补贴,由区财政承担的约1/2余(约26.5亿元),同时,区财政承担的这部分投资将摊入到周边储备地块土地前期开发成本中,尽量从土地开发收益中补偿。

---时间节点:08年全面推进动拆迁工作,力争在上半年基本完成居民动拆迁和腾地工作,国庆节前基本完成单位的动迁和腾地工作;4月份宛平南路等部分路段进场施工,年底前实现“七路二隧”的全面施工建设,09年底全面完成“七路”建设工作。

2、加快推进滨江公共开放空间项目建设

---工作机制

以市浦江办和区土发公司合作成立的滨江公司作为投资主体,主要负责建设资金筹集和前期办证等问题。

区专项办和动迁公司结合世博配套道路动迁同步推进项目范围内单位动迁及码头搬迁等。

为更好的推进后期建设,提高项目建设的综合水平、专业管理水平,并学习借鉴世博园区建设经验,拟成立专门的建设管理公司,利用建设系统市政、绿化、水务等专业建设队伍资源,统筹、专业的开展工作。

---资金安排:资金总量为59.27亿元。(1)腾地资金,总量约37.5亿元,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三方面:①收储土地和开发地块土地无偿退让,约31.6亿元;②市(浦江办)、区承担约5.9亿元(按50%各承担2.95亿元),实际可能会有所增加,主要是码头动迁;③同时争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资金补贴。

2)建设资金,总量约21.77亿元,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三方面:①水泥厂和阳光水景城自建,约2.15亿元;②市(浦江办)、区承担约19.62亿元(按50%各承担9.81亿元);③同时争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资金补贴。

区承担的资金将在周边储备地块出让金中补偿。

---时间节点:上半年完成前期办证,年底前基本完成动迁腾地并分段启动建设,09年底全面完成建设。

三、目前进展情况

(一)居民动迁情况

“七路两隧”项目总共有6个基地涉及居民动迁,动迁居民总数566户。目前,已经启动3块,分别是丰溪路(3月4日启动)、龙华路(3月4日启动)和云锦路(3月20日启动),动迁居民392户。截至到4月3日,已签约205户,签约率为52.3%。

另外,宛平南路拓宽涉及的12户居民,将和宛平电站动迁同步推进,计划在4月中旬启动动迁;打浦桥越江隧道复线涉及的92户居民,将结合兆丰路旧区改造项目同步启动动迁,计划在本周正式启动动迁;龙耀路越江隧道,正与空军部队积极谈判,一旦达成一致意见,立即启动其中的78户居民动迁工作,确保今年上半年完成全部世博配套项目的居民动迁工作。

(二)单位动迁情况

我区今年将世博配套项目96家单位动迁和外环生态绿化剩余7家单位动迁作为整体,联合推进,合计103家被动迁单位。目前:

已评估单位:70家,占被动迁单位总数68%。

未评估单位:33家,占被动迁单位总数32%。

已签约单位:26家,占总数的25.2 %。(其中市属以上单位 13家;区属单位5家;其他单位8家)

计划今年上半年评估工作全面完成,并对区属单位完成签约,整个动迁范围力争签约率达50%。

(三)工程建设情况

目前已完成各项道路建设工程报建、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近期即将完成施工招投标和监理招投标,基本具备了工程进场施工的前期准备条件。

(四)滨江公共开放空间立项前期准备工作情况

1、明确投资主体。明确以市浦江办和区土发公司合作成立的滨江公司,主要负责建设资金筹集和前期办证等工作,并与专项办一道做了大量立项前期准备工作和与市属单位的协调工作。

2、完成征询各方意见。滨江公司征询市、区房地、绿化、市政、水务等各相关部门意见;区发改委多次邀请市发改委主办处长、经办人到徐汇商量立项工作;区建交委召开专题征询会,听取市港口、市水务、市绿化等部门的意见,为前期办证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3、加快办理前期手续。目前,区浦江办正集中汇集土地储备和项目立项两方面内容委托上投咨询公司编制项建书。一方面项建书批复后走土地储备程序,计划五月底办出动拆迁许可证。另一方面项建书批复后走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编制工可等工作,优化设计方案。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单位动迁难度较大

1、缺少必要的安置土地资源

在动迁过程中,计划按照货币动迁进行操作,但从部分单位生产经营和稳定职工队伍角度出发,需要通过异地土地补偿安置的办法来解决,我区目前土地资源本身就已十分稀缺,而这些单位往往提出要用大于其现有面积的土地进行置换安置,使得动迁推进十分困难。如对龙耀路空军部队、上海轻工学校等单位的动迁。

2、部分单位要求以岸线码头置换实施动迁

单位动迁涉及码头的比较多,而且相当一部分码头从事沙石运输,效益可观。部分单位提出需要以岸线码头置换来实施动迁,并有不少单位持观望态度,也寄望以码头置换方式进行动迁。但是实际情况是无法对所有单位以码头置换方式进行动迁。目前我们考虑选址建设一个公务码头,对确有公务需求的单位实行集中办公和集中使用公用码头。

3、部分市政基础设施重建需与动迁结合

部分重要市政基础设施重建工作需要在动迁过程中一并考虑。如第二污水管理所的污水处理,大众燃气公司输配所以及上海煤气第一管线所的煤气过江管线加压井等,拟做污水厂迁移、煤气管线所形态改造方案。

4、部分单位对动迁不配合

有个别单位对世博配套工程或市重大工程持不配合态度,拒绝接待,给动迁工作带来较大阻力。如中海工业有限公司、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电力燃料公司等。

(二)各类工程建设衔接度不够

目前全区大量工程建设都在积极启动与建设,地下、地上建设工程项目众多,各工程项目为按期完工,在全力推进过程中,各自为阵,只考虑本工程项目建设,不顾及对周边其他工程项目的影响,有时难免影响到其他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如轨道交通11号线云锦路站本体与云锦路道路建设的衔接,必须在云锦路建设前先行完成站本体的建设,避免道路建成后重复开挖;再比如南浦站搬迁进度与世博配套道路建设进度的衔接等。为此,要统筹协调好各工程项目间的施工进度与时间节点,确保世博配套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三)建设管理仍需进一步完善

世博工程建设任务繁重,投资主体多,资金量大,时间紧迫,建设标准高,这为各建设部门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更高要求。如何做好重大建设项目的审核、做好动迁补偿方案的审核、做好动迁补偿方案执行的监管、做好动迁资金使用与拨付流程的审计监管、做好土地收储与供给的协调衔接等等,都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理清思路,突出重点

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理清工作思路,按照周一区人大主任会的意见,近期将组织到“716”工程楼顶、卢浦大桥、黄浦江对面等处,从高处、远处、对面等不同视角来观察我区的世博项目,理清我区世博配套项目、重点项目建设与世博会的关系、与周边区域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哪些项目、哪些区域是置关重要,必须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的。

2、明确职责,加大力度

明确动迁办、专项办和动迁公司各自工作职责,加强动迁工作力量,充分发挥动迁办、专项办工作优势,积极调动动迁公司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顶住压力,破解难题,加快动迁工作步伐。

从现在到09年底只剩下约600天的时间,围绕今年上半年完成居民动迁,年底完成单位动迁,09年底全面完成世博配套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细化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600天工作计划表》,按照60天、150天、200天、300天、400天、500天、600天等关键时间节点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步骤,进一步明确到某时点的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确保完成。

3、加快推进区属、市属单位动迁工作

本次需动迁的区属单位共13家,涉及国资委、街道(镇)等,4月份将由区领导召集区属相关企业集团、街道(镇)主要负责人会议,进一步明确世博配套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要求各区属单位以全区大局为重,大力支持配合世博配套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推进动迁工作。

本次需动迁的市(部)属单位72家,涉及市国资委等部分,因此要加强与市重大办及相关部门、企业集团等的沟通联系,并请市政府领导在4月份召集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打招呼会议,就世博配套项目签订动迁框架协议,加快推进市属企业及中央企业的动迁工作。

4、加快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前期办证工作

目前,已征询市有关部门意见,规划方案已送审。近期将抓紧办理土地储备用地手续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保在五月底办理动拆迁许可证。丰溪路主题文化园区工作班子也正抓紧推进水泥厂地块有关规划和建设工作。

5、同步思考地下空间利用和腹地开发

滨江带地区是我区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区域之一,要充分利用好这片区域的土地资源,最大化的发挥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在滨江公共开放空间中注重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储备空间。加快研究滨江带腹地开发地块的定位与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品位的衔接问题,最大化的发挥开放空间的带动效应,提升滨江带腹地的开发品质。

 

世博配套项目的建设,得到了人大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主动接受人大的监督,确保世博配套工程项目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合法合理合情,并按市统一要求,在09年底前全面完成世博配套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区建设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