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常委会会刊 > 14届常委会第20次会议

关于我区就业工作和劳动争议情况的通报

日期: 2009-02-16

 

关于我区就业工作和劳动争议情况的通报

——2009年2月11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徐汇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林峰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关注,各项扩大和促进就业的政策已陆续出台,在一线工作的同志更加努力工作,以尽量缩小影响面。我们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的领导下,已在去年十月启动了各项工作,措施基本落实,目前的就业形势趋于平稳,预计在春节后会有波动,劳动关系的矛盾虽仍在高位,但可控。现将我区近阶段的就业工作及劳动争议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一)去年9月出现波动,今年1月趋于平稳

1、2008年就业工作情况。

2008年我区企业新增就业岗位61657个,完成全年市政府指标29600个的208%,同比上升15.76%;年末本区户籍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0146个,控制在20240人的指标数内;全年本区户籍人口就业转失业72479人次、失业转就业96145人次、净增就业量23666人次;全年区内企业办理招工录用156503人次、办理退工登记114715人次,分别较上年上升8.05%和13.52%;全年失业保险金支付人数132238人,同比上年下降10.11%;全年区社会保障基金支出8962.62万元,同比上年上升21.39%。

去年9月,就业的平稳局面出现波动,呈现区域内企业招聘量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区内企业招工录用数及新增岗位数均下滑;本区户籍人口上岗量减少;失业登记持续高位的局面。

2、2009年1月就业工作情况及形势预测。

今年1月共17个工作日。月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0228人,与上月基本持平。

区内企业办理招工录用9846人次、办理退工登记9540人次,招工仍略大于退工,属正常态势。

1月申领失业保险金3213人,与往年同期也基本持平。

但受金融危机和“世博”动迁等因素影响,今年1月本区企业20人以上退工及劳务派遣单位批量退工的情况有所增加,其中上海水泥厂因“世博”场馆建设而停产,目前已累计退工468人,据了解还将退工约300人。

目前,企业招聘增幅小、观望多。从上海公共招聘网上公布的信息看,1月份大部分企业因春节长假处于“按兵不动”的观望状态。

临近春节,前来区职业介绍所申请求职的人数相对稳定,仍以大龄失业人员和30岁以下青年求职者为主。

我们预测,金融危机对我区就业的不利影响在春节后的二月份可能进一步呈现,整个上半年矛盾可能更加突出,形势会日趋严峻。

(二)市级政策还未到位,本区措施基本落实

1、本市稳定和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

1)上海市政府(1+3)特别行动:一个专项计划,即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三项特别计划是:稳定岗位特别计划。对受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企业,出台临时性的特殊援助措施,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让其尽量做到不裁员、少减员。二是职业培训特别计划。进一步扩大青年(大学生)职业见习规模,实施大学生技能培训补贴并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技能储备培训。同时,鼓励困难企业开展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实施在职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三是就业援助特别计划。推出适当放宽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标准、在社区开发公共服务类的公益性岗位、提高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补贴标准等措施。

2)为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的6项计划。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委联合推出引导升学、教育卫生人才、就业项目拓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见习和就业援助6项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路。包括对一些有创业热情却缺乏启动资金的高校毕业生加大扶持力度、给予见习期间的大学生生活补贴、给予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技能培训的大学生培训费补贴等。

以上信息在各大媒体早已公布,但具体实施政策并未下达,政策还不能落地兑现。

2、我区2009年实施的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

今年已安排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的预算资金1.25亿元。预算比上年的实际支出增加40.44%,区政府常务会议上明确,若促进就业的专项资金在实际使用中有缺口,将用区长预备金支持。本区今年实施的政策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关注困难群体,强化完善就业托底。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力度,通过补贴社会保险费的形式,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进一步完善就业托底机制。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动青年创业。调整鼓励创业政策,重点鼓励支持青年人及大学生群体创业,完善落实小额贷款担保、创业场地扶持、初创期创业组织社保补贴和创业能力提升等综合扶持政策。

三是鼓励在岗培训,引导企业稳定岗位。鼓励困难企业通过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实施企业停工期间提升技能和转岗培训的补贴计划,减少企业大规模裁员给我区就业带来的冲击。

四是强化培训见习,提升青年就业技能。继续推行青年技能培训和职业见习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标准,鼓励见习单位和培训机构积极推荐就业,帮助青年在培训和见习后实现就业。

以上四方面措施,对本区居民,对在本区纳税有贡献的企业,对符合本区产业发展方面的企业,比市政府出台的政策更宽松,支持和帮助的力度和受益面更大。我们已着手将新政策付印成册,送各社区、企业,并组织广泛宣传,抓好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和兑现。

(三)全力做好六项工作,确保本区就业稳定

    一是认真研究并落实三个“联动”的工作。同区经济和综合部门联动,挖掘岗位,推进就业。同社区、园区、校区联动,着力做好二大人群的就业。同司法调解部门联动,及时解决矛盾,保持稳定。

二是建立区域用工情况半月报和即时报告制度。密切跟踪第一线的工作动态,加强分析梳理,及时把握企业用工动态变化情况,对可能因企业关闭导致的较大规模企业裁员或群体性劳动者失业进行预警,同有关职能部门一起做好预防工作。

三是着力做好扩大就业新政策的落实。首先,主动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系,尽快使市级政策在本区实施。其次,以帮扶企业稳定岗位和帮助青年人就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政策覆盖面。

四是组织好校企对接的定向培训服务。推广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技能培训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突出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培训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用工需求制定调整培训内容,对失业人员开展以技能培训为主的上岗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职业培训后的市场就业率。

五是储备2000个迎“世博”公益性岗位。结合迎“世博”的整体工作部署,在现有“万、千、百”人项目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度扩容,以缓解就业形势严峻之需和服务“世博”的需要。拟在今年前两季度先启用1500个岗位。

六是职业指导进一步深入社区援助就业。结合充分就业社区创建,进一步深化职业指导下社区工作。加强职业指导员与就业援助员的互动,使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前移、功能重心下沉。实施就业援助动态管理,确保困难群体就业,扩大社区就业覆盖。

二、我区劳动争议等基本情况

(一)申请仲裁持续高位,信访集访趋于平稳

1、劳动争议仲裁。去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095件,较上年增加167.88%。今年1月已受理407件,案件受理数仍呈上升趋势。

2、劳动保障监察。2008年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案件受理数及集访量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全年受理投诉举报1924件,较上年度上升43.37%;处理“集访”72起,较上年度增加84.62%。今年1月区域内用工状况总体较平稳,受理投诉举报66件,较去年同期136件有所下降;处理“集访”16起,与去年同期持平。

3、外地劳动力纠纷调解。区外地劳动力纠纷调解委员会去年纠纷调解受理数未出现上升,全年共受理1950件,与上年度持平,调解率62.15%。今年1月份受理纠纷调解148件,较去年同期207件减少39.86%。

4、群众来信、来访。去年劳动局信访窗口受理8974件次,较上年度增加89.73%。今年1月份接待来信、来访881件次,环比上月略有下降,总体比较平稳。劳动合同、工资及社保费缴纳仍占来信来访反映问题的前三位。

(二)整合工作资源和力量,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加强信访窗口建设,探索劳动保障系统大信访格局。

一是充实信访窗口接待职能。拟将现有信访接待的职能扩大,在场地允许的前提下,将各业务部门的信访接待进行资源和力量的整合。使来访者能够享受一门式的受理咨询服务,进一步提高窗口接待效率和行政工作效能。

二是充实信访工作人员。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及各部门沟通交流,统一各窗口对外政策答复口径,保证接待工作质量,逐步构建劳动保障系统大信访格局。

2、努力缓解仲裁案件积压,及时有效化解矛盾。

一是加快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设置仲裁院新址的功能布局,改善办案条件,加快积案处置,消除因办案超期所引发的不良影响。

二是强化仲裁员队伍建设。稳定和充实现有仲裁员队伍,科学合理配备专职仲裁人员。拟在近期选派6名同志参加市组织的资格培训,以充实办案力量,提高办案速度。

三是推动劳动争议多种处理方式的协调发展。一方面通过实现人民调解与劳动仲裁的有效衔接,提高劳动争议调处比例。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已于2008年10月成立,通过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行调解,引导当事人以和解方式化解纠纷,在分流案件、提高办案效率的同时,有效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同时,积极推进基层调解组织网络建设。通过整合区司法局、各级工会组织等部门资源,推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工会调解组织、区域性或行业性调解组织的建设,力争将小额、简易的劳动争议化解在调解阶段。

3、继续落实工作机制,确保欠薪集访得到及时处置。

由企业欠薪引起的“集访”,不仅影响恶劣,而且来势凶猛,情绪激动,行为激烈,影响稳定大局。为尽量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我们从去年10月开始建立工作机制,从萌芽状态入手,实施尽早、尽快、近前的原则,有效化解了数十期可能引发的群体性矛盾,至今年1月底,本区还未动用企业欠薪预备金。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完善机制,在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下,确保企业欠薪矛盾及时有效地化解。

4、立即启动打击非法黑劳务中介工作。

节后将出现非法黑劳务中介从事非法中介活动,将严重损害来沪农民工的利益,并给社会稳定带来影响和压力。我们在节前已经进行了组织和部署,从2月1日起,将在上海南站进行集中宣传引导,以告知并引导来沪农民工正确择业,同时对黑中介较集中的虹梅、漕河泾和徐家汇地区组织力量进行打击。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就业就是保增长。稳定就业、控制失业、维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当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的领导和监督下,进一步把工作做细做实,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我们非常感谢区人大常委会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指导,我们希望人大常委会能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指导和批评,对我们工作中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给予有力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