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汇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
日期: 2010-09-14
关于徐汇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
——2010年9月14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
徐汇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黄玮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部署下,“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就相关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规划编制工作情况
今年的规划编制工作情况主要包括基本思路编写与规划编制两个阶段:
关于基本思路编写。区“十二五”规划办以重大课题研究和部门调研为基础,于4月初起草形成《徐汇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以下简称《基本思路》)。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工作要进一步发扬民主、集中民智的相关要求,4、5两月结合《基本思路》,区委、人大、区府、政协以区委中心组学习、座谈、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规划大讨论,形成了广泛讨论、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关于规划纲要编制。纲要编制主要分为重大问题研究、组建编写小组集中编写和补充完善三个阶段。4、5两月,发改委集中对“十二五”若干重大问题作了探讨,深入研究了重点发展区域、总体目标、指标体系等内容。5月底,“十二五”规划办抽调相关人员组建规划纲要编写小组。6月初集中力量起草规划纲要,6月下旬基本形成纲要初稿,提交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截至目前,结合各方意见,对接市规划相关思路,“十二五”规划办已对纲要初稿作了4次较大的改动。
关于二、三级规划编制。二、三级规划基本按时间要求稳步推进。6月,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专门听取了二级规划牵头部门对规划编制推进情况的汇报,并就重点问题进行了讨论。7月,发改委再次牵头规划责任部门研究专项和重点发展区域规划,并从加强项目引领和规划衔接等角度提出修改意见。近期,区政府领导召开一系列规划专题讨论会,对规划的下一步修改完善提出了具体意见。目前,各项规划均已完成初稿,进入修改、完善阶段。
二、规划纲要的结构与内容
规划纲要是“十二五”规划体系的核心内容,根据当前形势与任务,经过研究讨论,相对于“十一五”规划进行了系统性调整。
(一)结构框架
最近修改定稿的纲要采用篇、章结构,主要包括发展基础与环境、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主要任务、规划实施保障等四篇内容。每篇根据内容分章描述,共十七章。
(二)主要内容
“十二五”时期,上海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动力都将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将进入必须以转型求突破、以升级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汇如何积极应对,走好新阶段的转型发展之路是规划需要回答的问题。“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规划目标。上海市“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初定为:基本形成“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格局,基本建成现代化的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大都市框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将“十二五”期间徐汇的发展目标设定为:“力争基本建成服务经济主导、科技创新活跃、低碳和谐宜居、教育文化领先、公共服务优质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与市规划的总体目标基本吻合。
关于重点发展区域。相较以往,“十二五”规划更加突出功能与空间形态相统一,明确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形态。提出了“南北均衡、东西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以推进城区一体化为原则,提出“一核多中心”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布局,实现人口分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合理均衡。基于不同区域的功能设定和发展条件,提出了优化升级、转型提升、重点建设与协调发展等四类重点发展区域。目前确定的7个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十一五”六大功能区的基础上,增加了华泾地区,并对一些功能区的功能作了调整。对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范围内进行了聚焦,重点明确了淮海-东湖现代商务商贸区。枫林生命科学园区重点建设中山南路以北区域,将中山南路以南区域(即滨江B地块)纳入滨江一体开发范围,并对其功能进行了调整,主要发展总部经济为主的高端服务业,将生命健康服务业作为该地块的产业功能之一。漕河泾开发区将加强功能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在目前区区合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漕开发东区的规划建设。由于市里对南站一些地块的功能调整,铁路上海南站现代交通商贸服务区的产业功能可能有所弱化,目前将其功能确定为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徐汇滨江地区的规划建设,将积极融入滨江一体化开发的进程,体现城市的复合功能,形成综合效应,将滨江地区打造成为一个集商务、商业、居住、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富有活力的城市有机体。
关于经济发展动力。当前阶段,上海市初步提出将率先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发展主线,贯穿于“十二五”发展全局,围绕实现“四个率先”总体要求和建设“四个中心”总体目标,坚持“创新立市、服务兴市、富民强市”的战略导向,以调结构、促转型为主攻方向。今后五年上海仍然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将继续保持8%左右的平稳增长。徐汇要把握区域发展与“四个中心”建设的关系,在“高端”、“低碳”上做文章,主动寻求政策突破,发挥产业集聚与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徐汇经济服务上海发展的能力。近期,发改委将现代服务业下一轮发展的问题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研究重点,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政策体系、推进机制、新兴行业的培育等问题开展了研究,明确以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科技研发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和旅游服务业作为我区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发展行业,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此外,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并形成一批具有明显优势和徐汇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十二五”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现代商贸业发展能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
关于社会发展转型。按照上海市“富民、惠民、安民”的发展导向,“十二五”的发展重心将向更加注重民生和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转变。在民生保障领域,重点关注就业、养老与住房三大领域,就业重点在于外来人口就业管理与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养老服务由机构养老向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倾斜,探索异地养老;住房保障在经适房、廉租房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以人才公寓为重点的公共租赁房,积极开展旧区改造。在社会事业领域,重点是在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加强均衡性。结合人口分布,花大力气提升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水平,改善华泾、长桥等地区的路网结构,完善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均等化配置,真正改善居民生活购物、交通出行、就医求学等实际问题。社会管理领域要突出人口管理,要重视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
关于城市管理与低碳发展。城市建设领域突出解决交通问题、基础设施问题与旧区改造问题,提出了基本完成二级以下旧里改造的目标;城市管理强调规划引领,并将世博期间形成的城市管理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加强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的应用。同时,不断丰富更新城市发展理念,把人文、智能、低碳、可持续等理念融入到建设和管理中去,创建低碳商务区、低碳示范社区与示范小区,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创建为重点项目,推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削减目标设定为15%(不低于市里下达指标)。
关于指标体系。“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标分为核心指标和文本指标两大类。核心指标指在总体目标中提出的规划重点目标,文本指标是指在其它部分规划文本中具体涉及的各领域目标。目前,规划纲要中核心指标15项(“十一五”共十四项),涉及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社会建设、资源环境等领域,较“十一五”新增指标5项(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年均增速、旧区改造面积、新增保障性住房面积、机构养老床位数、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削减率),调整指标3项(调整为文本指标),删除指标1项(“人口总量年均增速”);文本指标25项,较“十一五”新增指标9项。“十二五”的指标重点突出质量效益、社会民生、节能环保等约束性指标,体现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要求,反映转型的成效。
三、下阶段重点工作
根据中央将在今年10月研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相关安排,上海预计将于11月上旬左右提出“十二五”规划建议稿,这一时间进度较以往有所延迟,区县层面在三季度要同步编制规划纲要。我区规划编制工作进度相对较快,但下阶段仍要不断深化区域发展重大问题,继续推进几方面工作:
1.结合二级规划推进,深化规划重大问题研究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市里现阶段正集中开展重大问题的调研,俞书记在市委全会上提出了关于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12个重大课题,要具体部门再作深入研究。我们前期已经做了一些研究,在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中有所体现,但不够深入。下阶段要结合专项和重点发展区域规划的推进,对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区域、民生改善的等关键领域中的突出问题作进一步思考。
2.疏理“十二五”重大项目
规划的落地需要重大项目的支撑,目前已列出了一批“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下阶段要依托相关委办局,继续梳理具有带动、示范和集聚效应的重大项目。
3.深化规划纲要指标体系
从市规划指标体系看,“十二五”新增和调整的指标多达25项,重点突出约束性指标,体现了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心与力度。徐汇下阶段要结合市相关要求,继续深化指标体系,立足区域实际,加强转型指标的研究。
4.召开专题学习班暨规划讨论会
中央将于10月中旬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根据这一安排,我区拟定于10月下旬召开专题学习班暨规划讨论会,学习贯彻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同时,通报关于区“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与主要内容,并针对规划重大问题进行讨论,达成共识。
5.根据区委建议稿修改规划纲要
上海市明确将于
前期的规划编制工作得到了人大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下阶段,我们要继续坚持集思广益、共谋发展的工作理念,对于事关区域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采取广征意见、深入研讨的方式,拓展新思路,寻求新办法,破解发展瓶颈,力争高质量地编制好“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