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常委会会刊 > 14届常委会第4次会议

关于推进本区“三大中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期: 2007-07-04

 

关于推进本区“三大中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7年6月20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徐汇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刘 敏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常委会2007年工作要点,为推进本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三大中心”)建设,从5月中旬起,常委会组织代表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工作分三个小组同时进行,分别由3名人大常委会常委担任调研小组组长。各调研小组通过实地视察、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向区人大代表和社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本区“三大中心”建设情况,共有50多名区人大代表和近300名社区居民热情参加了这项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大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

经过调研,代表们认为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三大中心”建设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近一年来,“三大中心”建设的步子迈得更快更扎实。

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区政府把建成13个“一门式”中心列为2006年实事项目,重点推进实施,到去年年底13个中心己全部成立。斜土、湖南两个受理中心使用本区自行研发的信息系统,其他11个受理中心根据全市统一要求,采用市民政局“一门式”信息系统。

本区2000年到2002年期间相继建成了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3年后加快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补盲”工作,并启动区政府实事项目----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去年本区被列为上海市第二批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区,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目前13 个街道、镇均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设置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60个。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50名,其中医生773名,经全科注册的医生180名。组建社区卫生全科服务团队65个,600余名医务人员长年深入社区开展“六位一体”综合卫生服务。

本区从2005年起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达标建设工作,到今年2月底,长桥、田林等6个社区完成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达标建设,5个中心已通过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广局验收。徐家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预计今年年底建成,龙华、枫林两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已列入区政府今年实事项目,斜土、华泾两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有了明确意向。

二、“三大中心”建设特色与功能发挥情况

代表们认为,本区在“三大中心”在建设中始终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一主线,坚持资源整合,坚持以人为本,让群众得实惠的服务理念,为建设和谐徐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重视整合各类资源推进“三大中心”建设。区政府注重盘整现有资源,通过购买、租赁、新建、改建等多种方式,落实了部分社区“三大中心”建设场所,并在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各街道、镇也匹配相应资金用于“三大中心”建设。例如,区政府积极整合本区医疗卫生资源,采取地段医院功能转换、二级医院降级转换、挖潜新建等措施,使全区13个街道、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通过与区域内二、三级医院沟通协调,建立起卫生中心与二、三级医院间的双向转诊联系网络。文化活动中心重视利用区域内文化活动资源,长桥、凌云、康健街道分别与西南文化艺术中心、梅陇文化馆、五月苑工人文化体育中心开展共建共享社区文化活动。

二是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这是“三大中心”建设的共同核心理念。受理中心按照“让市民少跑一趟路、少跨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的要求,在对办事和审批流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通过电子政务平台、现场服务平台、电话咨询平台,为居民提供“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内部协办”的“一门式”服务。卫生服务中心确定“六位一体”功能和全科团队服务形式,坚持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现公共、公益、基本的服务宗旨。文化活动中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面向社区、服务百姓的重要宣传文化阵地作用,较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群众得实惠促进社会更和谐。受理中心实行“一门式”服务,让群众少跨门槛少跑路,把困难留给了自己,把方便让给了群众;斜土、徐家汇等受理中心实行“5+2”或“365”对外服务制度,进一步方便上班族群众前来办事。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立、区域卫生资源的整合、落实双向转诊等措施,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就医;区政府不断加大对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人均预防保健经费逐年增长,并设立了社区卫生综合改革专项资金;今年2月1日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门诊诊查费减免制度,到4月底,全区获减免受惠的病人共82万人次,减免金额572万余元。文化活动中心向社区居民开放各类公益性活动场所,努力构筑“15分钟文化服务圈”,使社区居民获得丰富多样的公益、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三大中心”建设让居民办事更便捷、就医更方便、精神更愉悦,居民过去的操心、烦心和揪心变成了今天的舒心、顺心和放心。“三大中心”已成为群众工作的新抓手,服务群众的新阵地,凝聚群众的新纽带,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显现。问卷调查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三大中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调查问卷反馈情况见附表)。

三、意见和建议

代表们在充分肯定本区“三大中心”建设成效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问题和不足,要求区政府按照市九次党代会精神,推进本区“三大中心”建设,要着力加强标准化建设、着力转换运行机制、着力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一)关于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一是定位不明。除个别受理中心整合了街道社会救助管理所、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服务中心资源外,多数受理中心与街道社会救助管理所、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服务中心之间的关系不明确,不利于实行 “一头”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大多由公务员、事业编制、聘用人员三部分组成,而各受理中心同一类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不同,影响到队伍的稳定性。二是机制不顺。受理中心涉及市、区众多工作条线,而部门信息网络大多垂直贯通,少有横向相连,“各开各的网,各守各的门”,未能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三是职能不清。受理服务中心要求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内部协办”的工作原则,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尚未充分发挥资源共享、职能互动的优势。

针对以上问题,代表们提出以下建议:

1、区政府要认真研究受理中心与街道社会救助管理所、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服务中心的关系,是统一归口管理,实行一块牌子,还是维持现状,几块牌子并存;要协助各受理中心做好人员定位、定岗工作,并逐步统一各受理中心同类工作人员的待遇。可选择一、二个街道先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区推广。

2、加强标准化建设是受理中心的着力点。市有关部门已制定了比较详尽的“一门式”服务标准,关键是各受理中心如何结合工作实际执行落实,做到政策标准统一,服务范围统一,操作要求统一。区民政局要听取各受理中心对服务标准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市有关部门反映,使这套服务标准更加规范和完善。

3、要完善“一门式”服务工作机制,逐步解决多网并行、互不相联状况。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呼吁加快推进受理中心网络建设和 “一门式”软件系统统一工作,进一步完善业务协同、网络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行信息互通互融。

4、“一口受理”是受理中心的服务方向。为了方便群众办事,要加大整合“后台协办”资源的力度,强化整体管理优势,淡化条线专业划分。受理中心要按照重在完善工作机制的要求,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统一内部管理,对受理的事务既要坚持内部协办原则,也要确定牵头部门,明确各自责任,优化办事流程,畅通办理渠道,提高办事效率。

 (二)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本区被列为市第二批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区后,需要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还有3个社区卫生中心尚未达标。二是公共卫生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如何推进和完善为老医疗保健服务,成为摆在卫生服务中心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四是全区现有全科医师180名,占社区卫生中心医生总数的23.2%,数量和质量都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和居民需求有较大差距。

代表们提出,市九次党代会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了“降低费用、提高水平、规范功能、加强管理”的明确要求,必须按照这一精神,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1、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实现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标,让社区居民享受便捷、优惠的医疗卫生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坚持“六位一体”功能,着力转换运行机制。为此,区政府要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区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公共卫生经费使用情况的考核和管理,切实做好成本控制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积极向社区居民宣传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注重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服务工作不仅要面向户籍人口,而且要面向外来人口;注意控制不合理用药,逐步调整病床数,实现分配与收入脱钩机制和目标,控制医保总量。

3、针对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情况,必须高度重视老龄人口健康状况,要建好、用好老龄人口健康档案,为老龄人口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使老龄人口更加健康长寿。

4、上海今年力争全科医师占临床医师总数的50%,到2010年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临床岗位全部由全科医师任职。本区卫生资源丰富,有条件提前实现这一目标。因此要切实落实已制订的《徐汇区全科医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培养计划,积极输送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参加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通过培养、引进、征召等多种方法,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实高素质的医务人员。

(三)关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一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尚未做到各街道、镇全覆盖,除了已建、在建和已列入计划之外,还有两个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处于空白状况。二是有些文化活动中心的功能设置与社区实际融合度不够紧密,活动载体吸引力不足,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影响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三是活动中心资源共享主要还是取决于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感情,而没有从制度和机制上予以保障。

对此,代表们提出:

1、加快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步伐,解决中心“补盲”工作。区文化主管部门、规划部门和有关街道一要加强调研,认真研究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的布局,排出计划,积极推进。二要充分考虑整合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利用区域内专业文化机构、文化服务机构以及社区内的群众文化资源,提高文化资源整体利用率。

2、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要突出综合性,着力满足社区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要加强文化服务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高场地和设施的使用率,开展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要注重发挥区级文化馆的龙头作用,推动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向小区、向居委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延伸服务功能,使社区居民就近享受文化服务;要面向社区、面向基层,面向人民群众,包括外来人员和弱势群体,保障各种群体的基本文化权利;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使社区居民成为文化活动中心的主体,使文化活动中心成为社区文化资源集聚地、社区居民活动地、社区文化团队汇集地、社区文化活动辐射地,使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3、区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制度,建立健全相对统一的、具备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估、考核、激励机制,保障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共建双方实现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建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