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常委会会刊 > 14届常委会第40次会议

关于徐汇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

日期: 2010-12-09

 

关于徐汇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

——2010年12月8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上

徐汇区卫生局局长   刘诗强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海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杨雄为组长、沈晓明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改方案的调研和制定。韩正市长多次听取汇报,专题研究医改工作。上海医改方案即将公开征求意见。上海是边制定方案,边实施改革,已相继实施了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以“5+3”三级医院建设为重点的医疗资源调整、住院医生规范化培养、医疗联合体、卫生信息化建设等改革项目。市卫生局制定了2010年医改工作重点,与各区县卫生局签订了医改目标责任书,要求各区县认真落实各项任务。

一、已经开展的医改工作

1、推进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07年启动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按照 “增加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增加医务人员合理收入,减轻病人医疗负担、减少不合理运行成本,确保社区卫生改革让群众得实惠”的要求,设立改革保障基金,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三年来累计增加专项投入达到1.83亿元;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医保预付制;推行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强社区全科医生的引进和培养,加大区属二级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力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诊疗水平;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得到市卫生局肯定并在全市推广;推行“全程诊疗一次收费”就医流程,减少病人排队时间。目前全区有13个社区卫生中心,7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6支全科服务团队,注册全科医生296人,基本实现辖区居民步行10-15分钟内能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166种基本药品实施零差率,2009年共减免费用910万元;落实社区诊查费减免,吸引社区居民首诊到社区,小病在社区,2009年共减免诊查费用2917万元。三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域内门诊诊疗人次比重提高了2.7个百分点,均次诊疗费用三年上升不到2%。2007年起对二类疫苗实行零差率(一类疫苗政府免费)。2009年控制医药费增长节减的费用测算达到1.47亿元。

3、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重大疾病防控能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全面完成第二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8大系统22个重点项目,区公共卫生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重性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的规范管理率达到80%以上。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设立贫困精神病人住院帮困基金、贫困无业精神病人免费服药基金、结核病艾滋病治疗减免基金、美沙酮药物维持门诊等,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2009年户籍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6.5%,居民期望寿命达83.8岁。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疫情,圆满完成流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大规模接种工作。圆满完成了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

4、加强全行业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为抓手,组建21个专业质控组,完善医疗质控网络。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准入标准,规范医疗技术诊疗范围,加强全行业从业人员管理,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有明显提高。2009年全区门急诊总量1866万人次,出院总量30万人次,没有出现重大医疗事故。中医药服务得到社区居民广泛欢迎,“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示范区”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

5、重视队伍建设,学科人才梯队初步形成

建立科研奖励基金,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给予经费匹配,对获奖项目和发表SCI论文给予奖励,对在重大技术突破、适宜技术应用、重大疾病救治、传染病防控及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进行表彰。设立“光启医学奖”,奖励在医疗、科教、护理、公共卫生、全科医学领域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制定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奖励办法,吸引8名高级人才落户徐汇。目前区属医疗卫生机构有领军人才地方队4人,领军人才地方队后备7人,拔尖人才8人,学科带头人33人。具有正高职称医务人员65名,副高296名。

6、逐步完善投入机制,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不断强化

政府对卫生投入不断增加,重点投向社区卫生、公共卫生、人才学科和重点项目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全额预算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在汶川地震、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保障,在援摩、援藏、援疆、援滇、援黔、支援西宁和陈家镇、都江堰灾后重建等工作中,医疗卫生机构全力以赴,出色完成了任务。特别在迎办世博工作中,医疗卫生机构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服务态度,多次在世博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中名列第一。市级文明单位由4家增加到7家。

二、主要困难和挑战

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南片地区医疗资源还不能满足居民需要;慢性病康复护理、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仍较薄弱;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纵向整合联动不够;高端医疗服务发展较慢;对在职群体、学生、非户籍人口的主动服务相对不够。

2、人口老龄化带来疾病负担不断增加。全区老龄人口比例达23.9%,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老年医疗、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项目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人口老龄化给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提出新的课题。

3、学科、人才队伍面临严峻挑战。系统内缺乏在全市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医疗和公共卫生骨干队伍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缺陷,社区全科医生队伍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引进、培养、稳定、提高全科医生队伍的机制体制有待完善。

4、公立医院改革任务艰巨。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制约机制尚不完善,公益性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费用控制尚缺乏有效手段,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

三、我区医改的初步思路

基本原则:坚持上海医改要求和徐汇卫生实际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坚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结合,坚持统筹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高端医疗平衡发展,坚持预防和医疗并重、中医和西医并重、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重,坚持提高群众满意度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相结合。

总体目标:建立覆盖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代医疗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能够满足多层次人群的不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形成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相适应的格局

四、下一步打算和措施

1、完善区域规划布局,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建设南部地区区域医疗中心,新建华泾镇120急救分中心,提升南部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和院前急救能力;推进龙华、凌云社区卫生中心建设;扩大精神卫生中心规模和床位,提高重性精神病人治疗和康复能力;新建牙病防治所,以提高优质资源服务能力;筹建区慢性病康复护理中心,提高区域康复护理服务和辐射指导能力;探索适应老年护理保险服务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康复、中医、临终关怀、高端医疗服务等方面。

2、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完善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协调联动机制,提高预警、预测和应急处置能力。落实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提高外来孕产妇、外来儿童、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保健覆盖率。落实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策略,加强糖尿病、高血压等重点慢性病的控制和心理健康干预。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城区建设为手段,大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推动控油、控盐、控体重、控烟、适量运动的普及,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

3、深化社区卫生改革,基本建成健康“守门人”制度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充实全科医师队伍。进一步完善制度,吸引人才下沉社区;加强全科医生培养、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全科医生能力水平。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优先使用基本药品,实施基本药品零差率,建立基本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机制,降低基本药物的使用成本。推进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分类量化考核制度。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和一校一医制,探索社区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模式。推进心电图和医学影像的集中报告和检查结果互认,提高社区诊疗水平。

4、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公益性

完善公立医院投入补偿机制,对符合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中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纳入财政投入。公共卫生服务、紧急救治、援外、对口支援等按服务成本补偿。控制公立医院发展规模。以信息化手段落实药品、诊疗技术分级责任制,积极推行临床路径、单病种收费等管理模式,加强医患信息沟通,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实施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健全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完善绩效考核,推进绩效工资改革,调动医务人员改革积极性。落实二级医院对社区的分片对口支援制度,建立完善双向转诊制度。积极推进组建医疗联合体。

5、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升医学科技水平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投入,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学科建设。重点培育8个重点学科、8个重点专科、8个重点项目。通过5年的引进和培养,力争区属医疗卫生机构形成200名高级临床医生、100名高级全科医生、100名公共卫生骨干的人才队伍。继续实施“光启医学奖”等奖励制度,鼓励医务人员科研创新,在医学事业发展中取得成绩。

6、以信息共享为重点,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加强卫生信息化基础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网络,提高信息标准化、设备数字化程度,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共享数据平台。建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增强平时监测预警能力和战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网上定向转诊、远程医疗、预约诊疗等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建立区域卫生信息中心和业务协同平台,逐步实现区域内居民健康档案、检验检测和数字影像的共享与交换。开展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建设试点,逐步实现诊疗服务无纸化、业务应用共享化、监督管理智能化、居民健康一体化的“四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