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常委会会刊 > 14届常委会第46次会议

关于本区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日期: 2011-06-01

 

 

关于本区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2011年5月31日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六次会议上

徐汇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副主任   周婷婷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财经工委会同城建环保工委,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对本区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了专题调查。期间,先后召开区商务委、环保局、建交委、发改委、科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会,实地视察捷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节能项目、上海真德食品有限公司煤锅炉改造项目、苍梧路(田林路)箱涵排污待改工程,并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进行座谈交流。现将有关调查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任务,“十一五”期间,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本市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工作。

(一)建立组织机构,探索工作机制。成立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出台《徐汇区节能减排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08-2010年)》等文件,建立能耗统计和分析体系,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分解到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构建市区、区院“2+X”节能合作模式,建设四个“专”的节能服务体系,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引导和扶持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和节能设施改造。抓住迎办世博契机,积极开展摸底调查和污染减排专项治理,强化行政监管和执法力度,着力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二)落实重点项目,聚焦政策资金。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先后对实宏纸业等17家“两高一低”企业实施关停并转,节约标准煤7万余吨,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腾出空间。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节能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重点节能项目和节能改造,发放清洁能源替代政策补贴500余万元,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减少污染排放,对70个节能环保项目提供了4800余万元的科技资金扶持,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的技术应用,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帮助节能服务企业解决合同能源管理领域的融资难题。实施淀浦河等多项截污工程,改善河道水质,大力推进滨江地区开发建设,为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作出贡献。

(三)发动社会参与,形成示范效应。通过各类媒体开展节能减排政策宣传,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普及活动,制作发放简明易懂的知识读本,增强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意识。各委办局、社区携手合力,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在公共场所、机关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家庭的推广应用。政府引导,徐家汇商圈商家联手合作,积极实施商圈节能改造,打造节能减排示范区域,发挥引领效应。

 “十一五”期间,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06%,截至“十一五”期末,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控制到416.19吨/年以内,截污纳管率达到95.07%,完成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十二五”期间任务将更为艰巨,当前主要还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一)指标任务依然严峻,改造推进难度增大。“十二五”我区节能降耗工作目标为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虽较“十一五”指标有所降低,但对能耗大户实施关停并转的调整空间已经很有限。污染减排考核指标由原先的两项增至六项,任务更为繁重,且近期扬尘污染有所反弹。龙华、长桥两家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已经饱和,技术改造滞后,现下放为区监管,但受全市统一规划制约搬迁难度很高。

(二)基础管理仍有缺口,监管手段不尽匹配。我区目前的能耗监测范围仍有局限,仅占能耗总量的50%左右,数据分别由市区两级掌握,尤其是第三产业市考核反馈数据和区报表统计数据匹配度不高。节能、减排职能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缺乏有力的统筹联动。企业短期利益服从整体战略不够主动,公共和社会管理领域节能示范作用不明显,水环境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体系庞大复杂,机动车尾气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等新增指标动态性较强,目前的监管和约束手段尚不相匹配,节能减排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三)技术创新应用不足,市场机制有待完善。一些外资企业对节能减排的技术应用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管理制度也较完善,但从面上总体情况来看,节能减排与技术升级、成本控制、经济效益之间,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往往内在动力不足。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在节能减排领域的普及利用之间还没有实现很好的对接,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能够在节能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环境治理领域现有的技术水平也还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提升。

三、几点建议

为更好地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现就下阶段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管理基础,节能减排统筹推进。强化节能减排工作的统筹领导,明确牵头部门,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分工责任,发挥整体合力和综合优势。健全节能减排统计体系,扩大统计覆盖面,在底数清、情况明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与结构转型、节能减排的综合平衡,坚持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落实财力保障,加快推进雨污水分流截污纳管治理等工程进度,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扶持力度,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公共职能和引领效应。

(二)开拓理念思路,突出重点示范先行。“十二五”规划为引领,抓紧抓好开局工作,聚焦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和企业,实行项目化管理,以项目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明确责任人,落实具体措施,狠抓工作推进。在滨江、徐家汇、漕开发等地区的开发建设或调整升级中,坚持规划先行,强调整体统筹,努力打造低碳发展示范区域。开发利用信息网络平台,依托区域内大院大所的科研优势,鼓励节能、大气治理等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引领技术革新和进步,扶持项目的市场化应用,并对成功的技术和项目予以宣传推广,激发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优化管理来降低成本、提升能效的积极性。

(三)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约束治理源头。以一流的中心城区,领先的发展水平为目标,找差距,查不足,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完善常态管理机制,多领域、全过程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规范行业准入标准,在建筑节能、污染排放等领域依法行使行政许可,严把准入关。健全完善节能减排评估考核制度,探索将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与评选表彰、政策扶持等挂钩,督促责任单位提高主体责任意识。强化部门联合执法,提高监管和约束的效力,下决心督促和推进燃煤锅炉改造,加大扬尘控制力度,对污染环境的现象依照法律法规及时查处、限期整改。积极争取市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快配套法规制度建设及污水厂规划调整步伐,为节能减排工作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