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常委会会刊 > 15届常委会第12次会议

徐汇区水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日期: 2013-06-25

 

徐汇区水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在2013619日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徐汇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   刘东昌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区自2005年实施第一轮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工作以来,积极探索区域水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在河道整治、改善水质、景观建设、日常养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逐步形成源头上控制、系统上研究、一体化管理的工作格局。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本区河道和水利设施基本情况。1)河道。市级河道6条,区级河道12条,镇村级河道28条,总长约65公里。(2)防汛墙。一线堤防约31.4公里;内河岸线约90.2公里。(3)排水系统。共21个排水系统,其中5个为合流制排水系统,16个为分流制排水系统。(4)农村排涝泵站。共有25,主要功能是日常水资源调度和防汛排涝。

2、区域内水质状况。2004以来,徐汇区先后开展了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小河道黑臭整治、防汛墙综合改造、截污纳管改造、雨污分流改造、水生态治理和修复、河道底泥清除技术研究等工作,河道水质的黑臭现象基本消除。通过对5条市级河道6个监测断面和11条区级河道水质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徐汇区境内河道有机物污染,营养性污染因子氨氮、总氮及总磷超标仍较为严重,仍需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3十二五规划水环境建设目标。根据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水环境的建设目标和任务主要是:加快推进并基本完成河道水系调整;逐步实施河道水生物种植,通过骨干河道疏拓、水系沟通、水资源调度等手段,改善水环境质量,基本完成30余条河道水环境及景观综合整治,城区河道水质总体达到V类水功能标准;完成田林地区雨污水混接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区域分流制排水系统内雨污混接调查及管网改造,改善蒲汇塘等河道水质;继续推进截污纳管工程,截污纳管率达到97%等。

二、近几年工作推进情况

1、加强综合治理,促进水质改善。一是加强河道日常巡查的力度,对区域内的河道每天全覆盖巡查,做到巡查勤、情况明、报告快、处理及时,并落实好日常保洁工作,确保主要区域、道路、桥梁及河道水域、陆域的整洁;二是加强设施维修养护的力度,对堤防及其附属设施及时进行修缮、保养,修补防汛通道,标志标牌安装等确保设施完好;三是加强日常调水管理的力度,与上游调水联动,通过泵闸夜间调水,保持白天的水位和水质相对稳定;四是加强河道生态循环建设,在对防汛墙改造时,同步实施硬性堤防向绿色堤防转变,修复河道生态水系,促进河道自循环系统的生成。如:蒲汇塘、漕河泾港局部防汛墙改建工程,市河道生态治理试点项目--徐汇区东上澳塘工程等项目,对护坡试点使用现浇绿化混凝营养土工艺,在河道护坡上布置水生植物等手段,逐步促进河道自循环系统的形成。

2、启动雨污混接,推进截污纳管。2008年,徐汇区率先启动了田林地区漕河泾排水系统雨污混接、河道排放口及箱涵调查工作,这也是上海市针对解决雨污混接老问题的首次尝试。2012年,我区正式启动田林地区漕河泾排水系统雨污混接改造工程一期,截污量约为7180立方米/天(占污水混接总量三分之一左右),封堵直排河道污水排放口41个。今明、两年徐汇区还将组织二期、三期工程,预计可以改善雨污混接水量10000立方米/天(实测混接量13747立方米/天,预计可以实施80%)。为从源头上改善河道水环境,减少直排入河的污染源,我委持续加大开展污水截流工程,据初步统计,我区污水管道总长度约368公里,截污纳管率达到95.5%

3、强化制度落实,完善管养机制。2004年启动水利设施市场化养护模式以来,我区先后完成了第一轮、第二轮三年水利设施养护工作,对一线堤防、内河堤岸、水质维护、河道绿化、泵站水闸和水情遥测系统等六大项设施开展常态、长效的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也为全市推广养护管理提供了经验和借鉴。2007年,我区对原有管理办法进行修订,编制了新的《水利设施养护管理实施细则》,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行、社会监督、高效服务的原则,采用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我区河道实施长效、常态化管理。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1、地理位置和调水因素影响河道水质。徐汇区河道属于淀北片下游,上游来水目前仍属于劣五类,且泥沙含量较大。同时,部分河道底泥淤积问题突出,底泥中含有多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夏季高温时底泥上翻,对河道水质带来较大影响。

2、河道沿线暗排和箱涵改造难度大。通过近几年调查,我们发现全区范围内,尤其是老城区还有部分污水管道由小区或者单位直接混接进市政雨水管网。有些老的混接点甚至在管道中段接入,并不处于检查井的位置,因此更难发现和改造。徐汇区还有部分箱涵、管涵等设施,由于长年暗埋在地下,全线有多少污水接入点,不经过详细调查无法摸清。同时,不少已建成居民小区混接情况复杂,大部分已经无法分离雨污管道走向和流水方向,有些甚至与建筑立面排水混接,对市政部门进入施工造成一定障碍。

3、直排污染源还需逐步清除。通过本次水利普查发现,我区仍有62个直排河道污染源,污染源直接将单位生产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排入河道,对水质造成影响。通过详细的溯源调查,其中33个为城中村居民旧区,占地广、人口多、管网条件复杂,需结合旧区改造彻底解决。对其余29个则制定了相应的改造计划和方案。另外,还有6个源头在闵行区的排污口。

4、泵站和污水厂直排现象仍然存在。目前,初期雨水收集系统还不完善,河道沿线市政雨水泵站在管网预抽空时,存留混接水排入河道。由于市政雨水泵站不属区里管辖,也成为区域河道水质稳定的瓶颈。区内的长桥、龙华两个污水处理厂受纳的污水量,超出了污水厂的设计处理能力,造成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处理后的尾水排放也对河道水质产生影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推进雨污混接改造,减少污水排放。多年来我区积极推进水环境建设工作,不断通过尝试各种手段提升水环境的质量,生物、植物等方式方法并举,并在积极控制源头污染上下功夫。一是推进田林地区漕河泾排水系统雨污混接改造二期三期的建设工作;二是推进吴中地区排水系统雨污混接调查和改造工作;三是推进建成区直排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程。

2、深化绿色堤防生态改造,促进自身循环系统。在抓紧完成2012年建设续建任务的同时,启动2013年水务建设工程,启动华泾港局部防汛墙综合改建工程实施,结合华泾生态绿地的改造工程,使堤防绿化与公园绿化协调共存,形成水岸、绿地一线的生态全景。启动春申港(罗秀路桥龙吴路桥)河道综合改造工程,延续2010年来该段河道上游的岸景。

3、推进河道污染底泥清除,净化河道水质。本区的大中河道多属于感潮河道,河水随潮汐往复运动,造成水质不易稳定,同时底泥淤积问题比较突出,尤其在夏季高温时底泥上翻,对水质带来较大影响。为此,我区开展了感潮河网地区水生态修复技术应用课题研究和徐汇区河道污染底泥清除技术运用课题研究,主要是对非断流情况下如何更高效地吸除污染底泥和淤积垃圾进行探索,为近年准备实施的徐汇区河道污染底泥清除技术运用试点工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使河道疏浚能从工程性建设逐步转入常态化日常养护范畴,从源头上清除底泥及其有害物质,改善河道水质。

4规范水利设施养护管理,确保设施完好。针对近年来水利设施养护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以长效、常态管理为主线,紧扣两个全覆盖,两个常态化的目标,通过抓制度和队伍建设、抓基础管理和养护机制等工作的落实,依托养护监理,加强对每月养护作业的检查、考核,进一步加强量化、数据化管理,规范养护作业流程,优化养护管理模式,通过密集巡视-收集需求-文明作业的精细化养护手段,确保区域水利设施的完好和安全。

5、配合做好外排工程建设,解决污水出路。一是配合推进白龙港南支线工程建设,为迁移龙华、长桥污水厂做好基础保障。二是结合轨交12号线龙漕路站建设进度,积极协调市、区相关部门,加快推进龙漕路污水总管前期手续办理,做好通往白龙港污水总管的污水管建设,为迁移龙华污水处理厂做好准备。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