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常委会会刊 > 15届常委会第24次会议

徐汇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日期: 2015-03-13

 

徐汇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在2015311日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徐汇区发展改革委主任  施方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区域经济运行稳中提质,经济转型升级成果进一步巩固,社会民生和城区治理持续完善,基本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1  2014年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目标数

完成数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8

7.1

区级财政收入增速(%

8

8.6

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14

1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600

60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7

7

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

6

10

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个)

5

5

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

3.2

5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以内

4.5以内

新增机构养老床位数(张)

500

653

新辟公共绿地(公顷)

5

5

(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1、经济运行稳中提质。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7亿元,增长7.1%,实现财政总收入352.7亿元,增长9.4%,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28.9亿元,增长8.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亿元,增长7%。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家,累计达到105家,总部经济实现税收47.7亿元,增长2.0%。楼宇税收属地率达到39.2%,税收超亿元楼宇31幢,118幢楼宇产生税收108.6亿元,增长6.1%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05.3亿元,增长7.7%,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4.7%,比2013年提高1.4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79.3亿元,增长8.1%,比三产增速高0.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4%,比2013年提高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60.4亿元,增长14%,实现税收145.6亿元,增长13.9%,占税收总额的43.1%。现代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2  徐汇区2014年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税收情况    位:亿元,%

行业

营业收入

增幅

占现代服务

业营收比重

税收

增幅

占现代服务业税收比重

现代服务业

1560.4

14

100

145.6

13.9

100

#信息服务业

291.1

13.0

18.7

27.3

23.2

18.8

专业服务业

755.2

23.7

48.4

72.3

6.3

49.7

  科技研发服务业

185.9

9.6

11.9

17.3

19.1

11.9

金融服务业

238.3

12.7

15.3

17.5

31.1

12.0

  文化和旅游会展

服务业

81.7

16.5

5.2

8.2

21.6

5.6

3、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出1100亿元,增长11%,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出166亿元,增长36%。积极培育四新经济,网络视听、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逐步形成集聚。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腾讯创业基地、移动互联网产业促进中心正式运营,强生全球第四大创新中心实体落地徐汇;全年新增市科技小巨人企业17家,6家企业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扶持。完善知识产权服务链,中欧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中心等一批知名服务机构正式入驻。

 

3  徐汇区2014年科技项目扶持情况

    

     

科技项目扶持

年内共有6家企业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2家企业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市软件和集成电路等项目扶持,33家企业获得区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项目扶持

科技小巨人扶持

新增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7家,累计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12家次

科技基金扶持

受理国家、市级创新基金扶持项目两批共288项,完成企业立项178家,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40.5%,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中小型科技企业数量占比80%以上

税收扶持

2014年度科技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共鉴定380余家企业1227项次,会同区税务部门归集可抵扣研发费约39亿元,企业可额外获得税收减免约3.9亿元

4、重点区域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徐家汇地区加快推进形态业态升级改造,徐家汇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天主教堂广场、西亚宾馆改造、美罗城赖声川星剧场、太平洋数码二期拆落地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区域商业业态调整、智慧商圈建设加快实施,专业服务业集聚、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漕河泾开发区新设园区综合服务中心,推进政务服务前移,承接张江审批权限下放,与仪电集团、航天集团达成共识推进城市更新和业态调整,知识产权大厦、普天信息产业园二期基本建成,产业转型不断深化,信息服务业集聚优势更加明显。滨江地区顺利完成西岸传媒港、华鑫证券6幅地块出让,东方梦工厂梦中心年底开工,华东民航适航审定中心基本建成,龙美术馆(西岸馆)、余德耀美术馆开馆运行,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一期)投入使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雏形初显,航空服务业、金融服务业逐渐起步。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建立转化医学开放平台,推动30余项生物医药发明技术进行成果转化,引进强生、默沙东、西安杨森、唯美血液等一批生物医药知名企业入驻,逐步形成生物医药总部经济圈,推动医药研发、医疗服务等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

(二)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成效显现

1、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一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果显著,全面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建立企业注册准入一口受理工作模式,试行企业设立告知承诺+形式审批,审批时间可缩至4个工作日。二是贸易便利化举措逐步推进,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建成运营,深化与上海海关合作,成为海关创新制度复制推广示范区,推行首批方便企业通关的17项制度。三是推进金融领域创新,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签约共建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服务对接平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四是落实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改革获得实质性突破,工商、质监、食药监和物价所四合一挂牌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五是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推动国企分类定位,探索产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更好地发挥国资国企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性作用。

4  徐汇区2014年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阶段性改革成果

重点领域

主要进展

商事制度改革

?  全面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  建立了企业准入一口受理工作机制

?  探索试行针对特殊行业特点的审批机制

?  对科技创新类企业实施更加宽松的商事登记管理

贸易便利化

?  建成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实施保税艺术品分送集报和保税仓库间保税商品自行运输等贸易监管便利化举措

?  与上海海关合作,将徐汇区A类以上企业纳入海关各项业务改革的试点范围,协调推动徐汇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便利通关

?  积极探索推进离岸贸易、国际贸易结算、融资租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

金融创新

?  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合作,建立自贸区金融服务创新对接平台

?  发布首批对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服务清单

综合监管

?  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监管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国企改革

?  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

2、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新进展。一是对区政府职能部门和各街镇的权责进行清理,梳理服务事项和审批事项345项,编制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做到依法确权;扎实推进区行政服务中心和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联动中心建设,完善服务中心组织架构,搭建“1+13+X”的服务机制。二是推动企业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积极承接大张江事权下放,完成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试行,依托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研发服务等公共平台的功能建设与合作联动,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是完善基层会商制度,按照转变工作作风,服务重心下移的要求,建立区领导带队、相关委办局参与、强化跟踪督办、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的管理服务机制。

5  徐汇区2014年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成效

主要领域

主要进展

行政服务中心职能转变

?  梳理服务事项和审批事项345

?  加快办事指南和告知单编制工作,选择商务委酒类专卖、绿化市容局等进行试点

?  推进跨部门行政审批平台建设

?  “5+X”一口受理上线运行,实现企业设立五证”4天办结

大张江事权下放

?  制定《徐汇区关于张江高新区行政审批权限下放试点工作方案》

?  推进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业企业认定土地出让规划参数调整设计方案审查36项市级权限的承接工作

?  加强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研发服务等公共平台的功能建设与合作联动,加强对区重点行业排摸调研与产业统计

?  推进大张江综合扶持政策与区级产业政策相结合的载体服务,完成2013年度张江专项发展资金共23个项目的立项扶持

基层会商制

?  完善基层会商制度,13个街镇共梳理出51项会商议题,分解成63项工作,进行跟踪督办

(三)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就业和社会保障全面加强。积极推进创业型城区创建,深入实施启航计划,全年帮助666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4785。重点推进对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三个月内安置率达到100%。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人数控制在指标数内。加大旧区改造和旧住房综合改造力度,全年启动杨家桥、长桥南街等5个二级以下成片旧里改造,完成旧住房综合改造面积70万平方米。住房保障工作不断加强,探索完善共有产权保障房售后管理长效机制,调整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供应政策,推进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分类使用;全年共有产权房受理2773户,廉租房实物配租入住198户,公共租赁住房完成房源筹措173套。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在全市率先建立困难儿童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一站式医疗救助全覆盖。

2、为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供给、保障、政策支撑、需求评估、行业监管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出明确要求和任务分工。编制区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形成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试点方案。开展老年宜居社区创建工作,提供多样化为老服务项目,大力推进智慧养老。全年新增养老床位653,新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4个,2.4名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

3、教育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完善教育顶层设计,形成徐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启动义务教育学区化办学试点。幼儿园、小学招生政策,积极应对入园、入学高峰矛盾,户籍适龄人口实现100% 入园、入学。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监管平台和综合管理平台,推进药品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改革绩效工资和分配制度,进一步落实区域医疗服务协作。加快推进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拓展家庭医生工作内涵,2014年全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67.9%,比2013年提高4个百分点。

4、文化体育事业更加繁荣。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以需求和效能为导向,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徐汇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深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化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场地资源配置,丰富活动内容。持续推进体教结合工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举办斯诺克上海大师赛、国际飞镖联合会世界杯赛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彰显体育品牌魅力。

5、科学普及事业取得新成效。推进人文生活、少年创新、社会名家、文化演绎“五位一体”的“人文科普”品牌建设,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持续推进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大型活动,积极开展“身边的实验室”、“科幻达人秀”等特色活动,更加突出科普惠民利民和对创新的示范引领。

6  徐汇区2014年社会事业重点工作

主要领域

主要成效

教育

?  制定区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  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建设

?  推进以创新实验室建设和课程建设为抓手的高中特色建设

?  启动学区化办学试点,选择凌云、康健、田林和虹梅4个街道组成华理、康健和田林虹梅三个学区先行试点

?  新增幼儿园3所,增扩幼儿园小班31个,增扩小学一年级班级40

卫生

?  成立区卫生监管中心

?  成立药品供应链改革领导小组

?  组建龙华医院中医联合体

?  制定徐汇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方案

?  家庭医生朱兰获第九届医师奖

文化

?  完成138三室艺厅居委文化活动室的功能化建设

?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4401场,受益人数321.6万人次

?  开展文化十进系列活动

体育

?  完成健身步道4条、百姓健身房1处;完成第四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上海重点区2400例样本任务

?  举办市民体育大联赛(徐汇赛区)各级赛事617场,参与人数26.6万人次

?  位列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奖牌榜和总分榜第三名,奥运会突出贡献奖第一名;荣获2014年全国全民健身体操舞大赛总决赛优秀赛区

科普

?  举办科技周、科普日活动114场,特色活动5

?  成功创建2个全国科普示范社区、2个上海市科普示范街镇、3个上海市科普示范社区、1个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1个上海市专题性科普教育基地、13个区级科普示范社区

?  太阳能电子灭蚊灯”科普惠民项目覆盖13个街镇200多个居委

(四)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城区文明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有效推进。坚持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六大美丽徐汇专项行动,加强诚信徐汇制度化建设,深化志愿服务常态机制建设,城区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广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观赛等基础性创建工作,积极动员各方参与,营造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浓厚氛围。

2、城区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完成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提前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积极落实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74.8%。启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编制工作,水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开展重点道路整治,龙吴路道路平均降尘量较去年年平均值下降26%。全面完成绿化建设改造,绿化覆盖率为28.5%。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生活垃圾全年日均产量为903吨,较2013年减量1.9%

(五)努力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不断深化

1、社会治理成果凸显。鼓励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创新,探索形成虹梅庭徐家汇商圈三联盟等自治共治模式。深化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推进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和治理服务信息化应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延伸服务点不断深化,被评为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成立区社会发展专项基金,制定关于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承接公共项目。梅陇三村绿主妇被中宣部评为节约之星

2、城市管理和建设全面加强。完善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机制,斜土和徐家汇街道试点网格化管理平台。深化联勤联动,集中整治无证照餐饮、跨门营业、群租和违法建筑、渣土运输等城市管理顽症,强化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制定拆除违法建筑实施意见,石龙支路月亮湾、桂江路园艺场、龙华污水处理厂等成片违法建筑基本拆除,全年拆除违法建筑超过20万平方米。大力开展群租整治,在虹梅街道华悦家园建立代理经租模式,在徐家汇街道探索房屋信息与居住证挂钩管理,通过挂牌无群租小区强化社会监督,全年完成3700套群租房屋整治。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积极推进区域人口调控和管理服务工作。

总体来说,2014年徐汇区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创新发展思路,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民生保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计划与目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徐汇的外部发展环境依然复杂,自身发展依旧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一是结构调整仍需深化。高技术产业升级面临瓶颈和制约,传统商业和现代商贸业亟待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亟需加快培育。二是机制体制束缚需进一步突破。政府管理服务体制机制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要求还不适应,漕开发、滨江、枫林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机制与管理体制与长期功能定位和发展需求还存在差距,招商与服务企业体制亟待重塑。三是民生保障任务依然艰巨。就业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较大。区域教育、医疗、为老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不少瓶颈制约,改善民生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表现将好于2014年,但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整体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明显,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徐汇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改革为契机,以创新为动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继续优化城区布局,推动重点项目完成,增强区域发展后劲;加强社会事业创新,激发社区管理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5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安排:一是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区级财政收入增长8%。二是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5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三是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四是加强城区环境建设与治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78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0万平方米。

三、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议

根据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建议重点抓好六方面21项重点工作:

(一)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改革

2015年,改革工作将进入纵深推进阶段,国家和上海市各领域的改革将全面铺开,全区要重点推进五方面的改革工作:

1、主动对接自贸区,继续深化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探索推行先照后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探索知识产权领域专利、版权、商标管理的三合一,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信用黑名单等机制建设,借助法人、人口等基础信息库和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推动区内融资租赁企业兼营商业保理业务,继续深化与金融机构以签约方式开展金融创新业务。加强与上海海关的战略合作,逐步扩大自贸区贸易便利化举措在徐汇区的试点范围。

2、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功能与流程整合,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推进政府行政权力的清理、规范、精简,研究、出台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一批审批项目。

3、积极推进功能区运作模式改革。以管委会的模式,对滨江、枫林、衡复等重点功能区跨领域、跨部门、跨(行政)区域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加强功能区的公共环境建设,理顺功能区运营和管理机制,同时推动国资国企改革,通过组建或对接国有集团公司,提供专业化招商和企业服务。

4、加快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明确街道主要履行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加强综合管理、监督专业管理、动员社会参与、指导基层自治、维护社区平安的职能,并根据职能定位要求,设置8个街道党政内设机构。剥离招商引资职能。取消相关考核指标和奖励,街道经费支出由区政府全额保障,推动街道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上来。

5、深入推进社会领域相关改革。积极推进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以学区化办学试点为抓手,加强学区、社区、家庭、社会等资源横向整合。推进集团化办学试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影响力。深化国际化办学试点,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体教、文教、科教、医教结合,推动区域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全面完成公立医院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深化药品耗材设备采购改革。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进区域内医疗资源纵向整合、联动发展和分级诊疗。继续推进南部医疗中心和口腔医院建设,扩大家庭医生制服务受益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二)努力建设科技创新服务示范区

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发挥区域科技资源集聚优势,明确徐汇功能定位,制定实施徐汇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方案,争取成为全市科技创新服务示范区。

6、做强科技服务业。推动漕开发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市科技创业投资公司落户,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科技研发、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

7、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吸引集聚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发挥龙头企业对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大对新型创新孵化器的支持力度,通过公共技术服务、中试服务、技术培训等科技服务,培育和集聚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8、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聚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科技创新联盟,打破创新链各个环节的壁垒,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继续深化枫林联盟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和高端产业集聚。

9、加快创新人才与资本集聚。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探索建立科技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加强创业引导基金、天使基金、风投基金等资本对本区科技企业的投、引、聚作用。

(三)优化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

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加快产业转型,深化结构调整,继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

10、加快推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巩固现代服务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推动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优势行业实现集聚发展。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发挥龙头企业和总部经济的引领效应,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发现和培育四新经济,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工业加快向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转型,淘汰关停落后工业生产项目,确保完成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的目标。把握消费新规律,探索实施O2O等新型商业模式,深化商旅文结合,丰富消费体验,加快推进徐家汇商圈能级提升。

11、全力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对接十二五产业项目,继续推进普天科技产业项目基地、寰宇地块、外高桥俱乐部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重点项目对区域产业功能的支撑,加快徐家汇中心、漕开发园区服务中心、仪电地块、南站万科商务中心等项目建设进程,加快建业里、永平里等衡复风貌区重点商业项目对外开放,有序推动滨江B单元的规划研究与C单元项目建设。

12、创新完善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工作。全面推进街道招商和企业服务体制改革,将招商、载体建设、产业集聚和功能定位发展等深度结合。完善功能区招商机制,做实联合招商工作机制,加强与万科、普天、仪电等重点企业的合作,打造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立区招商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推动载体、业主、企业、政策等资源信息互通融合,加强走访跟踪,提供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服务。

(四)高水平完成规划实施与编制工作

2015年要在高质量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同时,高起点推进十三五规划的编制。

13、凝心聚力,全面推进十二五目标完成。要紧紧围绕规划指标、重点项目、重点任务,三位一体地推进规划落实。要明确指标完成进度,锚定目标,找准发力点,加强联动,坚定不移的推动规划目标完成。

14、高处着眼,全力谋划十三五发展新蓝图。科学把握十三五期间国内外环境变化,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市发展战略,聚焦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力、文化影响力和城市亲和力,以更宽阔的视野谋划体现徐汇区特色的战略新定位、空间新格局和指标新体系。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坚持开门编规划,做实做深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和功能区规划,形成科学性、系统性、引领性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五)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改善和保障社会民生

15、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积极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统筹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障、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工作,扩大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推进国家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完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探索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机制。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二级以下成片旧里改造,推进旧住房综合改造,多渠道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16、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华发路中学、航天二期配套学校等项目建设。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区域内医疗资源纵向整合、联动发展和分级诊疗。继续推进南部医疗中心和口腔医院建设,扩大家庭医生制服务受益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逐步建设具有徐汇特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着力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推进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万平方米。广泛开展科普活动,进一步开展科普惠民,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提升科普设施利用率,全面提高市民科学素养。

17、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对深度老龄化,推进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构建梯度服务,满足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建设一批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新增3个助餐点、3家日间服务中心,完善以助餐、助医为重点的服务项目,为2.46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全面推进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探索打通养老、护理和医疗瓶颈;在华泾筹建大型养老机构,确保十二五机构养老床位建设目标完成。

(六)创新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努力建设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区

18、推进城市常态长效管理创新。健全长效机制,推进网格化管理、联勤联动和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整合互动,构建全方位的问题发现处置机制。依托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联动中心,健全“1+13+X”网格化城区治理体系,构建区-街镇-居民区(园区)三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联动机制,推动执法力量下沉,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完善“4+X”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管理内容、管理区域、管理时段全覆盖和法人库、人口库、地理信息库全共享。继续推进群租整治、无照证整治等工作,实现违法建筑零增长、减存量。健全人口综合调控长效机制,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

19、创新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加强以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建设,完善居民区管理体制和治理体系。设立街镇自治公益金,探索健全自治项目形成和考核机制。制定政府职能转移、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和可承接政府职能的社会组织三个目录,设立区和街镇两级社会发展公益金,成立区三社联动指导中心,健全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和双重管理相结合的登记制度,分类放宽社会组织准入门槛,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8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云平台建设,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

20、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制定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生态绿化建设和大气环境、水环境治理。做好PM2.5监测和发布,加大龙吴路扬尘污染治理力度,抓好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优化城区市容环境。深入推进滨江低碳示范区和漕河泾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快云锦路、跑道公园等生态绿地建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78平方米。实施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土地利用节约和集约化水平。做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全面完成十二五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7%的目标。

21、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进一步健全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四合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制,充实一线执法力量,加强执法队伍法治理念教育,做到文明公平执法。深化初次信访首办责任制,坚持依法化解信访矛盾,依法规范信访秩序,着力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信访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加强法律服务工作,推进区级层面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司法所标准化建设,建立覆盖全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六五”普法,积极谋划“七五”普法,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打造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