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扩大)会议各代表组评议区政府工作情况的报告
日期: 2012-08-02
徐汇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扩大)会议
各代表组评议区政府工作情况的报告
——在2012年7月20日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 白锦波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一、对区政府上半年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代表们在评议中认为,上半年,区政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按照区第九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区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目标任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精心谋划抓启动,全力以赴促落实,齐心协力谋发展,总体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区域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在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区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方针,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聚焦重点项目,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抓住“营改增”的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的力度,完善街镇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提高楼宇税收属地率,区域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成绩来之不易。
二是城区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顺利推进轨道交通站点及大型居住社区配套道路拓宽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滨江地区整体规划设计,完成徐家汇中心项目征地收尾工作,加快建设国粹苑等重点项目,东方梦工厂等一批项目达成初步落地意向。试点“大联勤”综合管理,加大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整治,确保城区运行安全。
三是社会管理继续深化。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完善“城中村”地区经济社会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地区治安管理。积极培育社会组织,探索居民区自治新模式。
四是民生工作和社会事业有效推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面落实物价稳定和市场供应保障任务,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完善公房、售后房物业补贴和托底机制。深化教育改革,积极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改善医疗服务,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运行为老服务平台,加大为老服务工作力度。
五是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划,强化依法行政和信息公开,深化行政审批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政府管理服务的“整体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主动向人大通报工作、听取意见,认真办理代表书面意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二、对进一步做好政府下半年工作的意见建议
代表们在评议中认为,区政府下半年工作任务明确、重点突出,各项工作部署体现出对形势复杂性和严峻性的充分估计和清醒认识,体现出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攻坚克难、坚韧不拔的坚强决心。同时代表们对做好政府下半年工作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中求进、进中提升,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代表们认为,下半年受经济环境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政府要始终加强政策引领,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要加强对经济形势的研判。有部分代表提出,由于经济形势不景气,土地出让进程缓慢,政府融资压力增大。要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增强忧患意识,对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估计得更充分,不断增强信心,抓紧工作落实,全面完成人代会通过的各项经济目标。
二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有的代表提出,要继续加大调结构、促转型的力度,通过载体落实、项目落地,推进与区域“四大资源”的合作,加大扶持科技创新,联手高校、院所加快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要坚持服务经济导向,注重培育总部经济,依托“营改增”政策,扶持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进“西岸文化走廊”建设,深入挖掘徐光启墓、土山湾和龙华航站楼等文化地标的丰富内涵,形成徐汇文化特色。
三要持续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建设。代表们提出,要强化区级层面的统筹协调,将土地出让与产业规划有机结合,抓好徐家汇、滨江等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建设,在土地出让过程中要“带方案、带设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注重把握总体布局,提升载体品质,力求出亮点、出精品。有的代表提出,随着周边区域商业圈的纷纷崛起,徐家汇商圈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建议认真分析研究商圈的业态调整和能级提升,发挥商业联合会的协调和自治作用,调动各商家的积极性,引导企业错位经营,探索网上网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扩大辐射联动范围,推动商旅文联动发展。完善商圈地区发展总体规划,解决地区交通、环境等问题,改善功能布局,提升整体形象。代表们认为,滨江地区是徐汇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要坚持高品质规划、高水平开发,细化功能,深化内涵,完善形态建设及相关配套。坚持文化先导的发展战略,引进优秀文化产业资源,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
四要做好安商、兴商、稳商工作。有的代表建议,政府要创新融资平台,拓展融资渠道,加强与企业、银行的有效合作,加大小额贷款投放力度,助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有的代表指出,政府要进一步提升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持续关注企业发展状况,主动上门为企业解决生存、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政策留人、环境留人、情感留人,加快推进税收属地工作。
(二)强化建设、注重管理,努力改善城区市容面貌
代表们建议区政府在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注重精细化管理,真正体现“一流的中心城区、领先的发展水平”。
一要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发展。有的代表提出,城市建设的规划发展,要考虑总量的合理控制和各类设施的合理配置,既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又要综合平衡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有的代表指出,我区将有大量的重大项目陆续进入建设高潮,规划中要全面考量交通、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通过政府制定导则,倡导绿色环保节能理念,注重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利用。
二要重视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和利用。有些代表指出,对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开发,要注重理念更新,科学合理地规划建筑保护、道路交通、公共空间、市政基础设施改善等内容;要注重品位形象,提升风貌区的居住品质和街区商业服务设施的品质,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与新型的、带有体验性的产业相结合,使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既保持风貌特色,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既延续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又与一流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相匹配。有的代表认为,花园洋房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完全依靠政府和国企的有限资金,难度很大,建议适当地争取政策突破,让有实力的企业进入,既保护好历史建筑,又带动相关产业。
三要不断提升城区管理水平。不少代表提出,政府在打攻坚战役、抓突击整治方面是能手,但在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方面还显得不够,建议把“大联勤”和专项整治有机结合,通过精细化管理,真正体现出一流中心城区的管理水平。目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依旧存在,建议加强对无主管道路的综合管理,加大对地铁站、菜场、医院周边乱设摊的整治。有的代表希望加大对违法建筑的处置力度,规范处置流程,克服部门间相互推诿现象,避免违法建筑既成事实后增加处置难度。有代表提出,要加大外来人员集聚地区的管理力度。还有代表提出,区政府还要加强与闵行区的沟通,加快启动虹漕路的辟通工程,进一步改善漕开发地区的交通问题。有的代表建议把西区汽车站的车辆移到南站,进一步改善吴中东路地区的交通状况和市容环境。
(三)各方参与、构筑和谐,有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代表们建议推进联勤联动综合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持续提升城区常态长效和精细化管理能级。
一要推进“大联勤”工作机制。代表们建议,要深入总结“大联勤”工作试点经验,因地制宜,统筹各方力量,有效整合资源,完善考核机制,与创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卫生城区等工作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常态化的管理机制。部分代表提出,要进一步将联勤联动的管理范围从街面扩展到小区,管理内容覆盖到乱设摊、乱停车、违法搭建等方面。个别代表认为,有的部门表态积极、遇事犹豫,应当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一管到底,使“联”字落实到位。
二要保障社会稳定和谐。代表们建议,要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发挥居委会、律师、社会组织等第三方的作用,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力争将群众内部矛盾化解在第一线,促进社会稳定和谐。部分代表建议,要坚持走信访维稳工作的法治化道路,提高工作人员的沟通和执法艺术,扭转部分信访人“信访不信法”的局面。代表们还建议,要利用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及时掌握人口信息,实现“三个实有”工作的常态化,为实现城区管理的精细化夯实基础。有的代表反映,目前各类选举任务频繁,居委会日常工作繁杂,希望切实为居委会减负。
三要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代表们反映,目前大多数旧小区消防设施不全、停车难、电梯老化等问题突出,物业管理费用过低、维修基金二次归集难以落实,导致维护资金不到位,急需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修缮和物业管理费用,希望政府能够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还有的代表反映,很多保障房小区内破坏承重结构和外墙的现象很多,希望进行有效整治。要用堵疏结合的方法加大对居民区特别是动迁安置房“群居”乱象的管理,坚决遏制此类问题的蔓延。
(四)以人为本、心系群众,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代表们普遍希望,下半年政府要继续在民生领域自我加压,坚持惠民导向,进一步拓展工作内容,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一要努力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关于教育,有代表提出,徐汇的教育发展仍不平衡,高端部分如上海中学的教学质量在全市首屈一指,低端部分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教学点则教育质量较低。希望政府正视这个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一些代表建议充分发挥我区教育资源优势,让优质中小学、幼儿园扩容,发挥放大效应。部分代表建议借鉴先进理念,打造特色学校,提升教育内涵,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还有代表提到,目前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每年都在递增,一些学校反复进行基建改造、教育课题经费被占用等情况时有发生,建议政府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通过创新手段,完善学校财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关于卫生,代表们提出,近几年随着外来人员的不断增加以及生育高峰的到来,综合性妇产科医院超负荷运转,建议加快区妇幼保健所的建设,同时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基础医疗服务。部分代表指出,我区有大量三级医院资源,建议在全人群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开辟绿色通道,让符合条件的病人直接转诊三级医院。有的代表希望加快南部医疗中心建设,方便南片地区百姓就医。还有代表提出,全人群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全科医生缺乏、家庭医生有签约没行动等问题,希望进一步加大宣传,加快出台配套措施,把实事做实。
二要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有的代表提出,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还有欠缺,建议抓源头治理和过程监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协管员队伍培训,解决多部门管理带来的责任不清等问题。一些代表指出,要切实规范肉类、蔬菜等的追溯系统使用和监管,工商、食药监等部门加大对无证无照摊点取缔力度,使群众吃得安心、放心。还有代表建议在现有体制基础上,引进社会中介组织、专家、市民代表等第三方监管力量,增强监管的公信力。
三要继续加快推进旧区改造和住房保障工作。一些代表提出,全年2000户的旧区改造任务艰巨,建议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落实资金、房源,将思想工作与法律手段相结合,确保改造工作能如期完成。要重视研究老百姓反映强烈、代表长期呼吁的改造项目,如漕溪一村、龙华西路334弄等一批老旧公房的综合改造。有的代表反映,对“城中村”地区进行综合改造势在必行,政府应当及早综合规划。还有的代表建议,要进一步加大与“四大资源”单位的联系,为引进人才提供公租房服务。保障房基地周边的交通、商业、卫生等配套设施要尽快改善。有的代表提出,区政府围绕旧住房成套率改造产权办理工作开过专题会议,但至今未实质性启动,希望政府重视。
四要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有代表提出,要继续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有的代表指出,我区老龄化进程较快,希望政府发挥机制引领作用,早做规划,逐年推进老年护理院建设。同时,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多层次做好为老服务工作。有些代表提出,政府要关注临终关怀这一公益事业,扩大试点,做到整体化、规范化、精细化。部分代表建议,在服务企业的同时,要做好为新兴产业工人服务的工作,为非沪籍工人提供更加齐全的社会保障服务。此外,在政府实事项目落实过程中,要注意相关配套措施和服务的及时跟进。还有代表提出,要教育和引导居民树立权利和义务对等的意识,承担相应的责任,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解决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问题。
代表们还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建议。希望政府大力推广“一门式”服务,杜绝部门间的推诿、扯皮;坚持开源节流、厉行节约,减少“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对代表书面意见多次反映的问题,要切实加以推进,不能敷衍了事;对涉及群众利益的工作,要主动与居民沟通,做好解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