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常委会会刊 > 15届常委会第8次会议

徐汇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情况的报告

日期: 2012-12-07

 

 

徐汇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

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情况的报告

——在2012126日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

徐汇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   陈继刚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将我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历保概况

徐汇区是全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区域之一,全市中心城区共有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2片在徐汇,即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和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全市优秀历史建筑共632处,其中138处在徐汇,同时,徐汇还拥有大量的保留历史建筑和其它历史建筑。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徐汇区的部分占地约4.4平方公里,位于湖南、天平两个街道,历史建筑分布集中、特色完整、风格多样、底蕴丰厚,是全市范围内以花园住宅为主要特征、保存最为完整的风貌区。

二、开展的工作

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根据《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工作要求,我区于2005年制定了《徐汇区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保护委员会,建立了工作框架。迎世博以来,我区完成专项迎世博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修缮整治、民生改善、文化挖掘、旅游推广、开放宣传、保护利用等工作全面推进。近年来,我区以加强保护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保护利用工作能级,具体为:

(一)深化保护工作内涵。总结武康路历史街区综合整治经验,编制徐汇区风貌保护道路规划(总体规划),开展风貌区内30余条风貌道路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以优秀历史建筑为重点,逐步向保留历史建筑和一般历史建筑拓展,将其它建筑的改造利用纳入工作范畴,通过业态和形态相结合以及保护和文化相结合,引导功能调整,提升保护能级。

(二)创新保护利用方式。武康路历史街区综合整治后,我区继续推进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和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的设立、巴金故居的修缮开放以及武康路378号(原房地宾馆)的改造利用等方面工作,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优化历保工作方案,提高保护水平,提升利用能级,从而推动优秀历史建筑的对外开放、文化挖掘和标准化配套。2011年,武康路被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2年,徐家汇源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此外,建业里、天平路9号线等保护利用项目方案正在进一步优化完善。

(三)细化保护管理模式。进一步细化优秀历史建筑日常保护管理工作模式:一是实施优秀历史建筑交易现场踏勘制度,对附有违法建筑并结构相连的优秀历史建筑采取房屋交易行政限制;二是实施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全过程监管制度;三是实施优秀历史建筑月度巡查制度。

(四)落实保护支撑措施。我区明确将历史建筑集中区域——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列为重点建设区域,并纳入十二五规划,在政府投资资金安排、政府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方面,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下优先推进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项目。

(五)拓宽保护研究思路。按照《上海市住宅修缮工程管理试行办法》工作要求,我区积极研究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工作机制,形成《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区部分)保护利用调研》、《完善保护政策,创新保护机制——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政策及新机制探索研究》、《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区典型区域低碳技术综合应用》等课题研究成果,为完善历保工作机制提供了建议和参考。

(六)做好保护宣传工作。一是设立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等宣传服务窗口,同时开放历史建筑,形成文化特色旅游线路和老房子骑游等项目,让中外游客更多了解徐汇历史文化;二是以文教结合的方式,建立青少年文化传承基地,让学生了解身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三是通过走进老房子、发放明信片、举办水彩画展、模型展、摄影展以及主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实现宣传常态化,从而让更多的人关注历保工作,激发保护历史建筑的热情。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具体工作的推进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保护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整合。我区各部门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都非常重视,但日常沟通协调机制尚未形成,各方面的资源尚待进一步整合。

(二)开发利用瓶颈有待进一步突破。在历史建筑和其它建筑的重新利用过程中,居民搬迁以及资金来源成为当前工作瓶颈,保护、开发、利用的持续推进有待进一步创新机制。

(三)居住条件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高档区域定位与居住现状矛盾突出,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相对缺乏,房屋修缮的需求和意愿集中凸显,修缮和整治工作需有计划地推进。

(四)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的顽症诸如违章搭建、跨门营业、物业管理等问题在历史文化风貌区内表现比较突出。如何将管控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就要求我们再作进一步的研究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四、下一步的计划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做好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并进一步加大开发利用老建筑的推进力度,将这些独特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并传承好,十二五期间在历史文化风貌区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成效。

(一)开展调查,夯实基础。对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全方面基础信息调查,摸清房屋、土地、居民、业态、公共设施等情况,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为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实施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完善规划,明确定位。从城市历史和城区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明确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发展定位,将现状与目标相结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业态与形态相结合、修缮与更新相结合以及居住生态与基础配置相结合,在徐汇整体发展战略的框架下,进一步完善风貌区的整体规划。

(三)制定计划,有序推进。在整体规划下,制定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等区域工作计划,落实具体项目,拟定推进时间节点,明确重点,分解任务,因地制宜,稳步实施。

(四)深化研究,突破瓶颈。抓住计划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并深入研究:一是加强与司法部门的衔接,研究风貌区内待保护利用房屋的征收方案;二是以政府指导为原则,研究社会企业参与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合作模式;三是进一步研究风貌区内零星地块和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的改造机制,以加快风貌区的有机更新。

(五)政策聚焦,保障有力。对土地、财税、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进行梳理,在允许的范围内向保护利用项目进行政策扶持,同时在项目、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为保护利用提供相应保障。

(六)强化协同,完善机制。进一步充实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形成历保委重大事项决策制度以及历保办日常工作沟通协调机制,逐步完善我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