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常委会会刊 > 16届常委会第25次会议

关于2018年度徐汇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日期: 2019-09-12

 

关于2018年度徐汇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在2019912日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徐汇区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区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按照市财政局《关于开展本市2019年国有资产报告工作的通知》(沪财资[2019]5号)要求,现将2018年度我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

1.资产负债情况

截至2018年末,区国资委归口管理一级企业11家,共有国有独资、控股企业(公司)185户,区管国有企业资产合计1,222.52亿元,同比增长0.21%;负债总额852.83亿元,同比减少1.88%;所有者权益369.69亿元,同比增长5.39%。总体资产负债结构继续优化,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1.49个百分点。

2.经营绩效情况

截至2018年末,区管国企营业年收入152.7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9.97亿元,同比增长8.11%;上缴税费总额22.36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经测算为105.58%,达到105%的考核要求。

3.投向布局情况

截至2018年末,区国资投向布局中,房地产业占比47.88%、商业及服务业占比40.4%、建筑业占比10.87%、工业占比0.03%、其他占比0.83%,房地产业和商业仍是区属国资的主导产业,国资服务区域、服从功能的资产布局基本形成。

(二)企业国有资产(金融企业)

根据2018年年报决算数据显示,我区区属国有企业没有从事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金融企业。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截至2018年末,我区行政事业性资产总计账面数(净值,下同)738.67亿元,同比增长9.43%。负债总计账面数78.57亿元,同比增长1.24%。净资产总计账面数660.09亿元,同比增长10.49%。其中,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114.06亿元,占比15.44%;事业单位国有资产624.61亿元,占比84.56%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我区不涉及矿产能源资源资产和森林资源资产。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770.4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61.3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56.46公顷。

2018年我区收储土地(含单独储备以及联合储备地块)期初面积507.93公顷、当年增加8.2公顷、当年减少32.46公顷(2018年度出让土地)、期末面积483.67公顷。以账面成本计量的收储土地期初价值443.03亿元、当年增加60.10亿元、期末价值503.13亿元。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

1.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聚焦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国资服务品牌,优化营商环境出实招。建立标准化代办制度,优化国企招商体制机制,落实好全国资、全集团、全员开展招商工作的要求,探索形成科学的分配方式和统计口径,形成招商、稳商、兴商的工作合力。组建专业服务团队,确定代办事项,提升服务能力。通过与区行政服务中心数据共享、线下交换等方式,推动企业服务园区办结,实现新设企业注册登记材料预审、营业执照发放等(代办事项)业务办理不出园区。

二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聚力科创产业出实体。聚焦科创中心和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推进上海市医药临床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医药临床科技创新平台。

三是做深做实大调研,解决问题出实效。解决涉及国资国企发展、功能区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实际问题900余件,桂林实业、生活家项目、汇付天下等一批历史遗留难点问题得以逐步稳妥解决。四是做实区委区府重点工作,推动项目落地出实绩。做好部队停偿项目,确保全面落实停偿要求。完成商城集团与中智上海成立人力资源合资公司。完成区级租赁住房平台的设立,梳理房源合计约6万平方米。

2.优化国资监管手段,防范国资经营风险

一是明晰国企功能定位,找准主营管理发力点。围绕滨江、衡复、徐家汇、漕开发(含徐汇中城)四个重点功能区,做好总体规划、土地收储、载体建设、产业培育、功能导入、招商引资、基本配套、综合服务等功能。完成白猫集团和国投公司的重组,组建国投集团,做强新国投集团招商运营、战略投资、资产运营、金融科技服务四大功能。

二是完善薪酬考核制度,用好考核管理指挥棒。建立符合区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特点的薪酬考核制度,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三是优化资金资源资产配置,用好资本管理金杠杆。运用国资收益归集资金+国资经营预算调配机制,调配国企盈利、盘活存量资金5.7亿元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开展重大资金往来动态监管,加强对区属企业本部及下属子公司账户资金往来情况的动态监管。

四是强化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打好审计监督组合拳。开展各类专项审计调查,揭示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1.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夯实资产管理基础

近年来,我区不断优化健全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补充完善相关管理制度。2018年,区财政局修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及资料汇编》,包含27个部级、市级及区级资产管理制度文件,内容涉及资产使用、处置、对外出租出借、清查核实和年度报告等管理规范;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党的群团组织、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清理规范工作中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为规范管理夯实基础。

2.规范加强流程监管,防范资产管理风险

一是厉行节约,提高资产配置效益。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中,严格遵循依法合规、适应履职、科学合理、勤俭节约的四项原则,从实际出发,按标准配备。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盘活存量,既满足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转和高效履职的刚性需求,又最大化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单位。

二是清理规范,降低资产使用风险。区财政局等部门依据《徐汇区区级行政单位所办企业清理规范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以调查摸底、从严从紧、严格程序、安全稳定等原则进行清理规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稳步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

三是放管结合,加强资产处置管理。资产处置依据资产性质和金额由行政单位、主管部门、区机管局和区财政局依权限审核,区财政局对主管部门、行政单位在授权范围内审批的区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进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区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开展专项检查。鼓励指导各区级单位采用资产报废、出售、捐赠等多种处置形式,最大实现资产剩余价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是转变职能,保障资产经济收益。要求区级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及资产处置收入足额收取,依据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及时全额上缴国库。要求单位对出租出借收入实行市场化定价,签订规范化合同,定期收取租金,提升资产回报率;对资产处置收入,通过拍卖、招标等公开进场交易方式,保障残值回收率。

3.多方合力推进改革,提升资产管理能级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明确资产管理主体。在全区层面加强宣传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明确行政事业单位是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主体,增强各区级单位责任主体意识。

二是分工合力推进,提升资产管理能级。区财政局、区机管局两部门进一步明确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责分工、操作要求及管理流程,联手加强我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升资产管理能级与效率。

三是集中清理规范,防范资产流失风险。组织对行政事业单位房屋资产及出租出借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进行清理规范;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和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清理进行指导监督,积极主动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四是配套会计改革,提升资产管理水平。配合《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推进,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对各项资产及负债进行全面盘点核对和清理,按规定及时办理资产核实手续,调整相关账务,提升资产管理业务水平。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1.夯实国土基础信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2018年按照国家自然资源部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管理为主线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区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区国土利用现状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各项工作的需要。立足于加强重点地区的核心功能集聚;提升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与活化利用水平;推进工业用地更新,丰富文化功能;完善公共服务配置,提升地区活力等四项战略发展目标。

2.落实分区管控要求,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根据分区管控的刚性管理要求,至2035年,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为51.29平方公里,工业用地转型优先安排绿地及公益设施用地,区生态空间面积应达到4.0平方公里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至7.6平方米/人。需重点管控的生态保护区包括黄浦江、龙华港、淀浦河等重要水系以及外环绿带、上海植物园等重要绿地。控制并建设黄浦江、龙华港、淀浦河两侧的20米绿带,提升滨江空间向内渗透的衔接性。

3.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要求,做到土地资源利用存量与增量并举,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有序推进土地出让,同时通过城市更新、存量工业用地转型等方式盘活存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城市空间优化,为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完善土地管理工作机制。针对土地管理中重点、难点和风险点,加强土地出让全生命周期管理,定期开展土地巡查,对涉嫌闲置的土地及时进行处置。制定土地交接工作规范,完善收储及出让环节中的土地交接流程。结合不动产登记工作,以地籍成果管理系统为平台,推进地籍管理的系统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下一步,我区将按照区委区府的工作要求和统一部署,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营商环境,提高经济发展密度;进一步探索存量资产互通共享,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进一步挖掘利用自然资源资产,构建优化生态环境,有序有效推进建设创新徐汇、幸福徐汇、文化徐汇、美丽徐汇

(一)优化国有企业营商环境,提高经济发展密度

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国有企业的主营业务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产业结构转型、保值增值压力加大。国有企业要围绕主营业务,进一步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区国资委将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经济发展密度,继续深化改革创新,细化主营定位,推动国资国企在区域建设、招商安商、科创引领、强化管理等方面发挥好主力军店小二领头雁护航舰作用。

(二)提高行政事业性资产使用效率,探索存量资产互通共享

一是加强重点资产管理,夯实资产管理基础。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等重点资产管理,依托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完善房屋资产数据对接,夯实房屋资产管理基础。二是完善资产平台建设,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方面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分析,推进资产合理配置;提供更智能的程序监管,避免资产流失。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不断完善折旧及摊销功能,实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数据共享、相互制约。三是试点公物仓管理改革,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根据市财政局统一要求,试点建立我区公物仓管理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低效运转、闲置以及超标准配置的资产纳入公物仓平台,加强统筹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逐步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衔接。

(三)挖掘利用自然资源资产,构建优化生态环境

一是增加公共开放空间,提升公共绿化品质。进一步发展街坊内部附属绿地,增加全区公共开放空间;在可更新用地内植入楔形绿地和小型公园。二是利用沿河岸线空间,提高沿河空间环境。充分利用沿河岸线发展滨水环境公共空间,结合河道保洁,水质监控、沿河绿化品质提升,力争创造世界一流的国际滨水示范区。三是集合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公共开放空间活力。聚焦体验经济,发展体验经济和文化旅游,营造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公共活动场所。四是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构建生态土地利用环境。结合土地收储与出让工作,落实土壤环境风险评估长效机制,切实构建生态土地利用环境。五是加快推动产业用地转型,提高土地利用质量。汇总梳理街镇、园区、企业的转型需求,编制盘活转型计划。六是加强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实生态建设管理要求。将生态建设要求纳入土地出让合同,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监管,督促开发企业落实生态管理要求。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