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常委会会刊 > 16届常委会第25次会议

关于徐汇区社区医疗能力提升服务情况的报告

日期: 2019-09-12

 

关于徐汇区社区医疗能力提升服务情况的报告

——在2019912日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徐汇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任雪雷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徐汇区社区医疗服务工作,以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围绕健康徐汇建设和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要求,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丰富服务内涵,努力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水平,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徐汇区社区医疗服务概况

徐汇区社区卫生综合实力较强,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精神卫生综合管控试点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区、和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区2017年度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名列全市第一,2018年度全市优质服务基层行考评名列全市第一,2019年全市全科医学临床质量督查名列前茅,5家社区进入全市前十。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有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上海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有全国最美家庭医生1人,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6人。在2019年度上海市家庭医生技能(风采秀)比赛中,2人成为全市十强。

截止2018年底,徐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工作人员1946人,其中在编1572人;按每万常住人口统计,社区在岗工作人员17.95人,其中全科医生4.72人;专技人员中,高级职称比例接近10%,中级职称比例超过50%,人力配备在全市领先。

2018年社区门诊量479万人次(同比下降4.6%),占区域门急诊总量的16.38%(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开放床位数1157张,出院3373人次,床位使用率100.57%;建立家庭病床4476张,上门服务7.6万人次。

2018年度社区识别和初步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病种平均225种(年度诊疗100人次以上的病种),高于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基本病种要求(66种)。

截至2018年底,家庭医生“1+1+1”组合签约累计32.3万人,签约率30.8%(分母按104.67万人统计),十类重点人群签约19.4万人,签约率56.5%;累计开具延伸处方13.07万张,慢性病长处方21.03万张;组合签约对象中,人均月门诊1.96次,同比下降0.32%(全市排名第3),人均门诊诊疗费用降低4.65%2019年上半年门诊人次和费用进一步下降,越来越趋近全市社区综合改革指标要求。慢病长处方、延伸处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等政策和措施在抑制重复就诊、提高组合就诊率、减低医疗费用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有序分级诊疗的形成仍然任重道远。

二、徐汇区社区医疗服务开展落实情况

(一)借力医联体建设助推社区卫生医疗服务

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通过中山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社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社区两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着力提升社区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政府在医联体的构建、运行过程中发挥主导和统筹作用,根据需求给予配套措施和政策支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二是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转诊标准和转诊制度,建立绿色转诊通道,使医联体内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发挥二级医院在分级诊疗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将部分病情稳定的患者下推至基层,推动实现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格局。四是将基本药物制度与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健康管理等有机结合,推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逐步形成二、三级医院联动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机制,促进医联体内部资源共享,促进优质资源分级下沉,有效提高了基层服务能力。

试点学科项目型医联体建设。20186月,徐汇区卫健委与区内7家三级专科医院签约,启动了学科项目型医联体建设,首批确定了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儿童保健、病理诊断联合体、预防儿童肥胖社区-家庭-母婴综合干预、肺癌早期筛查及防治一体化项目、老年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规范诊疗及重点干预项目、社区全科医生眼耳鼻喉专科能力培训及双向转诊项目等7个合作项目,重点围绕社区医疗健康服务能力的提升,推动专科医院优质资源辐射下沉社区,推动分级诊疗、全周期健康服务路径的实现。如在与胸科医院首个合作项目中,选择徐汇居民肿瘤死因首位的肺癌为切入点,探索肺癌早期筛查和防治一体化路径,以签约服务为抓手,专病管理模块为支撑,三级医院专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联动,打造从预防、早筛、诊断、治疗、康复的全程健康管理链,这也是面向徐汇家庭医生签约居民的专享服务。

(二)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助推社区医疗服务

一是广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合理引导居民签约预期。联合民政、残联等相关委办局和各街镇,通过电视、报刊、新媒体、海报折页、主题活动、满意在徐汇走访等多种形式在社区开展广泛宣传,努力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的知晓率,提高签约覆盖率。二是不断丰富签约服务内涵。继续落实慢性病长处方延伸处方等政策,发布徐汇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1.0版),包括5项面向徐汇签约居民的专享服务,如区域三级医院优先预约号源,脑卒中、肺癌等特定疾病的早筛、转诊、随访、干预等服务、发放中医健康服务包等。三是打造家庭医生整合型服务平台,探索组建以医联体为支撑的全专联合诊疗团队,建设全专医联云平台,实现专科医生对全科医生的支持线上线下联动,全科服务和专科服务实时联动,同时,通过联合诊疗、教学查房、病例讨论、远程教学等多种方式促进了全科医师技能提升,切实提高基层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四是优化家庭医生运行机制保障平台,不断完善以标化工作量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落地市级签约服务费,建立区级健康服务专项绩效考核分配机制,有效调动社区管理者和服务者的积极性。

(三)提升中医服务和急救能力助推社区医疗服务

做强中医药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徐汇区已经在社区建立了扎实的中医药服务网络,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是夯实服务网络。目前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独立设置中医科,并具备中医药综合服务区,6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均开展至少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各站点均由中心统一配送中药饮片和提供代煎药服务。二是加强适宜技术推广。每年在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103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加强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和长效机制。三是积极培育服务特色。一社区一特色为基础,以专科专病联盟为载体,实施“9+N”示范项目建设,目前有2项优势病种、6项特色诊疗技术以及2项治未病服务产品和技术项目在有序培育中。四是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模式。开展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推进中医药服务与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工作的结合,比如枫林社区在安宁疗护中形成中医药服务特色、康健社区制定了社区医养结合中医药服务包、斜土社区参与了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试点项目等。五是将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在3家社区持续开展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示范岗建设;组织开展社区护士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育中医药特色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打造可复制推广的家庭医生制度下的中医药服务模式。

加强医疗急救能力建设。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疗应急救护队伍,建立标准化抢救室,统一配备如心电监护,心脏急救除颤等抢救设施。加强培训演练,实施病人抢救与区域综合医院联动,通过救治中指导和转诊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的全程跟踪管理,不断提升医生的应急救护能力。

(四)拓展社区平台功能助推功能社区医疗服务

一是多渠道为养老机构提供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目前,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内有服务需求的养老机构和托老机构均签订了服务协议,除上海市规定的基本服务内容外,为没有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院提供每周半天的门诊服务,并将服务情况纳入社区管理质控体系。设置病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了安宁疗护病床,所有社区卫生中心均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获得上海市十大医改创新举措提名奖。二是继续将健康服务融入邻里汇建设。将为老服务、社区卫生等功能有机整合,根据适宜、适用的原则,将健康促进、健康自我管理融入邻里汇内涵,将其作为家庭医生的工作点,配备健康自测设备,使居民能在更多的平台上享受到多元的医疗健康服务。20184月,李克强总理视察斜土街道邻里汇时对徐汇社区医养结合方面的新举措给予充分肯定。三是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工作。联合民政、医保,加强对居家护理服务力量的培育和服务质量的监管,着力提高老人的满意度。探索设立医养轮候床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轮候床位190张,优先提供给养老机构中符合入院指征的对象。

三、徐汇区社区医疗服务供给支撑情况

(一)不断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四个方面入手,在社区医务人员能力提升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是人才引进方面。出台高层次优秀人才引进奖励政策。修订卫生专技人员进编条件,向高学历、高级职称、外省市人才倾斜。加强人才住房保障工作,在文件规定允许范围内,最大程度提高人才申报补贴范围。制定特殊和紧缺人才引进办法,进一步畅通优秀人才的引进通道。

二是人才培养方面。实施三级人才发展计划,采用竞争机制在基层医务人员中选拔了系统人才和青年人才,制定针对性培养计划,着力打造有宽度、有深度、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开展海外培训计划,鼓励业务骨干赴发达国家开展医学研修活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今年拟组织选派一批社区医务人员到境外进行短期培训。推动全科能力提升。按期推进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提高专科医生的全科服务能力;9家社区卫生中心成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社区教学基地,促进教学相长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开展全科医生儿科、眼耳鼻喉科等专项培训,提升全科医生专病防治能力。

三是人才使用方面。创新人才共享机制,积极探索基于医联体运行框架下的人才培养、使用新机制,以项目为纽带,聚焦全科医生专病诊治能力提升,为社区卫生人才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技术支持。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在重点学科建设、科研申报、出国进修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区级人才结对帮带1-2名青年人才。鼓励人才柔性流动,在岗位聘用、延长退休等方面制定倾斜政策,鼓励支持优秀人才、骨干人才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制定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办法,发挥高级专家的科研学术作用和业务引领作用。

四是人才激励方面。提高社区卫生薪酬水平。稳步提升社区绩效水平,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2018年社区职工平均绩效达13余万元,2019年在核定绩效的基础上,又增加市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纳入绩效工资统一管理,单独核算,进一步调动了积极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申报高级职称,不再将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评审前置条件。培育宣传先进典型。近年来挖掘、培育了一批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社区先进典型,朱兰医生成为家庭医生的全国先进典型。

(二)持续推进社区科研项目和学科发展

一是鼓励基层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和医学科技奖项,实施科研项目资助和成果奖励,并对区外立项科研项目进行经费匹配,切实提升基层科研的积极性,推动基层科研成果的凝练和转化。目前每年社区申报立项的市、区级课题超过30项。

二是实施尖峰、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目前社区共有4个高原学科在稳步建设中,涵盖全科、健康教育、康复等领域,通过培植社区学科新的增长点,促进基层医学学科体系进一步完善,提升基层医疗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推进重要疾病联合攻关项目。以区域8家三级医院为承担单位,以区属医疗机构包括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协作单位,开展了8个重要疾病联合攻关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了基层科研和业务水平的双提升。

(三)信息化平台支撑社区医疗智慧服务

一是完善区域信息通讯网络。对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点对点电信光纤升速,保障医疗、公卫、视频等数据的高速传输。推进区卫生信息数据中心与医联体机构专线互联,目前已完成市六医院、中山医院、国妇婴保健院、儿科医院、龙华医院、胸科医院、肿瘤医院的网络对接,形成了数据高速通道。

二是完善远程诊疗支持功能。依托三级医院和专业机构力量,建立影像、心电、临检三大社区辅助检查中心,2018年影像服务21512人次,远程心电服务46734人次,临检样本1436332件次,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开发建设了覆盖区域医联体的全专云会诊系统,实现对家庭医生的实时支撑,去年下半年试点使用以来,已服务1000余人次,很受家庭医生和居民欢迎。

三是完善业务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管理和家庭医生工作平台,促进健康数据共享、关键信息筛选、服务智能提示。开发优化覆盖一、二、三级医院的脑卒中、糖尿病、肺癌等重点疾病管理模块,支撑全程健康服务。试点徐汇区社区全面预算云管理平台,推进以家庭医生为单元的全面预算管理,推进社区卫生管理和服务更加精细化、精准化。

四是探索便民智慧服务。试点为签约居民提供以在线支付为主线的多渠道惠民服务入口。试点为签约居民与家庭医生间问病情、找医生、送药品、测体征、治慢病等线上线下互动提供智能服务平台,引导居民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做好健康自我管理。

(四)不断优化社区运行监管机制

一是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区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中心,组建32个专业质控组,同时联合外区质控力量更加客观公正的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的专业质量督导,不断完善社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质量,提升服务能力。

二是完善基于标化工作量的投入考核机制。每年根据目标任务,调整区级标化工作量指标体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投入机制,保持投入单价稳定并推动建立与成本联动的增长机制。完善社区卫生绩效考核方案,突出改革重点要求和导向,与职工和领导班子绩效挂钩。

四、徐汇区社区医疗服务发展存在的困难和下步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健康观念的转变,居民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对于社区医疗服务工作的要求和期望也日益提高。相较而言,徐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设施设备配置等与对标国际、上海一流的徐汇区域发展定位和发展水平还有一些差距,比如湖南社区卫生中心仍未达标,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均面积严重不足;在人员配置、能力储备、业务范围等方面均有拓展提升的空间,比如虽然全科医生数量不少,但服务能力与健康守门人的角色定位以及居民需求仍有不小差距;吸引、留住人才的政策举措力度还不够大,在一些操作环节存在制度梗阻,比如分配激励机制不够灵活,整体收入水平不高,吸引增量资源和盘活存量资源的难度较大。下阶段将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版。结合即将出台的上海市新一轮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和徐汇实际,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硬件环境和功能布局的改造升级,目前已启动试点工作,从布局、流程、环境、标识等方面进行全新设计和先期改造,突出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和氛围,建设更高品质的家门口的医院

二是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新标准。继续推动建立以健康评估为起点、健康管理为中心、常见慢性病为重点,融健康教育、风险评估、疾病筛查、有序分诊、规范诊疗、随访干预为一体,医防融合、全专结合、全程有序的社区健康管理流程,做实管健康内涵。着手鼓励口腔、儿科等专科发展,鼓励全科发展专病特色,政策要求和监督管理上,医政管理发展方向与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同向而行,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上,可提供的医疗技能水平与患者诊疗服务要求同向发展。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优化政策支持,完善引进人才奖励、人才租房、人才公寓等各类人才奖励制度,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加强超声、五官科、口腔科等薄弱专科建设,积极争取提高中、高级职称比例,提升职业发展空间,吸引优秀人才留在基层、服务基层。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会同区人社局、区财政局深入研商,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量,在事业单位正常绩效增资机制的基础上,探索落实两个允许的具体举措,更好地呼应政府导向,社会、个人参与的健康发展格局,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开展社区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加强与复旦大学医学院合作,健全社区全科能力实训和评估机制,加强徐汇区全科实训评估中心和社区全科实训室建设,开展全科菁英培训、全科医生海外培训、全科医生专科能力培训等项目提升社区医务人员专业水平。

四是持续推进智慧医疗发展落地。着力打造徐汇“AI+医疗健康大平台,与人工智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AI+” 医疗健康应用转化平台。积极通过健康管理、疾病防控、临床医疗、辅助诊疗四大体系建设,发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支撑与惠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