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常委会会刊 > 16届常委会第31次会议

关于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的报告——胡晓丽

日期: 2020-05-20

 

关于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的报告

——在2020520日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

徐汇代表团 胡晓丽

 

各位好!在此向大家报告:作为上海市第15届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担任市十五届人大代表以来,我共计参加40多场人大组织的各类活动包括调研视察、执法监督、集体学习、立法研究讨论会等。

在人大履职中,我尽可能的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及在居住社区的观察走访、以及人大代表联络点的信息收集、选民见面等活动结合起来。另外,由于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又从事《市民与社会》的策划主持,节目主旨又是以关注公共政策、民生热点为主,这样,就让履职有了更广泛和畅通的渠道来倾听市民的意见和心声。从而通过进一步的深化研究以书面意见、或者直接与各政府部门沟通对话的方式,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

非常欣喜的是:在调研基础上形成的意见,对相关部门建章立制或者修改原有的规定,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履职事例之一:

关于推动本市店招精细化管理的书面意见。在上海,由于发生店招店牌坠落伤人事件,安全成为悬在公共安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市民给我发来图片,建议讨论上海部分街区出现的统一颜色字体、外观大小的孪生招牌这一现象。市民认为:安全与多样性之间,店招管理应当体现上海城市绣花治理的精细化精神。

经过多方听取意见,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1、地方政府有没有权力来决定店招的样式?街区的店招构建了公共景观,与公众利益有关,小小店招背后是城市美学。公共空间的风格谁能决定,怎么放招牌、谁来放招牌?不能只由政府说了算。政府承担的是安全管理责任,不承担美观的责任。公共空间的公共决策,应该是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共商共治。

2、餐饮店和服装店招牌统一,失去多元商业业态特性及公共辨识性。统一店招抹平多元风格,同一条街区,吃饭和购物的店招除了文字,其他都一样,没有特点,失去多样性。以研究城市文化的上海财经大学大学陈忠教授为代表的观点认为:标准美化的背后,是城市多样性的危机,多样文明聚集度在减弱,城市活力在减弱。

3、店招样式与安全并不划等号,用统一店招达到安全目的,有待商榷。凡是开店,前提必须是安全、合法,但安全问题不根属于店招的样式。政府应当守住安全及管理的底线。家住宝山区的市民王女士反映,最近家附近的一条街的统一店招,很整齐很干净,也可能很安全。但是,损失了琳琅满目、丰富热闹的商业氛围。

由此我提出建议:

1、坚持精细化管理,出台负面清单规范不等于统一,统一不等于一样。政府的规范管理应该有明晰边界,放手给民间才能有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位店主都希望做好自己的店招,招揽顾客。有关部门应当考虑出台负面清单,从安全、风格等角度来进行限定,哪些材料不能用,哪些必须遵守。守住底线,其他交给市场。

2、以公共艺术的大视角看待街区的小变动,邀请公众声音参与类似决策。参考风貌区委员会机制,在涉及公共空间的外貌风格改变的决策中,引入附近居民、公共专家等多元主体声音,共同决策。

3、继续推行类似上海市特色店招评选活动,在互动中彰显政府导向。

这一建议得到上海市容绿化部门的积极回应,我们多次见面会商讨论,该局还专门组织了由各个利益诉求群体,尤其是各类店家参与的调研座谈会,2019年出台鼓励多元自治模式,并由立法来规范的政府规章《上海市户外招牌管理办法》政府规章,进一步加强招牌设置、日常维护安全、行政处罚的全过程管理,在设计过程中也将加大商户的参与度。立法还对风貌保护区和重点区域提出店招店牌的要求,也要求区管理部门、街镇在重点区域做一些个性化的方案设计。设计过程将由商家和社会共同参与,立法将引导业主店招店牌规范设置,逐步形成多元共治、共建共享、和谐有序的良好社会氛围。徐汇区徐家汇街道率先在全市进行了街道层面的店招店牌设计导则,我也有幸担任顾问,参与了导则多方共治的制定过程。

履职事例之二:

关于推进老公房加装电梯的意见中,针对规定中无居民明确反对成了最大堵点提出了相关建议。市民集中反映了意愿征询过程中,无居民明确反对这一一票否决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局限性。现实情况中,由于一楼与六楼立场不同、邻里矛盾、人户分离、实际居住人为租客等多种因素存在,反对意见客观存在。而因为个人利益而提出情绪化反对意见、没有明确反对理由的不在少数,使得很多流程卡在了三分之二已同意、一户不同意的尴尬。建议进一步明确明确反对意见边界,设置统一意见评议机构。公共事务决策中,应充分尊重不同主体的意见。但也应杜绝个人情绪化建议导致的公共利益损害。建议,设立全市统一评议第三方评估机构,由电梯安装的工程技术专家、施工监理专业人士、环境评估专业人士、加装电梯社会组织和居民区代表等组成,对明确反对意见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并给出评价。

这一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积极回应,201912月,上海市住建委、房管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若干意见》,明确降低了加装电梯启动门槛。本楼幢业主同意率从原来的90%降低到三分之二、取消一票否决、小区同意率从原来的三分之二降低到一半;最高补贴从24万元增加到28万元;甚至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电梯建设资金。

履职事例之三:

在调研垃圾分类深入推进过程中发现:平时治理能力强、居民关系融洽是这个全民工程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一些居住区由于居民构成复杂、历史积累矛盾多元,导致基层共治遭遇挑战。如何融合社群?化解矛盾。形成合力?我在徐汇区康健街道玉兰园进行深度调研,并直接参与到玉兰园社区花园改造项目中。

2019 10 月至 12 月,由康健新村街道发起,在区房管局等众多职能部门支持下,来自社区基层、在地居民、社会组织、同济大学、世界外国语中学等众多力量组成了共建团队,针对社区环境议题在康健街道玉兰园小区(建成30周年)开展了 3 个月的共创实践活动,为社区新增加了一处更受居民欢迎、并有意愿持续维护的公共空间环境

经过3个月的共商、共创和共建,原来居民们晒被子的地方,也是引发诸多矛盾和争议的地方,通过每周一次的共建活动,变成一个小小花园,从而不断产生微妙的互动。社区花园用她柔软的力量渗透到社区居民群体之间,让社区空间有了生命力,不断影响更多社区居民关心公共事务,产生更多向心力凝聚力。

当前的社区更新建设多为工程项目机制,近年来虽然强调了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居民参与,但是往往流程相对简单。居民在方案公示中可以提些意见建议,但项目主体仍然依赖设计、施工单位。玉兰园社区花园项目得到了区房管和街道多部门的支持,打破传统(工程项目类)和(社区治理类)相互分隔的固有工作流程的限制,这样类型的合作非常值得推广。

如何把社区微更新项目,尤其是对于消极空间(乱搭建、垃圾房周边、随意种植、晒被子空地、绿化未及时增补的空地)的改造,以整合政府部门条块资源,组织社区志愿者、热心人、手艺人、拓展到关心小区美化的每一个居民有效参与、从而产生更多获得感,同时调动多元社会资源特别是专业社会组织力量的参与,让每一个微更新”“微改造项目,都成为凝聚社群关系、化解邻里矛盾、搭建共治平台 、构建和谐社区的项目!

由此提出建议:建立条块结合、部门协同、自下而上、分工合作的基层社会治理微更新立项执行新流程。根据各区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家园)项目总体规划,由基层社区(居村委)提交软治理硬改造结合的社会治理项目,通过房管、街镇等部门认可后,以街镇管理办和自治办协同工程项目和自治项目的执行方案落地。

履职事例之四:

关于严防输入性疫情的建议上海的隔离政策主要是居家隔离、外省市转出、集中隔离三管齐下。为了环环相扣,上海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国际疫情控制还在千变万化中,大量归国需求仍在增长。而这些需求中,不仅有本国居民,也有大量的海外华侨、外籍人士等。上海基层工作压力巨大,双线作战,疲劳应对。

我提出建议:在自贸区和临港新片区选择合适的场地或者利用现有厂房、仓库等合适的设施改建收费方舱医院,并打通国际保险机构,为返乡海外同胞和境外友人提供新冠隔离和治疗服务。一方面体现国际间的合作,建立友谊,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两个月来一线医务工作者积累的真挚经验及时运用,尤其可以开设中医专科。

同时打造离岸医疗中心和全球急救中心,继续发挥中国人多、劳动力便宜和制度优势运用自贸区进出口免税、人员免签,带动就业和创汇,还可建立全球共享的医药研发中心接下来,武汉会有大量医疗物资的剩余,包括设备,如何充分利用?这部分物资如果能够善用起来,例如捐赠到这个离岸中心,也可以最大化利用冗余资产,创造效益!

这一建议于325日进入市人大代表工作委员会专报,间接推动了居家隔离政策向集中隔离转变。

这四个事例给了我巨大的鼓励,只有把人民装在心里,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宗旨,只有把每一天都当做认真履职的一天,才能让人民代表这个称呼,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