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常委会会刊 > 16届常委会第39次会议

徐汇区“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环境状况、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和2021年工作计划

日期: 2021-03-29

 

徐汇区“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环境状况、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和2021年工作计划

——在2021329日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上

徐汇区生态环境局局长  王淳

 

“十三五”期间,我区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牢牢把握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总要求,不断深化水、气、土、固体废弃物管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深化改革创新,推进行政审批“一网通办”、城区管理“一网统管”,试点开展“环信码”三色管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区域空气、水环境各项指标表现良好,“十三五”完美收官,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

一、环境质量状况

(一)空气质量状况

十三五期间,徐汇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


2020年,全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三项空气质量考核指标全部达标。2020年,徐汇区分区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PM10平均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较2019年同期45微克/立方米下降8.9%PM2.5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较2019年同期36微克/立方米下降13.9%;大气环境质量(AQI)优良率为89.3%,较2019年同期83.7%上升5.6个百分点。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十三五期间,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市考河道中溶解氧含量逐年增加,氨氮和总磷浓度下降明显:

“十三五”期间徐汇区水环境改善情况:

2020年,全区11个市考断面全部优于考核水质目标,超额完成“碧水保卫战”各项考核目标。2020年,区域11个市考断面中,1个达到II类标准,7个达到III类标准;3个达到IV类标准。考核断面达标率为100%。各考核断面全年氨氮平均浓度为0.55mg/L,较去年同期下降29.49%;总磷平均浓度为0.14mg/L,较去年同期下降22.22%

二、环境保护目标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

蓝天保卫战方面,2019年提前完成全区126335台锅炉改造任务;累计完成36家工业VOCs排放企业和176家汽修企业治理;开展区内15家印刷企业VOCs专项整治;对30家汽修企业开展VOCs在线监测设备安装联网工作;完成16家年销售量五千吨以上加油站和1个油库的油气回收在线监测设备安装联网工作;完成2家液散货码头储罐调整、改造专项工作;持续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申报和专项检查工作;编制出台《徐汇区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规范细则》,推进工地码头安装运行扬尘颗粒物在线监测系统全覆盖;完成本区道路扬尘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强化区级大气污染应急监测和应急反应能力建设,制定区两级环境空气质量重污染应急方案,完成重污染天气应对和重大活动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碧水保卫战方面,完成全区41条中小河道“一河一策”方案编制汇总,完成淀南片华泾港、西新港等5条中小河道整治,新虹三河等11条淀北片河道整治。创新运用“河道立体监测技术体系”开展河道监测,在完成市级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的基础上,在20条主要河道上开展22个自动化水质监测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在线监测网络覆盖面和检测水平。底泥疏浚方面,持续开展东上澳塘、春申港河道底泥疏浚等各类水利工程。全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水体,完成本市考核断面水质改善要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污泥有效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净土保卫战方面,全市率先开展地块场地调查、修复全过程监管,累计完成涉及21个地块的土壤调查、评估、修复项目的备案和归档。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为100%。围绕 “5+1+X”建立健全徐汇区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加强疑似污染地块与污染地块规范管理,编制完善徐汇区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土壤环境场地调查全过程精细化监管,通过无人机航拍进行科学化监管,对固体废物堆放点开展整治大排查。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处置率100%,编制完善徐汇区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声环境质量方面,以巩固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为抓手,重点加强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的综合整治,十三五期间新增6个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进一步完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严格做好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审批,加强文明施工管理;加强日常监察、监测,做好社会生活噪声控制和信访处理工作;加强机动车禁鸣监测和执法,机动车鸣号率严格控制在 3%以下;积极做好中、高考等各类重要考试的“绿色护考”工作;开展安静小区复查工作,完善居民区噪声管理制度。

固体废物处置方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基本实现全覆盖,创成2020年度“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十三五期末,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1.63%,湿垃圾分类量达到440.21/日,指标完成率104.81%;干垃圾控制量减少至633/日,较控制指标减量21%。全区各街镇共建设完成886个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6个“两网融合”中转站;改造垃圾箱房1182座;推进工业园区危险废物的收集中转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多元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网络体系。

2、环境基础设施能力水平大幅提升

完成污水集中处理。完成龙漕路污水管新建工程二期切换通水,原龙华水质净化厂服务范围内污水顺利完成割接切换,送往白龙港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推进泵站截留设施建设。19个市属分流制系统泵站中,已完成14个泵站的截流设施建设;区属泵站旱流改造已全部完成;在田林泵站、漕溪泵站试点增设末端拦漂设施,减少泵站放江排放物对水质的影响。

推动雨污混接改造。累计完成市政、沿街商户、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混接整治810个,完成110个小区159个出门井整治,其他由房管局牵头实施的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全部完成、街镇实施的改造基本完成。

五违四必拆迁改造。以“五违四必”为契机,推进中环桂江路沿线高压走廊下拆违复绿。以生态专项建设工程为抓手,拆除黑臭河道10米范围内违法建筑94处,拆除违法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围墙栏杆640米。从源头消除河道污染,通过扩大增量和优化存量不断增加城市公共绿地面积。

持续推进截污纳管。完成全市截污纳管攻坚战我区143个排口封堵;日晖港肇嘉浜泵站出水管外接工程持续推进。新建雨水管2703米,污水管2758米,对康健、漕河泾、石龙等5个排水系统113公里的雨污管网混接情况进行调查,完成区级雨水泵站的旱流截污改造,在田林、康健泵站开展污水就地处理试点研究。

建设海绵城市。完成云锦路跑道公园、徐汇中环绿廊、康强坊和康宁坊小区改造的海绵城市项目。

推进两网融合。全区各街镇共建设完成886个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6个“两网融合”中转站,方便居民分类投放可回收物(含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改造垃圾箱房1182座,撤并零散投放点和露天垃圾桶,推进工业园区危险废物的收集中转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多元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网络体系。

3、产业绿色转型稳步推进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替代,以节能降耗为着力点,推动循环经济产业有序发展。对符合条件的光伏发电项目开展可再生能源资金初审转报,完成区域企业年度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申报工作。组织1家区域公司申报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财政补贴项目,撬动招商引资,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十三五期间,企业节能改造稳步推进。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委托专业机构为24个能耗超过1000吨标煤的项目进行节能审查,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推进工业企业申报节能技改和合同能源项目,共申报13项节能技改项目,年节能量达1344.1吨标准煤。完成45000吨以上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排查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推动漕河泾开发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工作,漕河泾开发区成功创建成“上海市节水型工业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9年全区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为5.4%。全年能耗总量(考核范围)为127.21万吨标煤,比去年同期下降1.7%

4、生态空间布局持续优化

以生态专项建设工程为抓手,通过扩大增量和优化存量不断增加城市公共绿地面积。以“五违四必”为契机,推进7个新辟公共绿地项目,完成存量绿地改造工程,十三五期间新建城市绿道26.57公里,立体绿化15.06万平方米,公共绿地54公顷,林荫道15条,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4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1.75%。以点带面,提升景观品质,新增悬铃木为特色的高邮路被命名为上海市林荫道。不断提升徐汇区重要节点整体夜景品质,针对衡复风貌区,完成高安路、康平路、聂耳绿地、兴国路小游园和长岛绿地等景观提升,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绿色公共空间。

以滨江低碳发展实践区为重点,区域内所有新建建筑全部按照国家绿色建筑星级以上要求(或同类国际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和公共建筑65%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建设,50%以上新建建筑符合国家二星及以上建筑标准,地标建筑满足三星要求。

5、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完善本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强化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印发《中共徐汇区委徐汇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及《徐汇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 建立责任体系以及问责制度,明确各部门的环保工作职责,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扩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书签约范围,督促各相关部门和街镇建立环保台账,形成全区职责清晰、分工协作、共同发力的责任链条。

完善基础环境管理制度。以推进“排污许可制”为契机,建立由“排污许可制”、“环评审批”等制度构成的准入、监测、核查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基础环境信息统计、项目准入等基础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在一系列督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并总结督察工作中的经验和下一步工作思路,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借助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区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进一步摸清家底,总结各项督察工作中的经验,进一步建立完善后督察长效管理机制。

环境行政执法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利用“双随机”移动执法系统,对本区环境污染源数据库中的工业企业、餐饮单位等各类污染源开展监督性监察,进一步提升环境执法能力。健全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动建立、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建立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建设环境执法综合管理系统,满足环境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管理的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1年主要目标是根据“十四五”规划,做好开局工作。全区重污染天气持续减少,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PM2.5力争达到35微克/立方米,AQI优良率力争达到85%,加强对臭氧和氮氧化物的监控。完成年度水污染防治计划考核任务,进一步提升水环境,确保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全区考核断面III类水以上断面比例达到42%,水生态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项工作任务,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继续保持100%

一是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总结“十三五”规划各项工作。核定我区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等的削减量,确保环保重点监管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率达到99%以上,巩固 “十三五”总量减排工作成果。全面启动本区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项目,重点做好涉及水环境、大气环境、低碳城区建设等专项领域有关项目的推进,确保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良好开端。全面落实“十四五”环保规划开局工作。根据“十四五”规划要求,进一步优化细化内容,落实各领域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全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的重点举措,确保开局年工作稳步推进,确保“十四五”期间徐汇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进徐汇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实施消重行动。聚焦重点时段和重点领域,着力减少重污染天气。在PM2.5PM10AQI优良率的基础上,再新增臭氧和氮氧化物,各项大气数据要优于2020年数据。依托监管信息化,积极参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进智慧扬尘管理系统升级,提升环保监管水平和能力。强化开展治柴行动。从道路尾气监管,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等重点领域入手,通过原辅材料替代、治理技术更新、车辆年检、道路设卡、工地巡查和抽测等手段,从源头上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深入开展清废行动。是开展常态化的疫情防控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结合新《固废法》,通过视频会议、公众号等多渠道宣贯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加强固体危险废物管理。根据“清废行动”要求,对疑似堆点开展现场巡查,并通过卫片及时了解我区拟储备和储备地块的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持续实施清水行动。十四五期间在持续改善水质的基础上,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开展徐汇区河道水环境健康度指数评估试点研究。结合排污许可证审批,加强企业水环境安全监管。应对疫情常态化防控,加强医疗机构污水排放监管。依托人工智能和网格化3.0一网统管,提升管理工作能级。大力实施“土十条”。依托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推进重点地块规范开展场地调查、修复,确保土地安全利用。开展场地调查、修复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管,开展疑似存在土壤污染地块的调查监测工作。

三是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审批。推进关港扬子地块规划环评编制工作以及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工作,鼓励漕河泾开发区申报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区域。探索环评与排污许可证联动机制。在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改革潜力,将排污许可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衔接整合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环境管理制度,厘清事前环评审批与事后排污许可管理的关系,将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研究并制定“十四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区内平衡规则。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分配与经济效益指标挂钩,进一步提升我区工业企业环境经济效益,为污染排放小、经济效益高的优质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四是坚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高信访和12345热线处复满意度。围绕提升信访满意率,探索建立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坚持信访定期分析制度,每月召开信访分析会议,加强对热点和难点信访问题的探讨。群众事、无小事,对涉及群众身边生态环保重点问题,坚持领导包案,提高群众满意度。按照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要求,我局已启用“徐汇区环保综合业务平台”,该平台将全面整治环境信息资源,其中包括“12345”、“信访平台”信息等,下一步将综合业务平台与执法系统平台数据完成对接,实时掌握信访办理处理最新进展。结合“环信码”试点工作,推进重点区域的餐饮油烟扰民的问题的高效处复,进一步提升市民满意率。

五是推进环保公众参与,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完善公众开放实施方案,推出具有本区特色的宣传产品和活动,逐步实现开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在公众开放活动中以开展业务指导、搭建协作平台为主,充分发挥环保设施、环保志愿者、直播平台等各方资源的协调能力,激发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成为政府部门监督企业污染排放的延伸和有效补充。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车日”等环保节日开展多形式环保宣传和创建活动,形成建设美丽中国内在的、持久的推动力。

六是提升环境应急能力,维护区域环境安全。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做好重点风险源单位精细化管理,避免企业在关停搬迁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和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完善现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通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锻炼和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协调配合、快速反应、高效处置能力。加强辐射污染源监管,突出重点有效预防,全面排查辐射安全隐患,加大对辖区内无证单位的排摸力度,做到辐射安全许可证监管全覆盖。依据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调查成果,建立全覆盖排污单位监管体系。依据“二污普”的调查成果,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源排污单位的监管。实现工业、工地、加油站、汽修单位全覆盖排污监管,针对餐饮、实验室、干洗等行业,将进一步依托街道镇和“环信码”分级分类管理,落实相关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