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常委会会刊 > 16届常委会第4次会议

关于徐汇区医疗联合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期: 2017-07-25

 

关于徐汇区医疗联合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2017724日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徐汇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宋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引导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根据2017年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5-6月份,教科文卫工委在分管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区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区政府职能部门的专项工作汇报;深入大华、徐中心、八院等区属二级医院听取意见;个别访谈部分患者,了解群众的就医体验和感受;召开三场专题座谈会,听取医务人员、社区居民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委托12个街道人大工委对部分居民、患者和社区医生进行了访谈,共计693人次,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区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整体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推进本区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加快建立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我区医联体运行和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基本实现预期目标,受到各方肯定。

1、领导高度重视,医联体建设推进有力。组建医疗联合体,是我区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医联体领导小组,明确组建医联体的指导思路、总体目标和实施办法,落实工作责任,对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和运行管理进行充分整合,组建徐汇区-中山医院医疗联合体徐汇区-第六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组织架构进一步纵向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建设推进有力。

2、广泛深入合作,区属医疗机构水平有效提升。医联体组建的目标是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核心,贯彻落实国家、市政府医改意图,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最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百姓提供优质、廉价、便利的医疗服务。组建两大医联体后,依托中山医院、六院的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中心医院和八院大力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特别是临床技术等方面的进程,服务能力快速增强,实现了为本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本定位。一是管理水平提升。医联体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由三级医院选派,部分科室主任也由三级医院委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医疗水平提升。医联体建设中广大医务人员积极配合,三级医院派遣本院专家到二级医院参与临床一线工作通过带动作用有效提升二级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三是学科建设不断推进。中山医院、六院派出国际、国内著名专家到中心医院和八院担任学科带头人或指导专家,负责或指导科室医教研工作,极大带动了全院的医教研工作的发展。四是医疗业务结构明显改善。医联体组建后,区属医院的手术量特别是高难度手术量明显上升,床位的利用率也显著提高。

3、优质资源下沉,居民、医务人员获得感增强。医联体的组建使大医院选派专家基层出诊、开展带教培训成为常态,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给予区属医疗机构全方位的支持。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带动一方面有利于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发展,在技术能力等方面给予医务人员更多的提升机会,医务人员的获得感增强。另一方面医联体组建后,三级医院派驻部分专家基层出诊,使得居民可在区属医疗机构享受到与三级医院的同质服务,大大缩短了排队和等候时间。此外,联合体内部的专家号源定向对徐汇居民开放、区域双向转诊平台的建立、中心医院“徐汇云医院”的开设等,使得一、二、三级医院之间转诊更加顺畅,实现了平台预约检查、优先住院手术的落实,居民获得感显著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对照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市民群众日益增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差距。

1、医联体运行机制尚不成熟。医联体是跨所有制、跨系统的体系,至今还没有可借鉴的成功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和固化。比如理事会的运行机制,二级医院与区卫计委、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和协调机制,医联体内流动人才的薪酬和激励机制,医联体愿景分享和互动机制等。

2、居民对区属医疗机构诊疗能力认同度不高。调研中发现,医护人员对医联体和分级诊疗政策的知晓率较高,但很多群众并不知道医联体及分级诊疗的确切含义,对医联体建立后中心医院、八院诊疗能力的快速提升并不知晓,对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长处方和延伸处方、预约转诊等政策在不同社区的居民中认知差异较大,尤其是经常在社区就诊的未签约对象、不经常到社区就诊的中老年病人、患有慢性病的在职人群的知晓率更低。居民看病就诊主要找大医院,维持治疗配药主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自主选择就诊比例较高,转诊的依从性和就诊率较低。

3、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尚不完善。同一医联体内的一二三级医院反映,在双向转诊、医务人员流动、医疗技术互通等方面得不到信息化的有效支持,特别是医学影像、检验结果乃至转诊信息都无法通过平台获取,给医生和病人都带来很大不便。

4、政府财政投入低制约区域医疗中心发展。徐汇区对区属公立医院的投入一直低于全市中心城区的平均水平,且差距仍在拉大。据了解,2005年徐汇区区级医院财政投入占卫生事业经费比例和占医院总支出比例略低于中心城区平均水平,但到2015年两项指标几乎排在中心城区的末位。长期的低投入延缓了区属公立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体系建设、医院基本设施维护更新,制约了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和发挥。

三、对策和建议

医联体作为区域内三级医院与区属医疗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是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就医格局的有效举措。为促进我区医联体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作用,结合调研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统筹协调,提升医联体能级在医联体初步成型之后,要充分发挥理事会统筹协调作用,围绕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这一目标,推动医联体建设由自上而下的“援助式”向内在融合的“共生式”转变。要完善理事会各项制度,细化医联体各成员权责和协调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构建区域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平台,以信息化带动医联体和分级诊疗的业务融合,提高诊疗水平。

2、落实政府责任,强化公立医院投入和管理区政府要切实履行保障职责,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力争财政投入占医院支出的比重不低于中心城区的平均水平。要强化对公立医院的目标管理和公益性考量,确保资金向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便民公益服务倾斜,并弥补改革造成的政策性亏损,支持医联体建设成为上海一流的区域医疗中心。

3、统筹区域发展,加快南部医疗中心建设。医联体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强调区域全覆盖和居民的获得感,而在建中的南部医疗中心是徐汇区-中山医院医疗联合体的未来,该医联体建设要充分考虑南部地区的现状,加强政府各部门对南部医疗中心建设的协同推进,提前谋划南部医疗中心所涉及医院的融合发展,并尽早将大华医院和南部地区的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医联体建设

4、建立上下联动的医生能力提升机制。医联体建设要统筹考虑医联体内一、二、三级医生的培养,制定出有利于多方互动、各方受惠的机制,促进各级医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业务能力的持续提升。要坚持三级医院支援二级医院(输血机制)和二级医院自身人才培养(造血机制)并重,确保学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细化上级医院医生下沉的相关政策并有效落地、务求实效,鼓励下级医院医生定期到上级医院“回炉”进修。

5、强化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宣传的针对性。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找准目标群体,聚焦医联体和分级诊疗能解决居民就医“痛点”的措施,有针对性地丰富宣传方式,扩大宣传的覆盖面,让居住生活在徐汇的居民应知尽知,提高医联体和分级诊疗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