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常委会会刊 > 16届常委会第41次会议

关于在徐汇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送审稿)

日期: 2021-07-23

 

关于在徐汇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

第八个五年规划

(送审稿)

2021723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六届

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扩大)会议上

 

全民普法是促进全民守法、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2016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在市法治宣传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徐汇结合区域实际,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之中,作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区委区政府率先垂范,通过加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学法用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以法治政府建设引领全社会自觉守法,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依法治理活动,推动本区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2016-2020年)顺利实施完成,全民普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深入落实,普法资源供给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全民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为四个徐汇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融合的典范城区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20212025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上海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也是本区迈向卓越徐汇,典范城区新征程的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也要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在普法的精准性方面,还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精细化的具体措施,在普法的覆盖面上,还需更多关注年轻群体、新领域、新职业,在普法的形式上,还存在对传统惯性方法和路径的依赖,在普法有效性方面,还缺乏科学的评价和引导机制。

卓越徐汇建设,需要法治软实力的保障,典范城区离不开市民良好法律素质的习得和养成以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全社会自觉,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恪守契约、敬畏规则的文化传统,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理性、宽容、平和的良好社会心态等深厚的法治文化土壤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好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根据全国及本市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的要求(本市的八五普法规划尚未正式下发),结合徐汇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开创新时代普法工作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徐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准确把握新时代普法工作要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依法治理,为全面深化法治徐汇建设、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使徐汇成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范例夯实法治基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开启迈向卓越徐汇、典范城区的新征程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2025年,全民普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精准的实施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健全的责任体系基本形成;全社会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明显提升,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逐步形成;普法服务保障城区打造创新策源引擎、产业经济高地、人文城市样板、治理实践范例发展目标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水平有效增强,全民普法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群众美好生活新需求;坚持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把普法工作融入依法治区工作实践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之中;坚持系统全局思维,统筹普法资源、力量、载体、路径;坚持科学精准实施,着力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紧跟时代、守正创新、提质增效,服务保障卓越城区建设。

二、突出普法重点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充分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深刻把握精神实质、核心要义。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列入党校重点课程,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模范实践。积极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向面上拓展、向基层延伸,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深入学习宣传宪法

在全社会深入持久地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宪法基本内容,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阐释好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强化全社会对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法治认同、情感认同。加强国旗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强化国家认同坚持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深入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推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向基层延伸,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用庄严的仪式感,弘扬宪法精神。

(三)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等与人民美好生活密切相关之法

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法干警、行政执法人员和法律服务队伍教育、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的必训内容;深入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活动,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把民法典学习宣传纳入行业、单位、社区普法工作总体安排,通过公益课程、知识解读、以案释法、发放读本等多种形式普及民法典,确保公民至少接受一次民法典学习培训,确保每户家庭至少有一本民法典读物。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扫黑除恶、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毒品预防、劳动保障、野生动物保护、个人信息保护、防治家庭暴力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大力宣传相关法律规范,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

(四)深入宣传与推动本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之法

继续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基本任务,强化十四五期间制定和修改的法律规范的宣传教育。围绕实施国家、本市重大战略,广泛宣传有关新发展格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五型经济、城市数字化转型、高水平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广泛宣传有关平等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助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竞争力等,大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助力打造国际消费之都目的地、发展四大产业集群等区域发展目标相关的法律规范。

(五)深入宣传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之法

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法、反恐怖主义法、生物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组织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适应更高水平平安徐汇建设需要,深入加强惩治和预防犯罪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围绕社区管理服务、城市有序运行、道路交通安全、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组织规范运作等基层治理重点难点,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推动守法普法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六)深入宣传党内法规

弘扬党章精神,大力宣传党内法规建设发展历程,宣传党领导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成果,使广大党员、群众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深刻认识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同属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同属国家治理体系,本质和价值上的一致性,深刻认识党作为执政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以党章、准则、条例等为重点,加强党内法规的宣传教育,将党员学习掌握党内法规的情况作为各级党组织考核、党员评价、入党考察的基本内容,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牢固树立规则意识、法治意识,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法律规定,自觉远离违法违纪红线。

三、落实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一)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

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重点抓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认真落实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区委党校(行政学院)主体培训等国家工作人员学法渠道。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分级分类明确领导干部履职应当学习掌握的法律规范,以学促用;强化岗位实践养成,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衡量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促使知行合一,使领导干部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坚持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承诺公示、就职宣誓等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状况评议制度,探索公开述法,接受群众监督。推进领导干部旁听庭审制度常态化落实,十四五期间,领导干部至少参加一次庭审旁听,执法单位的领导干部旁听庭审不少于三次。依托公务员大课堂人大代表讲堂等,加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日常法治教育。

(二)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围绕高品质建设教育强区,立足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整体水平。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宪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培养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观念、公民意识、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教研工作,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分龄法治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组织开展针对性的适龄普法,组织编纂普法分级读本、绘本等。加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培养,引进同时具有法学、教育学教育背景或职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法治课程授课质量。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为法治课程教育提供教案制作与备课顾问等。

完善家庭、学校、社会相衔接的协同育人机制,落实校外法治辅导员制度,鼓励政法机关与教育部门、学校合作开发青少年法治教育项目,鼓励法律工作者、法学院校及研究机构以各种形式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探索高等法学院校为高中生提供法律课程的慕课。依托家长学校,常态化开展家长法治教育,为青少年法律素质的养成缔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开展针对性法治教育

加强社区两委成员的学法用法,将法治教育纳入社区工作者全面成长计划,提升居委承担法定任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物业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小区业委会成员等社区管理与服务、公共事务相关人员的法治教育。适应行政处罚权下沉,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和从业人员的法治教育,探索对互联网营销人员、网络主播等自由职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开展法治教育的有效渠道。根据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来沪务工人员等群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大力吸纳掌握手语技能、具有外文专长的人才加入志愿者队伍,做好对特殊人群的普法宣传。继续完善法律进社区、进企业、进园区、进楼宇、进工地、进公共空间等普法路径,扩大普法覆盖面。

四、深入推进多元化普法,着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精准性

(一)推动国家机关普法责任主体精准发力

推动国家机关围绕职能职责,通过内容解读、案例分析、热点回应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据以履职的法律规范。推动全过程普法,将普法责任落实到岗,渗透到司法、执法、管理、服务、行政复议、争议解决等各个环节,把办案、办事过程转化为精准普法过程,让群众在与国家机关打交道的过程中感受到法律的正确实施。明确街镇属地化普法职责,推动全域普法;加强条块联动与协作,推动市、区国家机关普法资源在基层落地。

落实以案释法制度,深入开展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行政复议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活动,在案件受理、调查取证、法律文书撰写、法律裁定执行、法律服务提供等法治实践各环节中加强普法。加强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发布工作,形成定期向社会发布典型案例机制,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引导、规范、预防与教育功能。培育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等以案释法品牌。

没有具体执法司法权的国家机关、承担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部门,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向管理对象、服务对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普法融入各项服务管理之中。

(二)强化普法的人民主体依托

坚持普法为民,积极回应满足群众法治需求,做好群众家门口的普法,鼓励各街镇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邻里汇邻里小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学校、小区活动室等现有的公共场所和设施,通过播放法治宣传教育公益视频,张贴法治宣传海报,开设法律书屋、法律图书角、法治讲座、法律咨询室等方式,确保每个居民区至少有一个可供居民阅读法律书籍、学习法律知识、寻求法律帮助的公共场所。

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把听取立法意见的过程变成普法的过程。发挥居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在普法中作用,强化居委会作为法定基层普法组织的普法责任担当,积极为居委会开展基层普法提供支持。发现和鼓励更多有社区情怀、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水平、有群众基础的社区能人加入普法志愿者队伍。

(三)拓展新技术新媒体普法

推动普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新技术为各类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画像,精准推送个体关注和需要的法治内容,开启定制化、个性化普法时代。发挥区融媒体中心的作用,健全完善覆盖全区报、台、网、微、端的全媒体普法网络。积极为国家和市级媒体开展公益普法提供更多的基层法治资讯、新闻素材、普法素材等内容。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的制作,通过二维码附载等方式扩大投放范围。开展云端课堂、线上直播、微信答题等多种形式的基于互联网的普法活动,走好全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

(四)构建更有效的普法生态系统

加强传播学、社会学理论在普法实践中的应用,推动从普及法律到传播法治的跃迁,从单向传播到多级传播、矩阵传播的转变,打造组织、群体、个人互为受众、互为传播者、互为传播源的法治传播生态系统。创新普法内容,提升普法作品的质量,从源头上优化资源供给,完善区普法资源库,打造普法资源供给的中央厨房,加强普法资源的集成与分享,实现质量过硬、数量翻翻。重视人际传播,注重个体角色丛的多维度法治教育,发挥角色丛的多向传导效应,使每一位守法的市民都能成为行走的普法教材。

五、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推动实践养成

(一)以法治政府建设牵引示范全社会学法用法

持续锻造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金字招牌,强化政府的守法自觉,培养和提升公职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形成社会导向。规范行政决策,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作用,全面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强化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制度。打开政府大门,持续举办政府开放日活动,邀请群众到政府各部门,亲身体验感受法律法规政策的具体实施。

(二)以基层依法治理提升群众学法用法获得感

坚持用法治思维引领社区治理,深入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困扰群众的实际问题作为创建工作导向,提升社区自治、法治、德治、共治水平;发挥全国民主法治创建示范社区以及市、区重点培育单位的示范效应,以点带面,以群众看得见的成效激励基层普法依法治理的深入推进。

实施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培训、考核和动态管理,提升法律明白人对身边群众的影响力。探索开展面向家庭的普法主题实践活动,将守法作为最美家庭评选的重要参考指标,建设模范守法家庭。

完善社区协商议事模式,以软法治理的成效推进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推行居民公约法治审核、法律顾问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镇、矛盾不上交。发挥社区法律顾问的作用,推进社区法律顾问更广泛地参与基层普法依法治理。

(三)以各行各业依法治理增强全民法治意识

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与推进依法治理等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把公民法治素养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融入文明创建、法治示范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从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垃圾分类习惯、制止餐饮浪费等日常生活行为抓起,提高规则意识,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养成守法习惯。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正义可期待、权利有保障、义务须履行,引导全社会树立权利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纠正法不责众、滥用权利、讲不讲法、遇事找关系等思想和行为。

引导和支持各行业依法制定规约、章程,加强行业自律,推进业务标准程序完善、合法合规审查到位、防范化解风险及时、法律监督有效的法治化行业治理。

深化依法治校,推进各类学校健全制度体系,重点落实校园欺凌防范、师生法治教育、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等。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规范管理,推动法治副校长全面参与依法治校。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依法管理。

深化法律进企业、进园区、进楼宇、进工地,落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创业指导,覆盖全生命周期,推动企业合规建设,提升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防范法律风险,依法处理劳资关系的能力。

深化法律进网络,加强网络企业、网络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培育引领体现公序良俗的网络伦理、网络规则,支持引导他们依托经营、使用的网络平台,开展普法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民法治意识。重视互联网上各类亚文化、饭圈的正向引导,使其符合法治要求。

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专项依法治理,开展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法治教育和引导,促进全社会在应急状态下依法行动、依法办事、依法维护社会秩序。

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濡养全社会守法自觉

(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为市民提供可漫步、可阅读、可体验、有教育意义的法治文化公园、绿地、场馆等。完善徐家汇法治文化公园等现有品牌阵地的功能,提升法治文化承载力。打造一批与街区业态、生态、形态、文态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街区。立足区域实际,推广小微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嵌入、功能叠加等方式,依托徐家汇商圈T20连廊、南站广场等公共空间,水岸汇、邻里汇等服务平台,城市家具、小区公共设施等实物载体,打造法治文化墙、微景观、长廊步道、法治图书角等,推进小微阵地在居民区的覆盖,确保每个居民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达到无处不在、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丰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活动、作品

开展探寻法治文化之美活动,引导群众在寻找和感悟法律语言之美、衡平之美、扶弱之美等外在和内涵美好的过程中,领悟法治精神。坚持内容为王,深入开展一线绎法品牌活动,重点提高传播力、参与率。鼓励在司法、行政执法、行政服务等方面积极打造法治文化品牌活动。通过社会角色赋予、动漫设计、表情包制作等多种形式,不断挖掘本区普法卡通形象代言幸运法博士的法治文化传播载体优势。引导激励各类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推动高质量法治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将法治元素融入到书法、绘画、剪纸、动漫、摄影等艺术创作中,不断丰富发展法治文化作品形式,增强法治文化渗透力、感染力、影响力。深入参与上海法治文化节,推动法治文化细胞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三)推进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价值引领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重视发挥道德规范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强化法治文化的价值导向。传承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理念,弘扬善良风俗、家规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内涵,用良好的道德风尚营造全社会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充分利用徐汇法治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丰厚底蕴,组织开展法治历史文化、红色法治文化的研究阐发、展示利用、宣传普及、传播交流等活动。

把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融入精神文明创建、道德模范选树等活动,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美德善行,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四)加强法治文化对外传播交流

以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为着力点,突出对外宣传徐汇打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的重要举措,宣传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全国普法先进五连冠城区的实践成果,支持和引导区域内法律服务机构参与国际性、联盟性跨境法律服务协作,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涉外法律服务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对在沪境外人士的法治宣传,引导其遵守我国法律,保障其合法权益。鼓励涉外专业服务团队参与法治文化对外传播交流活动。

七、加强组织保障,推动新时代普法工作全面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更加注重系统观念,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普法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各级党委要定期听取普法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发挥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的作用,加强不同领域普法统筹协调机制建设,切实做好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指导推进、督查落实工作。

(二)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

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健全完善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制定、备案、公示制度,细化普法内容、措施等。持续深化普法责任制履职报告评议制度,十四五期间实现对全区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制履职评议工作全覆盖。促进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加强本系统本行业单位人员学法用法,加大对管理服务对象普法力度。

推行向普法责任单位发送工作任务提示单,专项普法跨部门会商协作,普法活动效果预判等工作机制,实实在在地提升普法实效性。对普法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落实普法责任制不到位的,普法主管部门应当发出普法提示函或建议书,必要时进行约谈,提出整改要求。

(三)完善工作保障

加强能力建设,强化对普法骨干、普法志愿者队伍的系统培训,五年内完成区、街镇、社区普法工作人员轮训。推行普法法律顾问制度,将法律权利义务精准传导给群众,准确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发挥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社区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在行业、基层普法中的作用。完善法治宣传教育专家咨询制度,加强对法治传播规律和全民守法规律的基础理论研究,及时开展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的应用性、对策性研究。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从人员、经费、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推动各类法治资源向基层下沉。激发基层活力,鼓励基层开展差异化探索,及时发现、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对街镇司法所、居委会开展普法工作的指导支持力度,将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充实到普法工作一线,提升司法所普法工作水平。将居委会履行普法法定职责的情况作为衡量地区普法工作水平的重要参考内容。

加强经费保障,根据实际工作需求确定法治宣传教育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普法工作,加强规范和管理。

(四)强化考核评价

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普法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验收,加强检查结果的运用;加强规划实施动态监测和日常指导监督,支持人大加强对全民普法工作的监督和专项检查,督促各项普法任务落到实处。将普法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区级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平安建设、文明创建、市域治理等考核评价内容。健全激励机制,按规定表彰奖励普法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