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常委会会刊 > 17届常委会第1次会议

关于本区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及2022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日期: 2022-06-22

 

关于本区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

完成情况及2022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在2022620日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

徐汇区生态环境局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21年,十四五开始新的篇章,我区牢牢把握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总要求,有序推进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环境保护数字化水平,推进行政审批一网通办,积极参与城区管理一网统管,创新环信码管理应用,完善智慧环保体系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能级进一步提升,空气、水、土壤环境各项指标表现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高,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

一、2021年环境质量状况

(一)空气质量状况

全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截至12月底,徐汇区分区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PM2.5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同期31微克/立方米下降9.7%PM10浓度45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同期41微克/立方米上升9.8%。大气环境质量(AQI)优良率为92.1%,较2020年同期89.3%上升2.8个百分点。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全区11个市考断面达到II类水1个,达到III类水8个,达到IV类水2个,考核断面保持达标率100%,稳住2020碧水保卫战战果。各考核断面主要指标溶解氧平均浓度6.30mg/L,较去年同期上升3.62%;氨氮平均浓度0.48mg/L,较去年同期下降12.73%;总磷平均浓度0.12mg/L,较2020年同期下降14.29%

二、2021年环境保护目标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推进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我区首例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案例

根据《上海市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沪委办发〔201714号以及《2021年上海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沪府办发〔202121号)的工作要求,《徐汇区2021—2023 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被列入徐汇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议题。作为我区首例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案例,文件起草过程历时一年,经过了框架研究阶段、系统编制阶段、征询完善阶段、公众参与阶段四个阶段。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相关公众代表列席区政府常务会,并最终通过审议,圆满完成了徐汇区首例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的会议开放活动。全面推进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60个项目,其中44个市级项目启动44个,已完成8个;16个区级项目启动16个,已完成2个。已启动和已完成项目占比100%

(二)编制发布并启动生态环境十四五专项规划

充分结合我区现有工作基础和大调研成果,总结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编制完成并发布区域十四五生态环境专项规划。全面落实启动了十四五规划,3个类别16个指标稳步推进。

(三)有序推进碳排放达峰工作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开展我区“碳达峰”相关工作。一是开展碳达峰相关内容培训。邀请环科院、建科院等专业单位开展讲座,了解碳达峰工业、建筑、能源、交通等领域具体工作要求。召开徐汇区2020年碳排放报告及2021年碳排放监测计划会议,进一步掌握了企业能耗及碳交易情况。组织参观调研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了解碳排放交易市场情况。二是细化碳达峰相关工作要求。积极与区发改委和区商务委沟通,协调落实低碳社区创建等碳达峰工作资金。完成《徐汇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三是重点推动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创建低碳实践区。华泾、斜土等4个街镇7个小区争创低碳示范社区工作,成为全市参与社区最多的区域,并成立徐汇区低碳社区联盟,形成具有徐汇特色的低碳发展体系和全社会共同推进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四)聚焦三大保卫战,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1、打赢蓝天保卫战

一是不断加强工地及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定期召开区工地扬尘控制大会、扬尘联席办例会,每月开展工地及道路巡查工作,联合城管等部门开展工地环信码评分工作。加大龙吴路联合执法队运行执法管控力度,2021112月,共检查大型运输车辆34784辆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746辆次,共计罚款146400元,罚分1035分。推进《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规范》发布实施工作,根据区市场监管局及专家评审要求,编制形成了实用、高效的扬尘监管操作手册。

二是积极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推进我区14家涉挥发性有机物工业企业治理工作。目前,11家工业企业已完成治理,3家工业企业正在根据专家意见落实相关治理措施。结合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安装要求,持续开展5家涉VOCs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监管工作。推进我区35家汽修企业提标治理并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目前全部汽修企业均已完成自查工作,正在进行水性漆更换及喷漆设施改造工作。

三是规范餐饮行业监管。开展了餐饮行业油烟气在线监测和第三方监管工作。推行餐饮行业环信码精细化监管,开展重点区域集中整治。继续在田尚坊及天钥桥路段南丹大楼餐饮聚集区开展集中治理,召开度餐饮油烟管理先进表彰大会,督促餐饮企业、物业落实油烟治理措施,推进餐饮环信码评价体系的建设。

四是落实秋冬季及重要会议期间空气质量攻坚。通过政企协商,结合我区企业分布及运行情况,制定2021年重污染天气减排方案及清单。秋冬季及重要会议期间,建立短信、微信群等多种信息沟通渠道,认真落实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和减排工作。另外,针对上师大国控点周边一公里和三公里范围内,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工业以及工地、汽修、干洗、加油站、餐饮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落实污染防治措施。

五是加强氮氧化物管控工作。持续加大对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和龙吴路重型柴油车的监管力度,通过加大路检路查、入户检测、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测等方式,提升机械、车辆所有者环保意识,加强设备维保,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021112月,共开展柴油车路检路查2168辆,超标14辆,处罚2800元。检查非道车辆834辆,处罚5000元。

2、打好碧水保卫战

一是突出,全面加强水环境污染源头监管治理加强源头管控,完成全区入河排污口排查,建立一口一档,并形成常态监管机制,针对问题排口逐个销号。对沿河工业企业开展全覆盖动态监管,确保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从源头杜绝河道污染。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确保发热门诊医院和隔离点的污水处理措施有效到位。结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会同区水务部门,对餐饮企业废油废水排入雨水井问题进行监管。全年共开展5批次联合执法,对超标的1起监测移送区水务局处理。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开展推进市管泵站调蓄池建设,配合推进龙华、长桥污水厂调蓄功能改造。

二是突出,全面提升水环境智慧监管能级。发挥区内28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个浮标站效用,完成9个泵站放江监测小微站建设,推进区内国考站点以及哨兵站建设,不断完善水质监测全天候、全河段、全覆盖网络,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开展水境智理场景建设,助力水环境一网统管。持续开展无人机、无人船与人工巡河相结合的巡河模式,建立应用河道立体巡查监测系统2021年全年共完成地表水监测数据6662个,持续开展巡河100次,提交日报98份,周报52份,月报12份,督办单396份。

三是突出,全面提升水环境生态健康质量。2021年借助市环科院专业技术,结合徐汇区河道水环境特点与实际,在全市率先开展徐汇区河道水环境健康指数评估试点应用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探索构建具有中心城区河网水系特征的河道水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认清徐汇河道水系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状况,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支持,探索河道生态治理的徐汇范式,该课题获得健康上海行动优秀案例,为蒲汇塘等河道水岸秀带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3、打好净土保卫战

一是优化完善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依托区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部门进一步打通地块土壤环境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扬尘控制、如期供地、后期管理等难点堵点,实现宋园路北块地块淋洗修复达标,推进长桥污水厂地块社租房项目如期供地,持续落实华泾工业园板块后期管理措施到位,保障我区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二是紧紧围绕“5+1+X”,保障土地安全利用。“5+1+X”重点收储、征收地块为重点,积极开展收储地块土壤环境场地调查监管和组织评审相关工作,结合全区土地管理,组织开展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修复的评审工作。累计完成10个地块(12个项目)的土壤调查、评估、修复项目归档和备案,确保西岸金融拓展区板块等重点项目地块净土出让,助力区域环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区域重点建设用地(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一商)安全利用率100%

三是严格执法督促整改,形成长效化监管模式。通过场地现场踏勘、逐项对照执法要点、核实台账资料等方式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全年累计检查土壤重点监管单位1个(全覆盖)、企事业单位4个、土地使用权人4个、从业单位8个、土壤环境修复工程1个。

四是先行先试,创新引领全市监管模板。通过精细化、科学化、社会化等创新监管手段,进一步提高土壤管理效能。开展无人机航拍科学化监管,对尚处于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中的地块进行航拍,确保名录中的地块未开展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施工作业。对已完成场地调查和修复的地块开展全覆盖现场巡查,确保后期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无二次土壤污染的情况。

(五)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区域环境安全

1、建立内部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管理机制

依托局应对新冠疫情防控小组,落实本部门环境安全事项。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值班值守工作,确保应急电话24小时畅通、应急队伍24小时全天候待命,各岗位高效运转。严格开展离沪人员申报制度,实施返沪后核酸检测制度。指导干部职工严格按照防护规程做好自身防护。

2、全力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一是开展医疗废物统计及安全处置检查。建立有发热门诊医院及隔离观察留置点医疗废物每日统计台账,加强对各医疗机构特别是6个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和9个隔离观察留置点的医疗废物监管和指导,配合区新冠疫情防控办定期开展隔离点执法检查。

二是整合资源,确保固体医疗废物的规范转运和处置。积极协调隔离观察留置点与各医疗机构,特别是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的联络对接,确保医疗废物及时、有序、高效地转运至隔离点。

三是确保医疗污水达标排放和污水运输环节安全。全面排摸区内6家发热门诊的医疗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消毒工艺现状、处理能力和实际处理量、排放去向等情况,指导各医院参照相关工作要求对污水和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排摸区内临时隔离场所,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和消毒措施落实到位,并在7家医院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动态掌握数据情况。

四是积极开展医疗废物最后一公里收运管理模式。根据本市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定时定点收运要求,为解决小型医疗机构医废按时收运困局,打通医废收运最后一公里,委托第三方收运单位开展医废最后一公里收运项目,在嘉会国际医院设立集中转运点,并通过科学统筹资源、合理规划收运路线、强化收运人员培训等方式,落实小型医疗机构的医废不落地规范处置。

3、严抓固体废物监管工作

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存量点位清理工作以及生态环境部疑似问题交办函问题回头看,防止问题回潮。积极开展危废、一般工业固废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我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列入现场检查范围的152家产废单位均达标,其中7家重点产废单位全覆盖。配合市级部门开展危险废物规范管理工作课题及一般工业固废现场调研工作。

4、提升辐射污染源监管及环境应急事件处置水平

进一步规范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转让审批、放射源备案和现场执法行为。2021年共开展对核技术利用单位现场检查97户次,其中双随机检查38户次、放射性物品运输检查3户次、现场许可核查56户次。办理各类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56家、完成IV类、V类放射源转让审批3户次、备案6户次。完成放射性同位素安全检查专项行动,对12家从事销售和使用IV类、V类放射源的区管核技术利用单位全覆盖检查,进一步消除辐射安全隐患。开展区重点风险源单位环境安全大检查。组织开展了2021年徐汇区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演练和应急拉练。

5、创新载体,信访矛盾化解进一步提速规范

依托自建信访处理系统平台,对接环保综合业务平台,形成信访一网通管,建立健全信访三级责任制,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案案有过程的常态化监管模式。坚持分级分类处理,着力将我区餐饮油烟和噪声两大主要类型信访矛盾管得住、管得好、少反复。截至20211231日,共收到投诉件877件,其中12345热线856件,信访件21件,及时处复率100%。确保30天信访处复率达100%

(六)深化环境审批制度改革,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级

1、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一是探索建立餐饮选址负面清单。为落实放管服要求,对餐饮项目不再要求办理环境影响审批手续。徐汇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借助全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系统优势编制了徐汇区餐饮选址负面清单,直接列出了楼上居民,楼下可能开设餐饮项目的详细地址,并在随申办市民云手机APP徐汇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上线,方便餐饮业经营者事先查询。区行政服务中心各办事窗口对涉及清单的餐饮项目事先进行劝阻,在源头上控制了污染,避免矛盾发生,也优化了营商环境。

二是探索审批事项流程再造,最大限度缩短办理时限。根据区审改办要求,对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辐射安全许可证、夜间施工审批等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了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即办件比例和缩短法定事项比例全部100%,最大限度缩短了办理时限。为了方便企事业单位办事,我局审批办事窗口实行预约制,根据不同办事类型匹配不同经办人员和办理时间,保证行政许可的办理质量。

三是部门互联互通,探索信息共享模式。为进一步及时获取企事业单位开办信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和矛盾。我局与市场监管局开展信息共享,通过区一网通办系统每天导入区市场监管局的企业信息数据库,获取我区餐饮企业各类信息,便于我局执法人员查询和开展各类监管。同时每周对新开餐饮企业进行推送,排查污染和矛盾隐患。

四是加强了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2021年共有295个建设项目完成了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对降低等级备案的环境影响登记表予以公告无效。对今年投入调试期或完成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按照一般项目20%、重点项目100%的比例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共对24个调试期内的建设项目开展事中监管,对4个重点项目、20个一般项目开展事后监管。对2020年度内新备案的建设项目以不低于10%的比例开展现场检查,已对其中68个建设项目开展事后监管工作。

2、创新执法方式,提升环境执法效能

一是服务式监管,环信码助力精细化治理。以环信码为核心,深入开展餐饮、汽修、建筑工地等行业环境信用监管,依托互联网+”环境信用监管平台,突出分类分级奖惩并举,精准投入监管执法资源,提升监管执法能效,企业环境信用及行业环境监管效率明显提升。

二是以战促学,执法大练兵推动执法效能提高。以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为契机,坚持环境执法工作精准发力、精确打击、精细管理,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坚持将执法大练兵活动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以练促学,形成热情高涨的大练兵氛围。执法人员积极参加市环境执法总队组织的大练兵知识竞赛和现场执法技能比武,荣获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6人获优秀个人,2人获现场执法技能比武优秀个人。

三是规范执法行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现场执法规范使用移动执法系统和执法记录仪,现场执法和案件办理全程实时留痕、全过程。细化和完善本系统的工作制度和措施,引入签约律师参与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落实局长办公会议和局党组分开讨论、审核制度。2021年,立案审核40户,责令改正文书审核43件,事先告知8户,听证告知17户,行政处罚21件,处罚金额170.6318万元。

3、以质量为抓手,提升环境监测能力

一是完成监测站全生命周期管理手册建档。梳理各个层面的工作职责、人员分配、岗位分布和岗位职责,理清工作流程,建立工作架构,完成《徐汇区环境监测站全生命周期管理手册》建档工作,为后续的环境监测岗位职责和编制动态调控使用管理打下基础。

二是落实大环境和污染源监测在线监测任务。根据年度市区两级生态环境监测计划及要求,落实大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工作任务。2021年截至1231日,大环境监测方面,共取得各类大环境监测数据14723个,污染源监测数据11893个,信访矛盾监测数据620个,全年审核各类在线监测数据约2155万个。编制定稿《2016-2020年度徐汇区环境质量报告书》。

三是严抓第三方检测机构质量控制。对辖区内承担环境监测政府采购任务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和运维机构开展日常监管。通过平台核查、现场检查、盲样考核、实样比对、报告核查等方式,抓好质量控制,确保数据准确。

四是源头控污,开展重点污染源排放企业抽检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加强对一类污染物排放企业和重点地区风险源企业的监督管理,把好在线监测数据二级审核关,适时开展三监联动。对2020年(上年度)核发排污许可证(截至20201231日)的单位开展自行监测监督检查,做到全覆盖。

五是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区级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探索开展区级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填补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局地化精准预报的空白,以满足高质量精细化环境管理的需求。以天平街道为试点,对该区域内未来一周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预报,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数据模型为基础,符合区内空气质量变化特点的徐汇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

六是推进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智能化。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进一步建设上师大国控点、徐家汇公园和华泾养老院市控点周边37个小微站。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区道路扬尘市、区两级监测点位网络布局,为一网统管扬尘治理场景应用提供助力。依托据一网统管扬尘治理场景,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镇通过汇治理小程序参与扬尘污染源巡查及扬尘管理工作。开展走航监测工作,在全区及区区交界处分时段对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氮氧化物和恶臭指标进行走航监测,初步实现快速响应、精准管治。

(七)紧抓宣传节点,多渠道普及生态文明理念

一是聚焦生态环境热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紧抓宣传节点。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开展宣传活动,策划鸟汇水岸观鸟摄影大赛、绿色生态主题沙龙、环保夏令营等宣传活动。全年举办各类活动和讲座12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宣传品300余个,线上线下共5千多人次参与。深入挖掘汇宝带你生态游品牌效应。选取邻里汇、邻里小汇、社区花园、低碳花园等100个微心愿点位,在六五环境日活动上点亮100汇宝带你生态游绿色低碳微心愿。打造具有徐汇区特色的低碳宣传活动。开展了第二届无用之用?低碳环保创意特展作品征集活动;以低碳生活,绿建未来为主题,进一步传播低碳节约、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推进绿色创建工作。共选取7个社区参与创建市级低碳社区创建、4个社区参与创建市级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试点示范社区,新增区环境教育基地1家。

二是深入开展法律宣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要求。根据《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中披露的生态环境典型问题,编制普法宣传手册(涉及汽修、非道路机械、干洗行业,危废,排污许可证五大类),在帮扶执法中,向企业送达、积极宣讲,引导其加强制度建设,积极防范化解环境风险,让企业负责人从心底留存一张守法清单。组织《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新《固废法》、《上海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等新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环境监管队伍依法行政能力。

三是推进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在区环境监测站设置实验室参观、科普宣传栏、海绵城市微缩版海绵屋顶等场景,还可以通过VR眼镜体验生态环保知识科普。全年共接待区政协、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街道环保联络员、湖南街道居民、爱环保公益学生等10批共111人次参观。该公众开放项目参与了上海市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亮出极具徐汇特色的公众开放名片。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2年主要目标是:根据十四五规划,做好推进落实工作。全区重污染天气持续减少,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PM2.5不高于35微克/立方米,AQI优良率力争不低于85%,加强对臭氧和氮氧化物的监控。完成年度水污染防治计划考核任务,进一步提升水环境,确保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全区III类水以上断面比例力争达到70%,水生态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项工作任务,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继续保持100%

一是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和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以卓越徐汇指标体系为目标,持续降低PM2.5浓度,推动解决臭氧污染,提高AQI优良率,不断提升地表水I-III类水体比例,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确保区域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深入打好8个标志性战役,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

完善我区碳达峰工作方案,排摸我区碳排放基本情况,全面推进低碳示范区、低碳社区创建工作。推进落实低碳实践区创建工作。积极配合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工作,督促我区涉及碳交易的6家企业完成履约责任,探索我区碳普惠政策。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根据2021-2023年上海市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方案的要求,逐年推进我区8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坚持推动我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探索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加入项目能源结构、能源统计和计算碳排放等指标,统计碳排放量。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智能感知网络建设。包括在线监测和走航监测等,进一步完善我区实时监管网络,为非现场监管、环境质量攻坚和环境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工地及道路扬尘污染控制。依托扬尘联席会议机制,通过环信码评分、联合执法、第三方监管和积尘监测等方式,紧抓扬尘治理。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进区内14家涉挥发性有机物工业企业综合治理工作,对35家汽修企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强化移动源多源头监管。通过路检路查、入户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检抽测和加油站监管等手段,进一步管控氮氧化物排放量。突出水生态,守牢生命线十四五期间贯彻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障三水统筹的工作要求,在持续改善水质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心城区水生态保护评估体系和实施路径。加强企业水环境安全监管。应对疫情常态化防控,加强医疗机构污水排放监管。开展排口排查智慧监管。依托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制度,优化完善土壤环境调查修复机制。开展场地调查、修复工作全过程监管。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项任务目标,开展土壤法专项执法检查。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项工作任务,保持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继续保持100%

三是深化放管服,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重点项目在我区落地。完善排污许可证全过程管理,进一步加强排污许可证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审批服务水平,不断创新审批服务措施,减少审批时限,优化服务水平,加强项目许可质量控制。探索有效执法机制。强化执法机制,加大普法力度,创新执法手段。形成具有徐汇特色的环境执法工作形式。不断推进大数据和“环信码”应用,拓宽徐汇区环保综合业务平台使用范围,实时掌握信访办理处理最新进展。进一步推广环信码应用。结合环信码试点工作,推进重点区域的建筑工地、餐饮油烟和汽修企业污染问题的高效处复,进一步提升市民满意率。持续深化“一网统管”建设。完善大气智理水境智理建设,适时开发新治理场景提升管理工作能级,不断开发新处置流程,提高流程闭环率和处罚率,探索建立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

四是提高信访和12345热线处复满意度。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理念贯彻落实到为百姓解决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热点和难点问题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参与感、归属感和成就感。重点围绕提升信访满意率,探索建立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坚持信访定期分析制度,加强对热点和难点生态环境信访问题的探讨。群众事、无小事,对涉及群众身边生态环保重点问题,坚持领导包案,提高群众满意度。确保做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先行联系率和按时办结率100%,信访处理率100%;重点信访件的30天结案率≥80%;居民满意率力争达到70%以上。继续执行三级审核制度,提高信访处复质量。

五是提升环境应急能力,维护区域环境安全。切实做好重点风险源单位精细化管理。切实抓好企业在结构调整、关停搬迁过程中的环境安全管理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产生二次污染和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完善现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继续推动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及修订工作,并予以必要的指导,锻炼和提高局系统应急处置水平。狠抓严管固废危废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常态化的疫情防控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继续深化我区危废医废最后一公里建设。加强固体危险废物管理。继续加强对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的日常环境监管和宣贯工作。坚持做好清废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辐射污染源监管。全面排查辐射安全隐患。继续结合日常工作扎实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做到辐射安全许可证监管全覆盖。提升核技术利用单位工作人员辐射安全防护能力,继续加大对辖区内无证单位的排摸力度。积极推进移动通信基站环评登记表备案工作。

六、推进环保公众参与,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出具有本区特色的宣传产品和活动,逐步实现开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在公众开放活动中以开展业务指导、搭建协作平台为主,充分发挥环保设施、环保志愿者、直播平台等各方资源的协调能力,激发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车日等环保节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各种绿色创建活动,树立品牌影响,加强低碳示范区宣传,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和有奖举报机制,讲好生态文明建设徐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