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常委会会刊 > 17届常委会第25次会议

2024年徐汇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及2025年工作计划

日期: 2025-02-27

 

——在2025年2月26日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

徐汇区生态环境局局长  肖慧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24年,徐汇区坚持贯彻落实各级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惠民,持续深化水、大气、土壤、固体废弃物等领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环境质量状况

(一)大气环境质量稳步向好

徐汇区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PM2.5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40微克/立方米;大气环境质量(AQI)优良率为89.3%。上师大国控点PM2.5浓度为30.9微克/立方米,大气环境质量(AQI)优良率为87.1%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全区12个国市考断面全部达到优III水质标准,其中II类水8个,III类水4个,考核断面达标率100%。考核断面主要指标溶解氧平均浓度7.17mg/L,较2023年同期改善5.75%;氨氮平均浓度0.28mg/L,较2023年同期改善6.67%;总磷平均浓度0.07mg/L,较2023年同期改善12.50%

(三)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

共开展了18个地块的场地调查工作,全部达到环保要求,可安全利用;规划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一商”并且在2024年完成土地供应的17幅地块全部纳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核算,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

二、2024年环境保护目标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关心下,区生态环境局组织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建立上师大国控点空气质量保障“一机制、四行动方案”,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做好落实工作。针对噪声领域,编制区级噪声行动方案及任务清单,完成2个宁静小区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区内水质自动站预警作用,动态掌握水质变动情况。开展河道水环境健康度调查评估试点工作,优化涵盖水质、水生态以及满足市民亲水需求的水环境指标体系。积极开展收储地块土壤环境场地调查监管和组织评审相关工作,保障土地安全利用

2、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9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3%;完成269个生活垃圾投放点的专项更新工作。全区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量实现零增长、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4%,长桥水厂产生的污泥100%全量资源化利用。拆房和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置率达到60%。持续推进“医废最后一公里”运行,确保中小型医疗机构和宠物医院医废48小时收运。厚植“无废文化”,建成包括“无废工厂、无废医院、无废机关、无废学校”等20个“无废细胞”。

(二)坚定不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1、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目前,区内共集聚绿色低碳重点企业120余家,今年总产出预计增长10%。实施“光伏+”专项工程,建成建材大厦、凌云天地、南模中学等一批光伏项目。推进老凤祥“工业上楼”项目。不断推进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创建低碳发展实践区,并重新编制规划环评,为新质生产力预留发展空间。完成徐汇区减污降碳任务清单、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推进21所、天祥两家企业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验收。

2、持续建设高品质生态城市

全面完成“百园之区”建设,新增棠角花园、康健绿苑等6座口袋公园及12座街心花园,基本实现公园绿地3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紧密结合“三旧”变“三新”,推进实施美丽街区“457道路+”工程。全面启动内环高架(徐汇段)、徐家汇商圈景观照明提升工作。开展徐汇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摸清全区生物多样性本底、掌握动态变化趋势。推动梅陇三村和华悦家园成功创建低碳示范社区。结合六五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全国生态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坚持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举办2024年生态环保夏令营活动,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生态环境风险

1、增强城市韧性

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建设,不断提升全区防灾减灾救灾和综合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全区共完成24.32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台风期间,开展河道抢险,市政设施抢修,加固树木、户外招牌,建筑工地安全检查等工作。台风过境后第一时间开展灾情处置和隐患排查,确保安全有序复工。

2、加强环境风险防范

结合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行动,对危废产生单位开展规范化评估、检查执法518家次,并持续开展宣贯。利用“环保管家”,持续开展环保设施设备安全生产排摸检查,形成每季度环保设施动态更新汇总机制,及时掌握区域环保设施运行状况。加强辐射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做到辐射安全许可证监管全覆盖检查。加强辐射应急和预警体系建设,每年度开展辐射安全应急演练,持续推进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

)夯实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支撑

1、制定美丽徐汇建设行动计划

深入推进落实生态环境“十四五”专项规划,3个类别16个指标稳步推进。制订《美丽徐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各相关单位落实《徐汇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制定《徐汇区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方案》、《徐汇区未利用场地管理使用操作办法》、《徐汇区联动处置餐饮油烟扰民问题工作机制》、《徐汇区固定污染源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

2、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持续深化“大气智理”、“水境智理”场景建设。持续完善各类在线监测及智能感知网络建设推广环信码应用形成涉及建设工地、餐饮、汽修、工业企业的分级管理源头防控,数字智能远程监管的动态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全年共开展执法检查2323户次,立案45件,行政处罚26件,累计处罚金额约164.9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14万元;其中汽修企业违规处置危险废物案为重大案件,被生态环境部等三部委联合表彰为2023年度“两打”专项行动表现突出集体。全年共办理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3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件。达成损害赔偿协议5件,赔偿金额147.84万元。

)认真做好督察整改工作

1、全面完成市级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

根据2023年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反馈问题,徐汇区共制定了61项整改措施,对103未利用地块,91处规模以上建筑工地,6重点排污工业企业397家医疗机构,89家汽修企业,21家宠物医院,3064家餐饮企业开展全覆盖检查,并开展执法宣贯和培训指导。制定《徐汇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条块协同能力。

2、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徐汇区定期组织各相关单位对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交办的117件信访件和2件督办信访件开展回头看,督促各项整改任务在约定期限内完成。针对督察指出的建筑工地违规夜间施工问题,徐汇区各相关部门加强审批后执法检查,并开展噪声监测。定期组织各工地开展文明施工宣贯。此外,徐汇区结合督察反馈的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对建筑垃圾倾倒、污水收集处理、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等问题持续开展执法检查。依托噪声污染防治专班和餐饮油烟污染防治专班,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针对出现多次投诉的地址,利用专班平台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5,以美丽徐汇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引,开展制定生态环境领域“十五五”规划,完善美丽徐汇建设工作方案,对标“十四五”各项指标要求,确保全区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国控点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30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不低于88%。全区市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5%以上,水生态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继续保持100%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施工业企业VOCs管控、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整治、高污染车辆路检路查、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管控、扬尘管控和餐饮油烟整治持续保障土地安全利用。持续开展河道排口排查,完善“一口一档”。落实场地调查评审,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质量控制。坚持提升执法监管能力,完善我区实时监管网络。坚持“条块结合”,与市级部门、其他各区积极保持联动沟通,加强与公检法联动协调,构建跨地区、跨部门联防联控机制。

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全面推进落实“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各项任务,实施美丽徐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建筑节能和绿建指标,探索完善绿色建筑引导、奖励、考核等机制,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推广低碳社区建设。打造西岸传媒港和数字谷、北杨人工智能小镇、西岸金融城等三个以上绿色生态城区项目。结合我区特色,制定“无废生活盒子”评估细则,试点创建“无废生活盒子”。探索开展“无废管家”行动,发布“无废十条”,不断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断巩固垃圾分类实效。鼓励企业单位开展“无废细胞”建设。

)持续守牢环境安全底线

根据新一轮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温暖宜居的人居环境。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综合应急处置能力。针对极端气候,制定风险隐患排查机制、灾情应对机制和灾后城市恢复机制。持续开展企业环保设施、辐射设备的执法检查,督促相关企业落实环保设施安评手续。结合迎进博保障,督促企业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加强与企业联动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协同应急处置经验。

坚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持续推进数字化改革,不断完善一网统管“大气智理”“水境智理”场景建设,统筹分析区内环境监测数据,及时预判污染风险,加强联勤联动治理。全面落实“检查码”制度,提高非现场检查能力,做到“执法帮扶”与“综合查一次”相结合,保障环境监管精准高效,减轻企业负担。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对区内198家监管企业进行全面诊断和帮扶。持续推广“环信码”应用范围,加强污染源分级分类监管。推进漕河泾开发区开展规划环评跟踪评估工作。在中小园区开展生态环境评审工作,建立优质载体。加强环保公众参与利用环保节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激发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积极回应居民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

针对环保督察交办的信访件,定期组织各相关单位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回潮,不反复。依托餐饮油烟专班和噪声治理专班,快速回应居民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全面梳理违法选址餐饮企业,完善餐饮油烟选址负面清单,从源头降低油烟扰民产生情况;针对易被投诉的噪声问题,强化部门协同条块联动,加强执法检查。聚焦督察指出问题区域,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夜间施工事中事后监管,加强联勤联动,提升施工噪声执法效能。

徐汇区各部门将坚决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打造高品质绿色生态环境,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徐汇。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