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街道财政性资金保证民生支出情况的调查
日期: 2009-02-25
徐家汇街道财政性资金保证民生支出情况的调查
徐汇区人大徐家汇代表组
徐家汇街道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南部,地处徐汇区中心地段,是一个集居住、商业、商务和公共活动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社区,面积约为4.04平方公里,户籍居民31,624户、94,872人,常住人口11万左右,平均每日流动人口60~70万左右,下设30个居委会。
2005年至2008年(2008年参用预算数据),徐家汇街道民生支出方面主要呈现如下三大特点:
2005年至2007年,实际总投入为54,475万元,其中民生支出为49,351万元,约占实际总投入的90.59%。“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始终坚持民生投入与税收增长保持同步的原则,每年在做预算的时候,都会考虑将民生支出预算达到一定比例,让百姓分享到社区发展的成果。
2005年至2008年(2008年按预算计),徐家汇街道社会保障支出为6,361万元,逐年同比增长率分别236.25%、59.70%、6.98%。社会保障工作起着安定社会生活的作用,从财政支出的情况来看,徐家汇街道社会保障工作已进入到稳步发展阶段。
(三)社区管理支出比重大,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005年至2008年(2008年按预算计),社区管理支出为24,214万元,占民生支出的36.67%,逐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3.17%,45.53%,45.45%。社区管理是做好其它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从社区管理支出的情况看,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社区管理支出比重大,二是社区管理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四)社会事业发展支出比重小,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社会事业发展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2005年至2008年(2008年按预算计),社区管理支出为3,904万元,占民生支出的5.91%,逐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1.04%,80.33%,43.04%。
(五)社区建设支出逐年减少,硬件投入初步完成
社区建设主要是指社区内公共设施建设。综合平改坡和旧小区综合治理等方面,是社区发展的基础。2005年至2008年(2008年按预算计),社区建设支出共计为31,554万元,逐年同比增长率261.32% ,-67.47%,-48.51%。这几年社区建设支出基本上逐年减少,已初步完成了公共设施方面的建设任务。
二、民生支出所获得的实际效益
(一)2006年、2007年获奖情况。
2006年、2007年两年,徐家汇街道共获各类奖项74项,其中全国级奖项10项,上海市市级奖项26项,徐汇区区级奖项38项。这些奖项包括:2006年全国优秀社区服务中心、2006年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2006年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社区,全国社区服务优秀项目奖,全国敬老居委会(西塘),2005~2006年度上海市民政系统百佳文明示范单位(徐家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2006年度残疾人“送康复服务”组织奖等等。
(二)推进居改,安居条件明显改善。
“平改坡”综合改造。2004年至2007年,徐家汇街道共完成了万体馆周边、主要景观道路和居民聚居集中的15个小区进行“平改坡”综合改造,总面积达41.
居民动迁任务。2007年完成了中漕地块旧区改造工作,动迁旧区土地面积
逐步试行物业一体化管理。选择乐山二村、乐山六七村、乐山八九村3个小区进行试点,目前徐家汇街道已投入200万元用于购买高建物业的“四保”服务,涉及建筑面积15.
旧区综合治理。2008年开始,徐家汇街道在王家堂、凯旋一村、乐山一村三个小区开展售后公房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及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涉及建筑面积11.25万平方米,受益居民约2303户。
(三)整合资源,完善社区各项服务设施。
徐家汇街道在“五大中心”已投入共计约2.19多亿元,其中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投入1.15亿元,文化中心0.96亿元(总预算为1.05亿元),目前,“五大中心”都已投入使用。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中心于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三年来,新建和改建各类社区文化设施共计
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了100%,逐步建立起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8个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已正式运行。
(四)需求引导,关心社区特殊人群。
截止到2008年1月,徐家汇社区有1250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351人享受到居家养老经费补贴,110位独居老人安装了煤气报警器,为218位70岁以上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安装了“安康通”,为193位70岁以上特困老人安装无障碍设施。去年特奥会期间,我们还对465名社区残疾老人开展了康复服务,为191名社区残疾人进行免费体检等等。
(五)帮困救助,确保居民基本生活。
2006-2007年,街道帮困基金累计支出达489万元,受益人数多达12,227人次。联合社区卫生中心等单位共同出资76万元,发放1520余张医疗帮困卡。目前社区享受廉租住房政策家庭382户,其中12户享受实物配租,370户享受租金配租。
(六)促进就业,引导鼓励自食其力。
2004年,街道拿出2,200平方米用房,斥资2,000万元筹建上海市首家社区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基地入驻率达到95%,从业人员(包括创业者)300多人。2006-2007年,街道共安置上岗就业4220人次,办理非正规组织数共264个。
最主要的问题和困难有两个:一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完善长效机制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阻碍民生工作的有效运行。
信息不对称对于民生工作的有效运行其影响显而易见,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工作方面,一方面会导致社会保障运转效率低下,另外一方面会破坏社会公平公正。
(二)民生工作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长远考虑,民生工作应该从应急解难向建立长效机制进行转变。结合我街道实际,这项工作主要存在如下四方面问题:
1、民生事项属性方面的界定不清晰。民生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政府改善民生就是政府要去包揽民生。比如,科汇小区内道路整修的问题,这本身是属于小区物业管理范畴,费用应从街坊基金中出,但业委会和居民们认为这是关系到老百姓出行的民生问题,应该由政府来“买单”,在类似这样的问题上出现了意见分歧。
2、财政预算与后续管理未有机结合。由于资金不到位,后续的管理必然会存在隐患,比如标准化菜市场建成后周边卫生环境的管理问题;社区为老服务中心的后期营运问题;小区防盗门、技防的维护、维修和管理问题。
3、社会救济的副作用比较明显。社会救济最大的副作用就是使得部分居民产生对社会救济的依赖性,不想就业人员增多,产生就业和低保倒挂问题。
4、民生项目要切实抓好调研、试点工作。比如二次供水改造方面,就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多数小区几年前已自行完成供水改造,现在重新铺设管线,居民意见较大;二是由于旧小区楼道拥挤,水表要外移安装,较难形成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在政策正式推行前,要做好调研和试点工作。
(一)建立信息对称机制,促进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运行。
1、建立高效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和披露网络。实现省市之间、市区之间的信息对接和信息共享,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和披露的网络。同时在社区、居住区范围内建立起公众信息查询和举报终端,实现信息效用最大化。
2、采取措施,减弱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效应。可通过媒体等渠道的宣传,使利益主体产生自律心理,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制定相关法律,对肆意弄虚作假的行为和相关主体从严处罚,减弱逆向选择效应。
1、围绕“五有”战略目标,明晰政府职能。要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战略目标,进一步明晰政府职能,划清政府和市场的界线。
2、资金投向与社区公共设施后续管理相结合。要充分考虑社区公共设施后期运营、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费用支出问题,通过预决算管理并引用绩效评估等手段,逐步建立和完善这部分的财政性资金投入管理机制。
3、促进就业,有效减少社会救济的副作用。在现代工业社会时代,贫困主要由就业状况所决定,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一是要尽可能减少纯粹的物质救济;二是要积极地从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就业;三是要建立起完善的进入、退出机制。
4、积极开展调研、试点工作,有效推行民生政策。政策推行前,要认真做好调研和试点工作,了解居民、小区、驻区单位的真实需求和想法,有阶段性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实施相关工作。
(徐家汇街道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