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资料中心 > 调研文集

关于本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期: 2012-01-30

 

关于本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推动我区文化产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安排,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侨民宗工作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对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由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其才、吕玉龙带队,走访了相关职能部门、部分文化企业和单位,听取工作报告和部分项目介绍,听取专家、人大代表和企业代表意见,还实地视察部分高校、博物馆、图书馆、徐家汇源、复兴路-衡山路风貌保护区、武康路文化名街、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以及文化“双百”工程单位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成效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突出“高端产业、低碳发展”理念,以徐汇悠久历史文化内涵为依托,以整合优质文化资源为途径,以引进和开发优秀文化产业项目为抓手,使文化产业在规模、结构、特色和支撑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一)建立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区政府成立了文化产业领导小组,把文化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文化产业发展建立良好支撑体系。抓住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契机,按照上海市《关于加快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结合我区发展实际和文化资源优势,制定了区《文化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和定位。优化、调整产业政策,营造激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文化小巨人企业推进实施办法》、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十项措施,设立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专项基金和融资平台,有效调动社会资本向文化产业转移,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融合区域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建立文化企业服务平台,在企业登记、出资方式、商标注册等方面针对文化企业及单位发展需求提供服务。不断深化“四入五联”,促进“四大”优质文化资源合作创新,在产业项目合作、空间资源利用、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寻求联动发展的结合点,促进成果转化,更好地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

(二)形成文化产业特色集群发展态势

区政府紧紧围绕现代服务业从先导向主导转变,结合我区文化产业优势、传统文化特色、现代文化特点、群众文化需求等因素,积极引导文化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截止2010年底,推进各类文化产业园区46个,其中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13个。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特色,如世界品牌家居特色的“文定生活”,服装设计特色的“尚街”,数娱特色的“X2”,软件和网游特色的“浦原”和“慧谷”,产学研特色的“设计工厂”,广告、设计特色的“2577”,总部经济特色的“DI国际”、“怡虹”、“光启”等等成为知名的品牌企业。除此之外,我区还有文化娱乐场所131家,上网服务营业场所72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47家,电影放映单位10家,出版物经营单位134家,全国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名人旧居31处,武康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等。初步形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发展、民俗文化与西方文化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提高文化产业转型发展能级效益

随着我区“调结构、促转型”不断深入,随着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和地位不断显现,我区文化产业也蓬勃发展、快速进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一直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增长速度领先全区经济发展速度。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增加值显著增加,产业增加值占区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服务业占文化产业比重达70%,文化艺术服务业平均增长速度18%,电影产业增长了25%,休闲娱乐业增长22%,网络文化服务业增加20.7%,涌现了土豆网、久游网等一批龙头企业和一大批“志、精、特、优”的中小企业。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展现了国际化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的文化品位,对满足群众多样化和多层次文化活动需求、对扩大就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和几点建议

我区文化产业在面临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制约发展的因素,调研中代表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一是文化产业的宏观指导力仍显不够,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服务平台的针对性有待明确和细化。文化产业管理资源联动不足,区域和区属资源联动不足,产业与产业间的资源联动不足。二是区域内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仅处在浅层次利用阶段,缺乏深度挖掘,文化产业主题化、特色化不够突出,竞争力有待提升。三是文化产业集聚区要素资源分布零散,文化产业链打造不够完善,文化产业集群建设不够明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影响力大、对经济贡献度高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不多,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有待增强。四是文化产业属新兴产业,且涉及范围大,有些甚至难以界定明晰,目前尚缺乏对应的统计口径和数据分析机制,难以对文化产业提供更科学的“把脉”依据。五是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知识产权保护相对较弱,特别是处罚保护力度不到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描绘了文化发展的美好蓝图;《决定》明确了我国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本性质、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徐汇未来文化发展,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把蓝图变成规划,紧密联系徐汇改革和发展实际,全面、系统、准确理解和把握全会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将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实施徐汇“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代表建议:

(一)完善机制,保障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健全相关职能部门间协作机制。文化产业的范畴涉及文化、科技、商务、旅游、体育、教育等等多层面,要统筹产业管理资源,在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资金和产业资源等方面形成协调和统筹机制。二是形成文化产业资源的融合发展机制。疏通区属和区域文化资源的分割,充分发挥徐汇“四大”资源优势和市级院团的品牌资源作用,形成机会共创、利益均享、成果共得的多赢局面。三是建立文化产业之间、文化相关产业之间联合发展机制。通过产业集聚、产业链再造和产业政策配套,形成商旅文结合、文体结合、文教结合等复合型文化产业发展局面。四是完善文化产业统计评价机制。使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纳入常态工作,规范统计标准和口径,提高文化产业统计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使统计数据真实可靠,为科学决策和指导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二)落实规划,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我区“十二五”以“扩大规模、提高能级、融合创新、塑造亮点、培育品牌”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议区政府按照规划制定每年发展目标和分步实施计划,抓紧落实。定期调研视察和分析总结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时应对和解决发展问题,确保规划中每项目标的完成。定期召开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建立服务招商签约项目机制,推进项目落地与实施。通过规划引领,推动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促进商旅文多元结合,加快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推动徐家汇、衡出路-复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电影博物馆、徐家汇源、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的联动发展;推动文艺创作与表演、影视制作与发行、数字出版、创意设计、文化产品专业市场的品牌发展;推动休闲娱乐业、文化服务业、动漫、网游、电子艺术等特色行业的集聚发展。加快培育富有活力、形态多样的文化产业集群,使我区文化产业从低水平发展向高水平发展转变,成为文化产业内涵丰富、品牌集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强区。

(三)聚焦重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聚焦我区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项目,从融资、市场开拓、科技创新、人才、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建立扶持措施,鼓励长远发展,推动阶段性和实质性进展。一是梳理和细化扶持政策,不搞平均主义,突出“培育重点项目,突出一项一策”,对文化创意、影视演艺、文化会展、新闻出版、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重点项目和企业制定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的扶持政策。二是完善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如建立融资平台,鼓励多元投入和融合对接,积极开发适用于文化企业的金融产品和信用担保体系,增强对文化企业的服务能力。三是通过放宽准入、简化审批手续等方式吸引更多资源力量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企业群体。四是建立奖励政策,按照产品原创程度、专利获得数、年产值、带动就业人数、拉动其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作用给予奖励,培育对区域贡献明显的骨干企业。

(四)保护知识产权,激励文化产业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是对智力劳动成果的保护,合理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营造激励创新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诚信体系,对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与重要性相比,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还比较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认识还不够,知识产权战略性经营活动较少,大多还停留在防止竞争对手窃取阶段,假冒等非法行为经常发生,保护和打击力度还远远不够,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远远低于维权成本。

代表建议:一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涉及知识产权部门间的联系与合作机制,一口受理,联合受理和执法;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共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是扩大知识产权宣传,营造尊重知识氛围和保护意识。一方面将知识产权法制教育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认知。另一方面组织知识产权专家服务团,分行业、分领域深入企业,加强维权培训,引导企业将知识产权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体系中思考。三是发挥社会及行业作用,提高企业保护自律和他律水平。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中培育知识产权保护自治组织,维护行业整体利益;鼓励企业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自律机制,签署公约;发挥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尊权维权作用,与企业建立服务对接机制,为企业提供维权支持。四是建立多种司法途径,严厉查处和打击侵权行为。建立知识产权仲裁院,发挥仲裁处理知识产权纠纷作用;整合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维权援助的联络方式和咨询渠道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行政处罚和法院判决相结合,研究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的办法。

课题调研组成员:汪其才 吕玉龙 肖萍 张国光 周婷婷 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