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资料中心 > 调研文集

枫林社区为老服务情况调查和建议

日期: 2012-01-30

 

枫林社区为老服务情况调查和建议

枫林街道人大代表组

 

   枫林是一个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社区。辖区内现共有60岁以上老人29120名,80岁以上的老人6886名,百岁老人12名,孤老189名。老年人数量占了总人口的29.4%,纯老家庭(家庭中没有60岁以下人员)3038户,5827人,占老年人口数的20.01%。高居全区之首,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今年我们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对当前社区为老服务事业开展现况、服务模式、居民的需求和存在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利于代表进一步掌握社情民意,为代表参政议政,继而推进社区为老服务事业打好基础。

一、社区为老服务的几种方式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增高,老龄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政府出资开设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和项目也逐渐增加,但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枫林街道目前采取的为老服务模式主要以居家养老为载体,以政府为主导,提供一系列为老服务硬件设施,其主要表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1、居家养老

“十一五”期间上海已逐步形成“9073”的养老格局——将有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枫林街道力求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2、敬老院

枫林社区现有自管敬老院两所,分别为第一和第二敬老院,分别设有床位76张和110张。据了解,目前第一敬老院共有工作人员27人,其中大部分为下岗、协保人员和外来嫂。第二敬老院现有工作人员35名,硬件条件相对较好,入住老人可选择范围相对较广。同样,第二敬老院所聘用的工作人员大多为下岗、协保人员。

此外,辖内另有一所民办敬老院——宛贤敬老院。建筑面积为1900平方米,共设有床位80个。现院内共有两类护理标准。与第一、第二敬老院不同的是入住宛贤敬老院的老人均生活无法自理,具有一定的护理特殊性。此外,院内硬件设施相对陈旧简陋。目前,该院共配有32名工作人员,其中大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及本市退休人员。

3、老年活动室

相较于前两种场所,标准化老年活动室仅为老人提供日间娱乐场所。目前街道老年活动室在居委已经达到全覆盖。这些老年活动室分布于各小区之内。尽管已在社区普及,但大多是由居委代管,活动室缺少专职人员,需要培训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和技能型的服务队伍,并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

4、综合性助餐服务点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枫林街道利用辖区内房屋资源建设综合性助餐服务点,在解决部分老人用餐困难的同时结合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给老人提供更多的帮助。街道重视助餐服务点的卫生管理,确保老人的就餐安全。

二、社区老人的基本需求

1、“高龄老人”比例增长对为老服务提出的需求

目前,枫林街道有80岁以上老年人6886人,较2006年相比增长了2725人,增幅达65.6%。这些数据意味着在人口趋向高龄化的进程中,老年经济、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空巢家庭无法满足这些老年人的需求,因此,需要社区为老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2、老年人生活照料的欠缺对为老服务提出的要求

生活照料的需求是老年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加强老年人在医疗服务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服务是为老服务的重要内容,以确实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老年人精神慰藉的渴望对为老服务提出的需求

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是指老年人对家庭照料、社会服务、人际关系等的一种心理需要。因为年老,老年人的心理素质会逐渐弱化表现出进取心差、承受能力弱、害怕孤独、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心理症状。如果这些症状得不到及时排解和发泄,老年人的患病率就会提高,进而演变成为社会的负担。

三、整合社区资源 健全多元为老服务供给模式

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关键要依托社区资源,根据老年人的需要落实服务的内容,改善服务的设施,讲究服务的方法,拓展服务的领域。

1、抓配套措施,为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组织配套。切实抓好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和落实,街道成立社区为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和部署阶段性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对社区干部年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二是经费配套。街道财政年初就把老龄工作经费列入年初预算,并结合文明社区创建,投入经费用于社区添置健身器材、图书报刊等。三是场地配套。为了确保老年人有组织学习和开展活动的场地,街道应注重老年活动室等阵地设施建设,把拓展老年人活动空间、添置老年人学习活动设施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

2、抓服务内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关键要依托社区资源,根据老年人的需要落实服务内容,改善服务设施,讲究服务方法,拓展服务领域。目前已推出了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普遍开展家电维修、管道维修、上门送煤气、代购物品、雇请保姆等服务;对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由社区医疗服务站提供各类医疗服务,对重点对象,进行定期专访,做到送医送药上门;对需要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的老年人,由社区及时物色有关人员予以帮助。在服务方式上,做到形式求多、方法求活,通过开通社区服务热线、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和各种互助小组,为老年人开展定期服务。

3、抓制度健全,为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工作提供保证。为了使社区为老服务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确实做到 “五个一”和“八个必访”。 “五个一”就是要求每个居委“确定一批重点服务对象、建立一本服务指南手册、发放一本老年人优先服务卡、开辟一条服务热线和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八个必访”是指老年人碰到以下八种情况时,社区干部必须进行上门走访,即:生病住院时必访,生活发生困难时必访,家庭发生意外时必访,家庭发生矛盾时必访,邻里之间发生矛盾时必访,房子乔迁时必访,有思想顾虑时必访,原单位生活待遇不落实时必访。

四、对社区为老服务的思考和建议

1、以点带面,完善社区助餐服务

一是加强宣传力度 坚持多点辐射,利用小区公告栏或助餐服务手册等方式,发动居委干部,进行深入广泛宣传,提高老年人对助餐点的知晓度。

二是与配餐公司进行协商,在确保饭菜卫生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菜色品种,尽可能满足不同老年人口味,增加助餐点市场竞争力。三是根据食药监要求,坚持多点辐射的方针——即可设立多个助餐服务点,每个服务点涉及的范围应尽量缩小,避免出现意外事故时引起广泛的连锁反应,以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2、强化多元主体,推动社会为老服务

枫林社区现有老年人助餐服务设施由政府出资兴办,提供服务形式相对薄弱。为丰富社区助餐服务内容,加强区域内资源整合力度,鼓励辖内商业主体进行服务供给,扩宽服务供给主体。一是恢复敬老院原有餐饮供应,继续为就近小区老年人提供配餐服务。二是联系社区单位,共同合作,为老年人提供专餐。三是寻找合适的正规餐饮单位进行协商,由店家腾出部分空间,设立老年人用餐专区,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街道则出资补贴,提供部分餐具,并利用《枫林家园》或小区公告栏等宣传媒介,为商家做广告,打造知名度。

3、结合地缘,突出社区助医服务

枫林社区拥有相当可观的医疗资源,通过社区大党建等平台,请辖区内医院提供丰富的“助医”服务,满足老年人看病需求,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一是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系统化、专门化的医疗服务。同时,为80岁以上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提供优质、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卫生保健服务。二是联系社区内三甲医院,为有需要的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等服务,使老年人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做到防病于未然。三是联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邀请院内专业医师,定期为老年人开设心理健康讲堂。通过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和如何自我调节心理等几方面,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宣传,一方面使老年人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引起大众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关注。

4、多管齐下,带动社区助浴服务

目前,街道每年为社区老年人发放一定数量的助浴券。老年人可凭券于当年11月至次年2月,前往指定浴室进行洗浴。然而,要真正使便民服务高效化、合理化,就需要进一步广开渠道,积极探索区域供给模式,利用辖区自身资源,寻找合适的服务点,为老年人提供常规助浴服务,将该项工作做细做实。

5、多方筹措,增设为老服务设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需求多样化导向下的养老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己成为一种潮流,任何单一化的社会福利供给模式都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现社区内已有综合性助餐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设施,根据枫林街道为老服务现状和社区为老服务需求调查,还要利用闲置房屋资源,进一步增加为老服务辐射面,将更多社区老年人纳入服务范围,增设社区为老服务设施。

6、强调自治,发展社区助乐服务

近年来,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各类为老服务机构所争相关注的热点。目前,社区中老年人的群文活动大都是自娱自乐、自发形成,体现了老年人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街道进一步采取积极引导和财力支持的工作方式,搭建各类诸如读书会、合唱队、书画社、拳操队等文体团队的活动载体,并通过老年协会这一自治性组织,鼓励社区老年人成为协会成员,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自我娱乐。街道应当充分挖掘这一新形式为老服务团体的社区整合功能,发挥协会自我管理、自我运转的工作模式,使成员真正“乐”在其中,使社区老年人真正拥有交流思想和实现表达价值的平台和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