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康乐工程 推进打造一个老龄化宜居社区
日期: 2012-01-30
深化康乐工程 推进打造一个老龄化宜居社区
——康健社区为老服务工作推进情况及下一步构想
康健街道人大代表组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康健社区户籍人口7.82万人,社区人口老龄化呈现三个特点:老龄人口比重高,高龄化比重大,独居纯老家庭多。社区60周岁以上人口18655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3.86%;其中,80周岁以上3126人,占老龄人口的17%,独居老人755人,占7.2%,纯老户2128户,占25%,百岁老人现有11位。社区(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立足本地区实际,在深化、推进“康乐工程”过程中,着力打造一个凸显为老、宜居、生态型社区。
一、社区为老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
在推进为老工作中,康健社区通过整合资源、完善网络、拓展项目、强基础、重服务、找载体、拓领域,逐年加大投入力度,重点研究解决社区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就餐难”“就医难”等热点难点问题。目前,社区为老服务主要做法可归纳为“二三四”:
“二”就是项目化管理的两种形式:
1)以服务内容不同来划分,简称“6+1”,即助餐、助医、助急、助洁、助行、助浴和助老关爱结对。
2)以服务对象年龄段来划分,以60岁为基准,每五年一个层级享受递进式为老服务。
“三”就是树立三种理念:
1)坚持社会化运作模式,通过购买服务和公益创投等方式吸引和鼓励各类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养老工作中来,从而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的社区养老新模式。积极探索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参与为老服务的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来提升专业服务水平,通过鼓励培育老年协会、为老服务志愿者骨干、社区专业养老机构、社区单位承办为老服务和活动来扩大为老服务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2)运用现代化科技服务手段,通过现代通讯和信息网络为社区老人提供主动关爱和信息服务。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将服务信息和服务供给直接送到老人眼前和身边。将现代通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为老服务工作特点相结合,开发智能控制技术和产品,实现为老服务智能化、产业化。
3)倡导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的服务理念,围绕“以老养老、以老为老、以老助老”的理念,以社区老年协会和各居民区老年协会分会为依托,积极开展社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通过“一天一个电话问候,一周一次上门探望,一月一次生活照料,一季一次聚会交流,一年一次生日慰问”的“五个一”等志愿者结对服务形式为社区高龄老人送去关怀。
“四”就是四项主体服务工作:
1)助餐工作: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目前已建成2个综合型助餐点、8个单一型助餐点、2个高校助餐点共计12个助餐点,平均每日可为社区千余名老人解决就餐难问题。
2)助医工作:为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家庭医疗保健服务,为65周岁以上老人提供两年一次的免费体检(全区第一家试点街道)、为80周岁以上行动不便的纯老独居老人提供助医关爱。(目前正在和卫生中心协商,以推进家庭医生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为老助医工作的方案)
3)精神慰藉:联系“刘博士心理阳光工作室”定期为社区独居老人进行心理干预,让老年保持健康心情。近2年街道老龄委和各居委会共为2545位当年满周岁生日的老寿星集体祝寿。发挥社区老年志愿者唐盛男积极性,利用其摄影特长为部分社区及敬老院共计653位老人免费拍摄艺术照。
4)老年教育文体活动:老年学校为老人开办书法、绘画、插花、编织、电脑等丰富多样的培训班,举办空中老年大学集体收视班以及各类教育讲座。街道老年协会文艺沙龙定期活动,从08年开始每年敬老月期间组织老年文艺小分队到社区、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
二、社区为老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存在问题
随着社区人口的老龄化、高龄化的发展趋势,老年人对社区照料服务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在社区“如何养老,如何养好老”已经列入康健社区“十二五”民生保障考虑的重点。按照徐汇养老事业发展的“三院养老”新模式,如何克服当前的困难,转变传统服务理念,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居民区为老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为老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满意度,如何切实把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对为老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是新形势下政府发展养老事业面临的新课题。从街道为老服务工作整体来看,面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为老服务形式内容单一化与老年人养老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社区老年人数不断增长,老年人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的老年人需要不同的养老服务,这要求社区为老服务要以需求为导向,加大拓展开发为老服务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二是民间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缺乏和养老事业快速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为老服务工作基本上还是处于政府主导为主的一个现状,虽然引入了一些社会资源,尝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和鼓励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养老工作中来,但是距离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的社区养老新模式还有不小的差距。
三是为老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传统落后服务方式与养老事业工作要求之间的矛盾。当前,社区为老服务队伍教育程度、学历知识结构等方面普遍偏低,传统落后的服务方式难以与快速发展的老年专业化服务需求相匹配。
三、社区为老服务工作新的构想
针对以上提到的社区为老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按照徐汇区构建“三院建设”养老服务大格局的总体要求,围绕康乐工程“使居民身心更健康、让社区生活更快乐”这一宗旨和内涵,社区为老服务工作重点建立“15分钟”为老服务生活圈,根据本地区老年人口需求和特点,逐步对现有社区资源进行合理整和科学布局,让老年人在社区中步行15分钟就能够享受“医、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服务,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以及关爱到家的特需上门服务。每一个“15分钟”生活服务圈主要包含:信息服务、生活服务、医疗服务、文教娱乐服务和其他服务。体系建设包含“四个一”:
1、构建一个服务网络。通过虚拟网络和实体网络的结合,构建一个后台管理与前台咨询,信息提供与实体服务、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虚实一体化服务网络。虚拟网络以为老服务关爱平台、生活服务信息平台为载体为对老年人进行慰问关爱并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常所需的服务信息。实体网络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和为老服务中心为核心向整个社区进行辐射和功能延伸,将现有的社区公共服务点、社区卫生服务点、社区为老助餐点、文化娱乐休闲点、物业维修服务点、法律咨询服务点、家政服务点以及每个菜市场的社区便民服务点纳入其中。
2、畅通一条服务热线。随着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对快速获得服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日常生活中所需要解决的急事、难事也越来越多。按照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要求,将在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建立一个热线呼叫服务系统并结合区独居老人关爱平台,一方面对社区独居纯老家庭进行主动关爱,另一方面免费为老年人提供街道范围内“小到修伞修鞋、大到购物配药”等社区常用的基本信息。
3、制作一本服务手册。将为老服务的相关政策规定和服务流程进行细化简化,将社区为老服务项目和资源信息进行梳理整合,统一制作成一本为老服务手册,方便老年人进行查阅、了解。
4、打造一支服务队伍。社区为老服务队伍是开展社区工作的主导力量、是所有网络服务的最终落脚点,以强化社区建设和服务为切入点,着重在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公益类民间组织等领域开展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推行“专门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三者协作模式,提高队伍素质和服务质量。
推进过程中,注重做好三个结合。一是政府养老与社会、市场养老相结合。政府要搭建平台,将现有服务资源有效整合,服务信息有效对接,服务内容有效融合,以购买服务方式,培育和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事业。二是注重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的结合。将社区服务和生活服务延伸进家庭,发挥社区居委会、老年协会及低龄老年志愿者的作用,为社区老人提供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提升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能力。三是注重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的结合。通过培训社区护理骨干队伍、延伸养老机构服务到社区、到家庭等方式,将养老机构的专业化、规范化服务与社区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为老服务是一项关系民生的重要工作,也是康健社区的一项特色工作。几年来,在区委、区府大力关心和区民政局指导帮助下,在社区各界支持参与下,康健社区为老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新要求和广大老年人的需求愿望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还需继续夯实基础、积极探索、大力创新,为推动康健社区老龄事业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