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crumb.png 首页 > 资料中心 > 调研文集

关于漕开发“十二五”中期评估暨东区规划功能定位调研情况报告

日期: 2013-12-10

 

关于漕开发“十二五”中期评估暨东区

规划功能定位调研情况报告

徐汇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

 

一、 调研背景

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指徐汇部分,以下简称“漕开发”)是“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为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优化转型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两年来,常委会领导多次带队来到开发区内企业走访、调研,了解来自企业的第一线声音;财经、城建工委以及虹梅街道代表联络室就漕开发相关议题组织代表视察、座谈4次,听取部门汇报6次,共计60余人次代表参与了调研活动。许多代表的意见建议都被漕开发总公司和相关部门接受采纳,并已被列入未来工作计划。

为更好地开展“十二五”规划监督调研工作,了解掌握漕开发在“十二五”规划推进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困难,尤其是东区新一轮规划发展的情况,今年8月,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联合城建环保工委,组织虹梅代表组的全体人大代表,以及部分城建开发领域的代表专家,实地视察了仪电板块开发建设情况,听取了区综协办的情况汇报,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二、 基本情况

(一) 重点经济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20131-6月,漕开发实现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20.50%;工业总产值128.6亿元,比去年同期(130.24亿元)下降1.26%;企业完成税收共计31.27亿元,比去年同期(30.25亿)增长3.37%。近年来,漕开发坚持二三产并举、内外资并举、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并举、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并举、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相互推动与促进。截止2012年末,二、三产业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3.7:76.3

(二) 主要任务与重点项目实施情况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发展,大型金融机构纷纷落户。截止2012年底,开发区共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40余家、研发机构622家,超过20家银行证券机构和50家投资机构落户,累计放贷资金2亿多元,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创新了服务模式

二是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功能布局日趋合理。既保持漕开发在电子及通信设备等领域的优势,又在产业引进中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与集聚效应,推动产业向高端、现代服务型转移。为更好地为引进企业服务,开发区积极盘活存量,增加增量,大力推进载体资源建设,区域内共有14处在建、待建地块,预计新增载体面积超过80万平米。

(三) 漕开发区域交通现状

目前漕开发区域内交通早、晚高峰时段拥堵,通勤人员的潮汐式交通特征明显。自中环线建成后,交通出行环境的不便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地区发展需求,成为困扰和阻碍漕开发提升能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且由于漕开发起步较早,这两年停车位紧缺也成为园区的一大困扰,也使得交通拥挤进一步加剧。

(四)漕开发东区规划情况

漕开发东区的发展主要依托仪电和普天的5个地块共40.48万平米的载体空间,将集中于2013年底至2014年底间竣工。这将极大地提升东区商务品质,改善现有城区面貌,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为漕开发能级提升带来新活力。

三、 存在问题

调研中,就当前漕开发地区发展和东区规划推进情况,区域企业、人大代表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可能阻碍漕开发进一步发展的五大问题。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十二五”以来,金融危机持续发酵,外需严重不足。开发区内企业外向性程度较高,受外部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额大幅下降,部分跨国公司延缓或暂停在中国的投资进度。

二是项目建设与产业发展联动不足。各地块在资源的整合利用上有所不足,产业发展侧重于重点领域企业的引进,缺乏整体布局的系统性考虑,各中小园区之间缺少协调。

三是信息不对称依然存在。漕开发总公司和区科委、区财政局等部门虽然每年对各类企业的帮助扶持力度很大,成效相当明显,但是各类政策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仍然存在,政府出台的有些文件依然是挂在网上、放在抽屉里,企业并不知晓,服务企业的理念、方式和方法仍有待改进和提升。

四是以道路交通问题为主的公共配套供给不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带来了更多的车流、物流和人流,改善交通出行、车辆停放及商业配套的呼声日渐高涨,现有的配套服务对继续吸引企业总部入驻、留住核心人才来说,已成为一大挑战。

五是漕开发东区在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例如白领中午就餐点数量供应不足、未充分考虑潮汐式交通特点、零星出租后承租人业态散乱等。

四、 政策建议

(一)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深度调整结构的转型期,漕开发的众多企业及时调整结构不单单追求营收的增长也是顺应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漕开发总公司和区政府相关部门要继续做好“双创”工作,不断深化“创业苗圃——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园”三大理念,推动公共技术平台、专业人才培训中心的建设,促使漕开发加速新城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确保经济增速达到规划预期指标。

(二)继续深化区区合作机制,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区区合作是漕开发建成国际一流多功能综合型产业园区的制度保障,要在“十二五”后期和“十三五”期间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就要以产业规划为先导,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在企业和园区、政府之间架起安全、高效的连接通道,通过具体落实租税、买税联动政策,把产业集聚同园区发展相结合,争取建成品牌效应突出、产业特色明显、辐射效应放大的示范园区。

(三)完善公共信息发布平台,疏通政府政策获取渠道,为企业发展提供宝贵信息资源,推动政府服务理念的升华。要把信息服务作为政府服务园区、服务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政府信息的发布力度,加强同质企业间的业务交流,增进不同行业间的思想碰撞,激发市场活力。

(四)针对漕开发交通问题,近期要坚持做好虹漕路至古北路的连接道路工程、轨交最后一公里完善措施、田林路隧道方案的编制、区域路网调整等工作。远期来看,要尽快编制区域停车规划,缓解停车压力,论证漕宝路拓宽可能性,为东区载体的精彩呈现奠定基础。

(五)对东区已经显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加强研究,制定预案。首先要以建设白领午餐食堂为抓手,以提供优质教育、医疗服务为激励,为园区白领和高管提供个性化的周到服务,增强员工对园区、对漕开发的归属感。其次要规划先行提早谋划交通方案,充分论证人流量,保障今后大量新增通勤人员的出行便利。再次是在规划设计和产业定位上,要有新的理念和做法,坚持加强区综协办与企业的合作,一抓推进,二抓税收,处理好项目引进与税收落地的关系。第四要同步推进区域的深度开发和社区的功能完善,精心谋划好东区的品牌宣传战略,为企业营造舒适的商务体验。

 

(课题组成员:李关德、许建华、杨逢珉、李青、郑建华、杜军红、周婷婷、卢义耀、赵斌韵    执笔:赵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