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区科技资金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期: 2013-12-10
关于本区科技资金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徐汇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
一、调研背景
区人大始终关注科技资金投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常委会于2009年、2011年先后对本区科技资金使用实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专题审议。换届以来,区人大常委会领导也高度重视,在走访代表、企业的过程中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多方呼吁,成效良好。
年初,结合区委关于专业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调研课题安排,财经工委以专报形式,提出了“以高科技产品转化为生产力为龙头,从而带动金融、保险、工业设计、广告、法律、公证、知识产权交易等专业服务业的升级转型,以及子行业的集聚发展,并成为指导徐汇现代服务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新方略”这一调研思路,得到了区委、区府领导的重视和肯定。
今年,根据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的工作部署,财经工委对我区近年来科技资金投入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了解工作开展,分析存在困难,提出意见建议。
二、基本评价
近年来,区政府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理念突破,政策聚焦,服务创新,能级提升,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3+X”重点领域发展态势良好,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财政资金保障。区政府把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作为财政资金保障的重点,每年公共财政安排的各类科技资金投入总额一般在6-8亿元左右,“十一五”期间累计达到27亿元,科技投入占区财政支出的比重最高达到8%
二是政策措施落地。“十二五”以来,我区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点支持的两大产业之一,在培育自主创新、加快载体建设、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以及扶持科技龙头企业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通过专项资金的方式,加强对科技政策资金的保障与监管,结合区域内科技产业发展目标和要求,相继设立了区科技产业发展、节能减排、枫林园区等专项资金,分别制定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明确资金的用途和申请、拨付等流程,探索开展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估。
三是运行机制建立。“十二五”以来,我区财政科技投入和使用始终紧密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条主线,以加快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能级提升为抓手,在财政支出中对科技经费的需求予以重点保障,建立完善科技政策投入机制,不断优化科技发展的投融资环境,提升科技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创新效率和推动创新价值实现,持续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具有明确绩效要求和科技产出目标的区域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和体系。
三、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是量体裁衣,完善财税优惠政策。例如部分人力资本所占比重较大的科技企业,可用于抵扣的进项税较少,可否对其适当调低税率、扩大进项范围。又如目前执行的科技奖励政策只支持软件开发,不支持硬件研发,但在企业看来,软硬件研发是一个有机整体,建议修订政策,或灵活执行,支持企业软硬件研发并举,把软件开发的成果运用到新材料、新产品上来。
二是合理引导,发挥资金的杠杆效应。有代表认为,国家的科技投资不适合投入到某单一项目中去,而是应该以这笔资金为基础为企业的贷款做担保、做贴息,或是引导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科技的方式和途径,使科技资金释放数倍于本身的能量,更好地发挥政府投入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创新能级提升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扩大对象、关心中小企业发展。目前科技资金的投入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对大部分初创企业而言,很难在企业最困难的时期得到政府的扶持。建议扩大孵化器的影响,放大其帮扶能力,通过孵化器作为媒介和中介,使科技资金能间接,却有的放矢地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服务。
四是完善配套,营造产业环境氛围。以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该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为企业服务,最根本的就是提供适宜企业发展的公共产品。建议优化完善公共配套服务,集聚优秀科技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
五是完善转移支付,加强市区联动。对于一些科技投入较大或是对科技型企业政策性担保和贴息工作完成较好的区县,应给予相应的财力补贴,鼓励区县保障科技经费的投入力度。同时,要组织区县学习例如大张江专项资金规范运作的经验做法,增强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能力,更好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是政策倾斜,吸引人才汇聚。我区有众多科研院所,也引进了大量的高学历青年,但由于他们暂时还不符合高端人才、领军人才的标准,使其户籍等问题无法解决,间接导致了人才流失。希望对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单位,在人才落户等政策上给予更大的自主性,使更多未来的新星能留在徐汇,留在上海。
(课题组成员:李关德、杨逢珉、达孺牛、周婷婷、赵斌韵 执笔:赵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