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几点建议
日期: 2013-12-10
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几点建议
徐汇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为深入了解我区应对当前幼儿入园入托高峰,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情况,为主任现场会议听取汇报作好准备,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认真制定调研方案,实地走访乌南、宛南、田六和部分民办、民办公助等幼儿教育机构,召开街镇分管科室座谈会,听取基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于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对可预见的幼儿入园高峰,相关职能部门提前调研,早作谋划,及时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以促进儿童发展、推动幼儿园发展为核心,加强软硬件建设、理顺管理体制、丰富办学内涵,保证常住户籍适龄儿童100%的入园率,工作扎实有成效,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真正落地打下了基础。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区的学前教育工作处于全市的前列,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形势的动态变化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也面临着许多发展瓶颈,主要表现为:
(一)部分教师的待遇问题。7家公办转制幼儿园转为公办后,这些园所的老师收入会受到冲击,加上项目经费只能用于项目,不能用于人头,导致项目做得越多,钱拿得反而少了,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一些劳务派遣的老师没有编制,收入不高,做不到同工同酬,使得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许多教师仅仅将这一职业作为临时过渡,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二)示范性幼儿园需要维持品牌的动力。我区的乌南、宛南等示范幼儿园,展示、评比、承接重大活动的任务比较多,质量要求高,如果按照现在的招待费和项目费,经费可能比较紧张。希望能够在政策上有所倾斜,运用经济杠杆,帮助幼儿园把品牌做好做亮。
(三)集办幼儿园办园机制需要突破。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区域内学前教育在政府之下存在多重管理体制并存,如:区教育局下属学前教育机构,新徐汇集团下属学前教育机构,街道下属学前教育机构以及区域内大专院校所属学前教育机构。新徐汇集团下属的幼儿园既不属于公办,也不属于民办,这些园所既不能享受公办的财政拨款和教师的编制,又不能像民办幼儿园一样按照成本自主收费,园所的定位比较尴尬。此外,园所的老师一旦考上事业编制就会离开,人才的流动性比较大,也影响了园所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未经规范的看护点亟需常态化的监管。因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华泾镇等城乡结合部原本按户籍人口配置的幼儿园无法满足剧增的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园需求,未经规范的看护点的出现成为当前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又一问题。这些看护点,一是安全、卫生隐患较多。由于部分举办者超规模接收幼儿,造成活动空间狭小,容易导致伤害、传播疾病。二是保教质量差。看护点内人员多不具备相关资质和学历水平,只能起到简单的看管作用。三是取缔难度大。由于有入园需求、举办者不配合、牵头执法部门不明确等因素,对未经规范看护点的取缔和规范化工作推进缓慢,往往是冲击取缔一次之后又“死灰复燃”。
三、意见建议
1、进一步关注幼儿园布局问题,科学规划。目前,我区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仍然存在,建议区政府要加强统筹,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加强对出生人口、流动人口的分析和预判,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幼儿园。要结合“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认真实施好学前教育计划,科学规划幼儿园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对现有幼儿园要及时进行扩建或改建,进一步优化幼儿园布局。
2、注重长远发展,保持徐汇幼教品牌特色。我区7所转制幼儿园的特色项目在全市名列前茅,转为公办后教职工收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继续保持品牌特色值得思考。区职能部门要未雨绸缪,加强研究,从机制上确保留下人才,保护品牌。
3、落实政策,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十分关注幼儿园非公办教师的待遇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切实量身定制解决和管理的办法。调研认为,根据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非公办教师的工资待遇应不低于社区工作者的工资标准,接近或略低于公办教师;要建立和完善幼儿园教师的全员培训制度,大力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师德教育、学历培训、专业培训,以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各级政府要落实相应的培训经费保障。
4、堵疏结合,对非法看护点进行常态化管理。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执法监管,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防止蔓延。首先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注重勤检查、勤宣传、勤教育,鼓励社区居民对无证看护点进行举报,迅速掌握区内无证看护点的第一手资料;其次要及时取缔,杜绝新增;最后定期巡查,加强监管。各方联动,展开回访督促整改,做到监管到位,及时消除各类隐患,确保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课题组成员:汪其才、肖萍、滕平、卫晓萍、马玉录、高宝泉、沈维佳 执笔:沈维佳)